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复合穿孔铝板降噪装饰墙

    公开(公告)号:CN11629049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59746.0

    申请日:2023-0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纺布复合穿孔铝板降噪装饰墙,属于建筑建材技术领域,包括金属穿孔板和无纺布层,所述金属穿孔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所述无纺布层的其中一个表面涂有低热敏胶,所述无纺布层通过所述低热敏胶能够与所述金属穿孔板结合为一体,所述金属穿孔板上分布有轻钢龙骨架,所述金属穿孔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轻钢龙骨架的横梁上,所述轻钢龙骨架的龙骨与龙骨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离心玻璃丝绵。本发明能够起到很好的吸音和防火作用,能够替代玻璃棉和岩棉,实现轻薄、环保、方便加工和运输,吸音效果与5cm厚度的玻璃棉相当。

    一种可适应于不同主体结构之间变形不协调的幕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3770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664426.1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适应于不同主体结构之间变形不协调的幕墙系统,包括邻近设置的第一主体结构、第一主体结构、位于第一和第二主体结构外侧的幕墙,第一主体结构的变形小于第二主体结构的变形,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主体结构与幕墙之间以及第二主体结构与幕墙之间的横向变形调节系统,其包括矩形钢横梁、预埋连接件、以及不锈钢销轴,所述矩形钢横梁的两端与对应主体结构的预埋连接件连接,不锈钢销将矩形钢横梁可铰接转动地固定在第一主体结构的预埋连接件上,不锈钢销将矩形钢横梁可铰接转动地固定在第二主体结构的预埋连接件上。在主体结构变形不一致时,能够消除主体结构大变形对幕墙系统的不利影响。

    一种浮筑屋面施工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97732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54542.0

    申请日:2023-0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筑屋面施工方法,属于生产工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减震块的承重,以及施工面积,确定减震块的间隔距离;在平整的结构楼板上安装减震块;在减震块之上铺装钢板;在钢板之上铺装隔离层;在隔离层之上铺装保温层;在保温层之上铺装轻集料混凝土层;在轻集料混凝土层之上铺装刚性层;在刚性层之上铺装防水隔离层;在防水隔离层之上铺装面层;对面层进行养护,并在养护期间对面层进行防开裂处理和防渗水处理,在养护结束后获得浮筑屋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浮筑屋面施工方法,可根据减震块的承重以及施工面积,确定减震块的间隔距离,从而合理地分布减震块,控制浮筑屋面的形变,从而延长浮筑屋面的使用寿命。

    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580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84635.9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一种多跨高低差基础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第三基础底板、第四基础底板和第五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与第一基础底板间设有第一侧墙,第一侧墙与第一基础底板、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成形;第三基础底板与第二基础底板之间设有第一地下室外墙和第二侧墙;第二侧墙与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成形;第四基础底板与第一基础底板间设有第三侧墙,第四基础底板与第二基础底板间设有第四侧墙;第四基础底板、第四侧墙与第二基础底板一体浇筑成形;第五基础底板与第四基础底板间设有第二地下室外墙和第五侧墙;第五侧墙与第四基础底板一体成形。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基础底板结构基础底板漏水隐患大和增加施工工序的技术问题。

    超高两侧无楼板墙体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8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89026.1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高两侧无楼板墙体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剪力墙、搭设在剪力墙两侧的脚手架、铺设在脚手架上的脚手板、拉结在两侧脚手架之间的临时水平钢管、搭设在剪力墙两侧且位于脚手架之间的模板以及安装在模板上的主龙骨、次龙骨和斜撑件,临时水平钢管位于模板的上方,主龙骨、次龙骨以及穿墙螺栓使用山型卡进行紧固,在模板之间水平设置有穿墙螺栓,穿墙螺栓的两端分别和两侧的脚手架进行拉结;在两侧的脚手架上均设置有水平拉结钢管,每一侧的水平拉结钢管的一端拉结主龙骨,另一端拉结脚手架主节点。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高度较高、两侧无与之相邻混凝土楼板、梁等水平约束构件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施工。

    一种模块化声耦合音质调节墙体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1732857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04306.9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声耦合音质调节墙体构造,包括模块主体,模块主体内部设置有声耦合空腔,声耦合空腔前侧为扩散模组,扩散模组包括若干间隔布设的格栅条板,相邻格栅条板之间设置有透声间隙,声耦合空腔顶部、底部及后侧均通过内反声模组封闭,且格栅条板顶部的内反声模组外沿处设置有外反声模组,声耦合空腔顶部位置的内反声模组处挂设有能够收卷及展开的隔声帘幕和吸声帘幕,隔声帘幕能够反射声能,吸声帘幕能够吸收声能,且隔声帘幕位于吸声帘幕的前侧。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声耦合空腔与扩散模组、反声模组和吸声模组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有效缓解演出人员指出的“演出区域声音过响”和“音质效果欠缺”的问题。

    用于幕墙的曲面冲孔折线铝板的参数设计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5694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664429.5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幕墙的曲面冲孔折线铝板的参数化分析方法,包括:将幕墙模型导入3D造型软件,对幕墙模型进行表皮处理及细化深化处理;在3D造型软件中,将幕墙模型的外立面上的折线铝板展开并进行尺寸标注;在3D造型软件中,对折线铝板进行穿孔,穿孔规则采用定数等分方式,各折线铝板的上下边、左右边分别定数等分布置;在3D造型软件中,制作各折线铝板的型材模型;在3D造型软件中,制作折线铝板的型材工艺图;在3D造型软件中,确定外立面上的折线铝板的挂座的定位信息。该方法能够实现批量完成提取工艺尺寸的要求,可以减少曲面冲孔折线铝板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大大提升设计进度,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优化了幕墙的整体质量效果。

    一种用于钢构件变形点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421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83270.4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构件变形点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该用于钢构件变形点的监测装置与测量基站的全站仪配合使用,用于钢构件变形点的监测装置包括:棱镜头、万向轴头、卡箍和底座。万向轴头包括转接头和旋转轴头,旋转轴头的一端为球形结构,另一端为圆柱形结构,转接头的上端与棱镜头固定连接,转接头的下端与圆柱形结构固定连接;卡箍内部的上端为与球形结构相配合的中空结构,球形结构设置在中空结构内,底座的一端设置在卡箍的内部,并与球形结构接触连接,底座的另一端为磁性结构,吸附在钢构件上。本发明球形结构结构的万向轴头,能够进行360°旋转,提高了监测精度和效率,磁性结构的底座,避免了钢构件造成的结构损伤和外形破坏。

    一种模块化声耦合音质调节墙体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1732857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404306.9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声耦合音质调节墙体构造,包括模块主体,模块主体内部设置有声耦合空腔,声耦合空腔前侧为扩散模组,扩散模组包括若干间隔布设的格栅条板,相邻格栅条板之间设置有透声间隙,声耦合空腔顶部、底部及后侧均通过内反声模组封闭,且格栅条板顶部的内反声模组外沿处设置有外反声模组,声耦合空腔顶部位置的内反声模组处挂设有能够收卷及展开的隔声帘幕和吸声帘幕,隔声帘幕能够反射声能,吸声帘幕能够吸收声能,且隔声帘幕位于吸声帘幕的前侧。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声耦合空腔与扩散模组、反声模组和吸声模组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有效缓解演出人员指出的“演出区域声音过响”和“音质效果欠缺”的问题。

    一种浮筑屋面施工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7732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54542.0

    申请日:2023-0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筑屋面施工方法,属于生产工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减震块的承重,以及施工面积,确定减震块的间隔距离;在平整的结构楼板上安装减震块;在减震块之上铺装钢板;在钢板之上铺装隔离层;在隔离层之上铺装保温层;在保温层之上铺装轻集料混凝土层;在轻集料混凝土层之上铺装刚性层;在刚性层之上铺装防水隔离层;在防水隔离层之上铺装面层;对面层进行养护,并在养护期间对面层进行防开裂处理和防渗水处理,在养护结束后获得浮筑屋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浮筑屋面施工方法,可根据减震块的承重以及施工面积,确定减震块的间隔距离,从而合理地分布减震块,控制浮筑屋面的形变,从而延长浮筑屋面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