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469878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2428822.7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nventor: 李小涵
IPC: A61B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听诊器。所述听诊器,包括:两个连接条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的两侧靠近背面中间位置,所述连接条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头,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另一个所述安装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套,所述固定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垫,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套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听诊器,并且拾音组件收集的数据可以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通过该设备在听诊器增加了扩音功能的同时可以减少在重大疫情期间使用感染的风险,还可以将听音组件通过固定套绑在手臂上方便操作,同时降低听音组件掉落的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222804285U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21393937.5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带加温的红外线血管显影平板仪,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平板仪外壳、安装壳和卡位架,所述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红外线灯珠,所述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硅胶加热垫,所述平板仪外壳的顶部贯穿连接有多组导热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硅胶加热垫的设置,硅胶加热垫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绝缘性能,硅胶加热垫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不同的形状和尺寸,适配安装在安装壳的内部,硅胶加热垫可以恒温保持在度,导热板采用铝板材质,利用导热板将温度传导至使用者手臂上,便于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助于使用者血管扩张,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就医体验,从而使红外检测更为明显,提高图像质量,提高穿刺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220385326U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21444235.0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nventor: 李小涵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临床便携式术后俯卧位充气床垫,涉及充气床垫技术领域,包括棉垫和支撑组件;棉垫:前侧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棉垫上侧的左端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棉垫的内部安装有肚子支撑组件和胸部支撑组件,所述棉垫前侧的右端安装有检测组件;支撑组件:包含连接布、第一气囊、第一气泵、出气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一密封塞,所述连接布的中部固定在棉垫的上侧,所述棉垫上侧的右端固定有第一气囊,所述棉垫前侧的右端安装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泵的出气孔的内部固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气囊的进气口内,能够根据需求调整患者屁股受到的压力,并且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胸闷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221148150U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23174999.5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便携式无菌尿液收集装置,包括:瓶体,瓶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连接管设置于密封盖的顶部,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塞,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头,输送管设置于连接头的一端,输送管的一端设置有取样头,取样头的表面套设有密封套。本实用新型提供便携式无菌尿液收集装置,通过将取样头插入到取样袋的内部后,通过输送管将尿液引导进入到瓶体的内部,将连接头从而连接管的内部取出,在通过密封塞进行对连接管进行密封,从而使在对导尿袋进行取样时,可以有效的防止尿液洒出的同时,整个过程进行无菌操作,减少污染保证样品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17697599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0550088.4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包括主体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一侧的横向支架及设置在主体结构上的安装结构,横向支架与患者头部伤口的引流管出口处持平,主体结构包括第一管体组件以及第二管体组件,第一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体以及定位件,第一管体周壁上设有刻度,以供测量第二管体组件相对第一管体组件伸缩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临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测量仪通过第一管体周壁上的刻度,测量两管体组件之间的间距,以精准测量引流管的高度,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次,通过定位件可快速便捷地调节两管体组件之间伸缩的间距,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引流管高度随时调整,避免引流管过高或者过低引起颅内压变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