-
公开(公告)号:CN107211695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475555.5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7 , A01G17/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场分析的沙化土地植被恢复方法,垂直于主害风向布设草方格沙障,并在合适的季节在草方格沙障内的弱风区播种先锋植物,轻度覆土,利用草方格沙障的防风固沙作用自然覆土,待先锋植物能够进行更新演替后飞播灌木物种,促进生态恢复。快速、经济、有效,生态修复成功率高,适用于大多数的沙地改造,且技术简单,易于普及。
-
公开(公告)号:CN104232639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309033.4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2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植物木质化相关的microRNA857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该应用为如下任一所述生物材料在降低植物木质化程度中的应用:(1)miR857;(2)miR857的编码基因;(3)表达miR857的重组载体。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过量表达miR857导致茎干平均直径减小和机械强度减弱,木质素含量降低。本发明为木本植物以及有关农作物木质化程度的改变等提供了更多的有效途径。本发明为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来培育木质素含量低的植物品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并且简单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556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1350.4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4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PagCIF‑M基因在调控杨树凯氏带形成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以84K杨为材料,构建PagCIF‑M‑RNAi表达载体,利用叶盘法进行遗传转化和功能验证。测定野生型及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测内皮层凯氏带形成情况并进行PagCIF‑M生物信息学分析。由此分析PagCIF‑M基因在凯氏带形成中的作用机理,阐明了PagCIF‑M在杨树凯氏带完整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厘清木本植物凯氏带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了分子依据,为培育林木抗性优质品种提供理论支撑和遗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32843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67102.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河谷区基于黏土压注的提水防风蚀方法,在干旱河谷区坡面1底部的沙面表层位置压注多根黏土土柱;并根据以下4个关键技术环节拟定实施黏土压注参数:确定黏土土柱设计高度;对应黏土土柱设计高度设计黏土土柱粒径配级;确定黏土土柱湿润半径;确定黏土土柱布设密度。充分利用河谷区水分充足这一先天优势,基于粘土的毛细水上升作用,在不施加任何外部动力的情况下,将河谷中水分运移到表层干土层,使表层土湿润降低风蚀。可持续性强;施工原理成熟,实操性强;材料可就地取材,成本低。可以完全解决河谷区风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190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155802.0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别湿加松营养生长不同时期的标记基因Pt7G61650及其应用方法,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标记基因Pt7G61650,可鉴别湿加松营养生长不同时期,该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对树木组织的微量取材,以qRT‑PCR技术分析Pt7G61650基因在湿加松组织中的表达量,高效、精准地鉴别湿加松植株甚至所选枝条所处的营养生长不同时期(即营养生长幼年期或营养生长成年期),为林业生产和林分管理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92772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155816.2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Q1/6869 , C12Q1/68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加松年龄标记基因PtTIFY20及其筛选方法与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湿加松年龄标记基因PtTIFY20的表达量自幼苗起随着树龄增加而上升,与湿加松的年龄和湿加松组织器官的个体发育老化程度呈正相关。经试验证实可知,利用PtTIFY20基因可准确反映出湿加松组织器官的个体发育老化程度,与传统的依赖植物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分辨方法相比,本发明对树木年龄和组织器官的个体发育老化程度的判断精度更高,科学性更强,可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988244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1710277381.1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沙区防止公路积沙的防护栏装置,包括波形护栏板、防阻块、立柱、端头,波形护栏板上设有多个长条孔。长条孔从所述波形护栏板上波处往下打孔,直到波形护栏板下波处,长条孔的宽度为5cm,相邻两个长条孔横向之间间隔5cm。长条孔的孔隙方向与主害风向一致。通过孔洞来调节吹过路面的流场,以达到防止路面积沙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58403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89933.8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2 , C12N15/11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杨树microRNA257基因在调控杨树次生生长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杨树microRNA257基因在调控杨树次生生长中的应用,microRNA25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研究表明,前体序列Pag‑miR257能够促进杨树木质素的沉积,影响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建成。这一发现揭示了前体序列Pag‑miR257参与调控杨树次生生长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究microRNA257基因与其它调控基因之间的网络关系和木材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对于杨树优良品种的研究和木材的生产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具有较为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50234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1040874.6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林金星 , 杨舜垚 , 何其邹洪 , 张曦 , 王莉 , 李福明 , 林昌明 , 黄少伟 , 魏爱华 , 詹定举 , 狄贵明 , 李俊峰 , 马彦广 , 卢银喜 , 刘玄德 , 薛敦孟 , 贺国鑫 , 李世安 , 王浩 , 胡东阳 , 于洋 , 张咏 , 王丽娟 , 贾婉 , 陈惠敏 , 林文奖 , 陈亚斌 , 阮成江 , 吴世军 , 刘四黑 , 沈云 , 吴兵 , 张正 , 金飚 , 李卫星 , 王明先 , 陆金凯 , 徐源 , 钟磊 , 钟岁英 , 黄婷 , 邓乐平 , 张智霖 , 庞贞武 , 黄全东 , 孙雪阳 , 李悦 , 钮世辉 , 张莹莹 , 胡子建 , 沈微微 , 赵媛媛 , 张贵芳 , 胡海琳 , 徐黎 , 鄂一岚 , 许会敏
IPC: C12Q1/6895 , G01N33/68 , A01G2/10 , A01G31/00 , A01N37/42 , A01N37/10 , A01N43/38 , A01N43/90 , A01N37/44 , A01N43/653 , A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树木老化时空模式鉴定、平茬复幼及扦插规模化繁育方法,包括对树木主干形成层和枝条中与老化和年龄相关基因的转录与翻译水平进行检测并建立树木老化模式,通过树木老化模式明确其具有强再生能力的幼化部位;对采穗母株进行定植,建立规模化的采穗圃;对采穗母株截顶促萌和重复修剪形成“矮桩平台式”株型,收获大量均匀、粗细适中的宜扦插复幼枝条;采用三元激素处理法对复幼枝条进行促根处理,诱导复幼枝条产生大量不定根,大幅提高树木复幼枝条扦插成活率和生根效率。本发明突破了树木扦插的多个技术瓶颈,具有繁育效率高、育苗流程化的特点,是目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树木规模化繁育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90487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377247.4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E01F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输结合的挡沙墙及其布设方法。该挡沙墙包括水泥插板、柔性防护网、挡沙墙立柱;水泥插板固定块在挡沙墙装配时使用,水泥插板插槽设于挡沙墙立柱上,水泥插板通过开口增加气流通过时能量损耗,水泥插板固定端将被装配到水泥插板插槽中,柔性防护网的网状结构通过固定端开口固定于挡沙墙立柱的锁扣上。防护体系布设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场地平整→预制挡沙墙→布设挡沙墙→布设完毕之后的维护。通过上部倾斜的结构特征加大能量损耗,下部柔性网状材料使得气流顺利通过,让沙相物质的起始沉积位置前移,不仅能提高挡沙墙的防护效益,还能保证防护体系发挥长效防护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