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变换器的同步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971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68141.3

    申请日:2020-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变换器的同步控制装置和方法,属于变换器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并联多台变换器中各变换器单独调节频率而造成频率调节冲突以及多区域系统存在负荷变化区域中的负荷和发电不平衡的问题。同步控制装置包括并联的多个变换器中的每个变换器的控制装置,每个变换器的控制装置包括:下垂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个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静态反馈环,在下垂控制模块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引入静态反馈环,以消除静态误差;以及辅助控制模块,在下垂控制模块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引入辅助控制模块,以平衡负荷变化区域的负荷和发电。在避免各变换器对频率的单独调节造成频率调节冲突的同时,平衡负荷变化区域中的负荷和发电。

    一种多工况、可并联光储一体机系统及其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720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110746623.3

    申请日:2021-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工况、可并联光储一体机系统及其配置方法,该光储一体机系统包括多台光储一体机,每台光储一体机包括充电机、储能电池、光伏D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和逆变器,其中,光储一体机还包括外部电源接口、负载接口、并机接口、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外部电源接口分别与充电机的输入端和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负载接口分别与第一开关的另一端和并机接口连接,并机接口与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将并机接口连接将所有光储一体机并联,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来控制光储一体机系统的工作模式。本发明简化了光储一体机系统的硬件拓扑结构,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

    一种SiC开关管驱动电路及驱动控制方法、开关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1425706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1411867.2

    申请日:202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C开关管驱动电路及驱动控制方法、开关电源,该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端、接地端、驱动电阻R1、开关电容C1和开关管Q1、Q2、Q3、Q4,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充电电源,开关管Q1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电容C1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3的第一端分别与驱动电阻R1的第二端和SiC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开关管Q2的第二端、开关管Q4的第二端和SiC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接地端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开关电容上产生反向电压,可快速抵消SiC开关管的寄生电容上储能,从而加速驱动电压的下降过程,降低SiC开关管的关断时间以及浪涌电压。

    扩展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电路的传输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0862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0442867.8

    申请日:2020-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展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电路的传输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双有源桥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电路参数;根据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电路参数功率计算公式确定功率传输函数及其边界函数;根据功率传输函数及其边界函数,构建功率传输模型,功率传输模型以外移相角和内移相角为自变量,以传输功率为因变量,外移相角和内移相角的取值范围均为(‑1,1);根据功率传输模型,对待检测双有源桥电路进行功率传输分析,以确定双有源桥电路的传输功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全移相角范围内,对DAB进行功率输出分析,以提高扩展移相控制功率传输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损耗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8536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911046804.4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有源桥电路损耗控制方法,属于电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器根据采用的控制策略输出相应的电感电流波形;根据所述电感电流波形得到双有源桥电路的两侧直流电压、移相角;根据所述两侧直流电压、移相角以及双有源桥电路的变压器变比设定控制策略的控制参数后,计算得到转折点的电流值;根据所述转折点的电流值计算得到含有所述控制参数的电流有效值函数,调整所述控制参数使得所述电流有效值函数值最小,以便实现双有源桥电路损耗最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保证双有源桥电路导通损耗最小以及控制策略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种基于自举方式的IGBT单电源驱动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0661404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943469.1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举方式的IGBT单电源驱动电路,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解决密勒效应引起的误导通的问题;电路包括将输入的PWM信号进行驱动放大输出PWM驱动信号的驱动芯片N1,提供自举浮动电源的自举电路,和用于将PWM驱动信号输出到开关电路,控制开关管开通或关断的全桥驱动电路,全桥驱动电路在开关管出现密勒效应时,将开关管的驱动电压箝位到零电压,防止开关管误导通。本发明电路形式新颖,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满足一般开关管单电源驱动的需求,可以运用到各类电力电子设备中。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损耗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853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46804.4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有源桥电路损耗控制方法,属于电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器根据采用的控制策略输出相应的电感电流波形;根据所述电感电流波形得到双有源桥电路的两侧直流电压、移相角;根据所述两侧直流电压、移相角以及双有源桥电路的变压器变比设定控制策略的控制参数后,计算得到转折点的电流值;根据所述转折点的电流值计算得到含有所述控制参数的电流有效值函数,调整所述控制参数使得所述电流有效值函数值最小,以便实现双有源桥电路损耗最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保证双有源桥电路导通损耗最小以及控制策略效率不高的问题。

    扩展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电路的传输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0862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010442867.8

    申请日:2020-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展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电路的传输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双有源桥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电路参数;根据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电路参数功率计算公式确定功率传输函数及其边界函数;根据功率传输函数及其边界函数,构建功率传输模型,功率传输模型以外移相角和内移相角为自变量,以传输功率为因变量,外移相角和内移相角的取值范围均为(‑1,1);根据功率传输模型,对待检测双有源桥电路进行功率传输分析,以确定双有源桥电路的传输功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全移相角范围内,对DAB进行功率输出分析,以提高扩展移相控制功率传输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一种SiC开关管驱动电路及驱动控制方法、开关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1425706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411867.2

    申请日:202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C开关管驱动电路及驱动控制方法、开关电源,该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端、接地端、驱动电阻R1、开关电容C1和开关管Q1、Q2、Q3、Q4,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充电电源,开关管Q1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电容C1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3的第一端分别与驱动电阻R1的第二端和SiC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开关管Q2的第二端、开关管Q4的第二端和SiC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接地端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开关电容上产生反向电压,可快速抵消SiC开关管的寄生电容上储能,从而加速驱动电压的下降过程,降低SiC开关管的关断时间以及浪涌电压。

    一种并联变换器的同步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971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010768141.3

    申请日:2020-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变换器的同步控制装置和方法,属于变换器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并联多台变换器中各变换器单独调节频率而造成频率调节冲突以及多区域系统存在负荷变化区域中的负荷和发电不平衡的问题。同步控制装置包括并联的多个变换器中的每个变换器的控制装置,每个变换器的控制装置包括:下垂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个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静态反馈环,在下垂控制模块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引入静态反馈环,以消除静态误差;以及辅助控制模块,在下垂控制模块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引入辅助控制模块,以平衡负荷变化区域的负荷和发电。在避免各变换器对频率的单独调节造成频率调节冲突的同时,平衡负荷变化区域中的负荷和发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