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69987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020011.1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沃德兰特(北京)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基质装置及河漫滩植被恢复方法,淤基质装置包括竹筒做成的筒状主体,竹筒的上部去掉一部分侧壁,去掉侧壁的部分包上铁丝网,竹筒的下部的侧壁上钻若干小孔,竹筒的下端削尖。枯水季时在河滩上去掉上层大鹅卵石,将淤基质装置的下部钉入河漫滩中,露出上部,并将包有铁丝网的部分朝水流反方向,将湿生植物种子球或苗木挂在所述淤基质装置的内部。待河水涨水时,该淤基质装置淤积泥沙以及营养物质,枯水季时淤基质装置内的湿生植物萌发形成植被。成本低、对河滩扰动最小、能快速促进植物定居,具有简易廉价、可操作性、环保性等优点,易于推广示范。
-
公开(公告)号:CN102405813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233952.4
申请日:2011-08-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朱清科 , 赵磊磊 , 张岩 , 秦伟 , 吴宗凯 , 聂立水 , 刘中奇 , 薛智德 , 赵荟 , 张宏芝 , 邝高明 , 王晶 , 谢静 , 常存 , 李扬 , 关立新 , 郑学良
IPC: A01G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土区陡坡微地形造林方法,首先划分黄土坡面的立地类型,调查研究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程度,确定对应的主要植被类型;然后在相同立地条件的坡面内,调查局部微地形的数量和特征,并根据所述微地形的不同生境条件确定所述微地形内相应的乔木和/或灌木树种;最后根据立地类型和微地形共同决定的乔木(或灌木)树种比例和位置及植物群落结构配置进行林木栽植。形成仿拟自然生态环境的乔、灌、草配置模式,适合在气候干旱、植被生长困难的黄土高原陡坡营造人工林地,人工造林较简单、存活率高、保存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06998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20011.1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沃德兰特(北京)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基质装置及河漫滩植被恢复方法,淤基质装置包括竹筒做成的筒状主体,竹筒的上部去掉一部分侧壁,去掉侧壁的部分包上铁丝网,竹筒的下部的侧壁上钻若干小孔,竹筒的下端削尖。枯水季时在河滩上去掉上层大鹅卵石,将淤基质装置的下部钉入河漫滩中,露出上部,并将包有铁丝网的部分朝水流反方向,将湿生植物种子球或苗木挂在所述淤基质装置的内部。待河水涨水时,该淤基质装置淤积泥沙以及营养物质,枯水季时淤基质装置内的湿生植物萌发形成植被。成本低、对河滩扰动最小、能快速促进植物定居,具有简易廉价、可操作性、环保性等优点,易于推广示范。
-
公开(公告)号:CN101803617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010139619.2
申请日:2010-04-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科种子抗旱包衣组合物、包衣的种子和包衣方法,通过扭形球囊霉菌种、羧甲基壳聚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膨润土和保水剂的联合使用,使得到的包衣种子及其幼苗具有显著的抗旱性,能够为豆科种子提供优良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微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5912867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32656.5
申请日:2016-04-14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 G06F22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陆交错带的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待分析地点的水陆交错带的空间分布结构特点选择环境因子;采集所述环境因子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划分水陆交错带。该方法是一种平行于河流流向的条带式划分方法,使得科研人员可以针对不同条带的生态退化特点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因地制宜的进行植被恢复技术研发,为退化水陆交错带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405813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33952.4
申请日:2011-08-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朱清科 , 赵磊磊 , 张岩 , 秦伟 , 吴宗凯 , 聂立水 , 刘中奇 , 薛智德 , 赵荟 , 张宏芝 , 邝高明 , 王晶 , 谢静 , 常存 , 李扬 , 关立新 , 郑学良
IPC: A01G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土区陡坡微地形造林方法,首先划分黄土坡面的立地类型,调查研究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程度,确定对应的主要植被类型;然后在相同立地条件的坡面内,调查局部微地形的数量和特征,并根据所述微地形的不同生境条件确定所述微地形内相应的乔木和/或灌木树种;最后根据立地类型和微地形共同决定的乔木(或灌木)树种比例和位置及植物群落结构配置进行林木栽植。形成仿拟自然生态环境的乔、灌、草配置模式,适合在气候干旱、植被生长困难的黄土高原陡坡营造人工林地,人工造林较简单、存活率高、保存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803617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39619.2
申请日:2010-04-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科种子抗旱包衣组合物、包衣的种子和包衣方法,通过扭形球囊霉菌种、羧甲基壳聚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膨润土和保水剂的联合使用,使得到的包衣种子及其幼苗具有显著的抗旱性,能够为豆科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优良的微环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