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4929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28609.4
申请日:2022-12-1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提高谷偏振度的光学介电微球阵列/单层二硒化钨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将光学介电微球分散液滴在单层二硒化钨上,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得到光学介电微球阵列/单层二硒化钨复合结构。本发明得到的光学介电微球阵列/单层二硒化钨复合结构具有优异的谷偏振光电性能,为谷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47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325149.9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石墨烯等离子体共振的太赫兹偏振转换器,属于太赫兹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层介质层和至少两层石墨烯图案层组成的结构,每层介质层上设有一层石墨烯图案层,所述的介质层位于底部,组成复合层,多层复合层上下平行叠加。石墨烯图案层由矩形结构的周期性阵列排列而成。可实现线偏振光到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的转换,且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374074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030651.5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HPV18E6和E7融合基因突变体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编码蛋白。本发明所提供的HPV18E6和E7融合基因突变体是a)或b)的DNA分子:a)编码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15?806位所示的DNA分子(名称为HPV18?E6E7?4基因);b)编码序列是SEQ ID No.2的第15?806位所示的DNA分子(名称为HPV18?E6E7?3基因)。HPV18?E6E7?4基因或HPV18?E6E7?3基因不但高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而且不具有致瘤性,具有生物安全性,还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
-
公开(公告)号:CN103740741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30651.5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HPV18E6和E7融合基因突变体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编码蛋白。本发明所提供的HPV18E6和E7融合基因突变体是a)或b)的DNA分子:a)编码序列是SEQ?ID?No.1的第15-806位所示的DNA分子(名称为HPV18-E6E7-4基因);b)编码序列是SEQ?ID?No.2的第15-806位所示的DNA分子(名称为HPV18-E6E7-3基因)。HPV18-E6E7-4基因或HPV18-E6E7-3基因不但高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而且不具有致瘤性,具有生物安全性,还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
-
公开(公告)号:CN1177760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47654.9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拉曼增强技术领域的介质微球/多级银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通过自组装方法将介质微球腔密铺于柔性薄膜表面,对半固化薄膜施加压力将介质微球转移并嵌入薄膜中,由于介质微球对入射激光的近场光学聚焦效应,导致聚焦光场产生同心环分布,在介质微球与银前驱液表面诱导合成多级银微纳结构。本发明得到的介质微球/多级银微纳复合结构具有优异的拉曼增强性能,为实现低成本、高灵敏拉曼衬底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213780417U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22732480.4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石墨烯等离子体共振的太赫兹偏振转换器,属于太赫兹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层介质层和至少两层石墨烯图案层组成的结构,每层介质层上设有一层石墨烯图案层,所述的介质层位于底部,组成复合层,多层复合层上下平行叠加。石墨烯图案层由矩形结构的周期性阵列排列而成。可实现线偏振光到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的转换,且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加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