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1899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62114.3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空间角度算法的小叶杨根部构型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小叶杨根部在不同角度的根部图像,通过对根部图形进行二值化处理,获取根部构型二维图像,其中,根部构型二维图像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选择根部构型二维图像的第一特征点,获取第一特征点在第一图像的第一直角坐标,以及第一特征点在第二图像的第二直角坐标;根据第一直角坐标和第二直角坐标,构建第一特征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基于三维空间角度算法,根据第一特征点的三维空间坐标,生成小叶杨根部的根部构型三维图像;本发明在大规模样本根系表型数据获取中,可以有效提高数据获取效率和降低调查成本,对于获取林木根部微观表型性状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679047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1040035.3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基及模拟逆境环境的培养基,具体涉及培养基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琼脂MS培养基和珍珠岩的组培培养基制备方法,以期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效率和便捷性。本发明所述无琼脂MS培养基是在传统MS培养基的基础上去除琼脂后制成的。与传统的琼脂MS培养基相比,无琼脂MS培养基具有操作简单、不易污染、易于调节pH值等优点。本发明还利用不同的环境胁迫调节剂制备得到不同的模拟逆境环境的植物培养基,可完成植物生长环境、病理情况和其他因素的全面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436126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32915.7
申请日:2014-10-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基因与蛋白调控网络的林木育种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表型的形成过程定位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QTL、蛋白质数量性状位点pQTL和代谢数量性状位点mQTL,并构建基因与蛋白调控网络系统的系统模型;根据所述eQTL、所述pQTL、所述mQTL和所述系统模型定位影响所述基因与蛋白调控网络系统的网络数量性状位点nQTL;根据所述eQTL、所述pQTL、所述mQTL和所述nQTL生成林木育种应用程序;根据所述林木育种应用程序进行林木育种。本发明实施的基于基因与蛋白调控网络的林木育种方法,大大的缩短了育种周期。此外,根据育种目标有意识地整合目标基因,育种方向更加精准,实现了定向高效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80068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70077.X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株身份识别信息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菌株为植物乳植杆菌。本研究表明,建立的方法能够针对实验室的批量分离菌株进行快速分型,获取具有不同RAPD扩增指纹图谱的菌株,并通过RAPD条带及特异基因扩增结果能够实现实验室菌株的准确鉴定;可具有针对性的设计荧光实时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准确定量混菌发酵体系中的不同单菌株,可实现对混菌体系中单菌株的实时监控,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36126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32492.9
申请日:2014-10-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基因调控网络的胡杨无性选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构建胡杨定位群体;根据胡杨定位群体进行外植体培养,并在培养的过程中获取胡杨生根能力的表型数据、转录组学数据、蛋白质组学数据以及代谢组学数据;分别根据胡杨定位群体的表型数据、转录组学数据、蛋白质组学数据和代谢组学数据定位胡杨生根能力的QTL、eQTL、pQTL以及mQTL;根据胡杨生根能力的QTL、eQTL、pQTL以及mQTL构建胡杨生根过程的基因调控网络,并根据基因调控网络定位胡杨生根能力网络数量性状位点nQTL;根据胡杨生根能力的nQTL进行胡杨无性选育。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生根能力强的胡杨单株,提高胡杨的繁殖率,极大地促进了胡杨抗逆无性系选育。
-
公开(公告)号:CN103960128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38425.9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培养胡杨离体组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胡杨带芽茎段接种于启动培养基,进行启动培养,以便获得胡杨腋芽;将所述胡杨腋芽转接到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以便获得胡杨小苗;将所述胡杨小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以便得到胡杨组培苗。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胡杨离体组织进行培养,诱导成功率和最终生根率非常高,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胡杨组培苗,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快速繁殖胡杨。
-
公开(公告)号:CN219919933U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21065248.7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境实验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逆境实验专用组培瓶,包括组织瓶体和盖体,组织瓶体的顶部外侧开设有外螺纹,盖体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盖体通过内螺纹与组织瓶体呈螺旋连接,盖体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贯穿盖体上下端面的进水口;组织瓶体的内部还设有支架,支架的上方设有均匀设置的珍珠岩基质;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珍珠岩基质,改善实验处理过程中植物根系的水淹问题,通过倒圆锥形支架及其改进,使得珍珠岩基质始终与水库的水接触,为植物提供稳定的水分供应,进水口的设计简化了向组培瓶内加水的过程,同时保持组培瓶内部的无菌环境,此外,组培瓶的透气口和瓶盖也有助于维护无菌条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