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3124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0182882.1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步态数据特征的足部运动损伤辅助诊断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步态数据特征空间构建、损伤辅助诊断及其有效性验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足部运动损伤诊疗中存在的智能、精准的诊断方法短缺之问题;在受试者足部运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基于海德堡足部测量方法对自然行走过程中关节的活动度进行精细化描述,建立足部损伤的步态数据特征空间,实现针对足部运动损伤的辅助诊断;该方法与系统为量化、综合、便捷的足部损伤诊断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智能辅助工具,同时,也为足部康复辅具研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人体测量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820902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0606588.0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活动度特征的踝关节韧带损伤智能决策系统,属于智能辅助决策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损伤组与对照组中受试者的足踝部运动信息;构建模块,用于分别构建损伤组与对照组的距下关节活动度特征空间;生成模块,用于构建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利用所述距下关节活动度特征空间中真实的距下关节活动度特征,扩展生成损伤组与对照组的距下关节活动度特征;决策模块,用于构建长短时记忆网络,利用损伤组与对照组真实的活动度特征与扩展生成的活动度特征组成训练集对长短时记忆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踝关节韧带损伤智能决策模型。采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小样本采集条件下的踝关节韧带损伤智能、精准的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773124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82882.1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步态数据特征的足部运动损伤辅助诊断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步态数据特征空间构建、损伤辅助诊断及其有效性验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足部运动损伤诊疗中存在的智能、精准的诊断方法短缺之问题;在受试者足部运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基于海德堡足部测量方法对自然行走过程中关节的活动度进行精细化描述,建立足部损伤的步态数据特征空间,实现针对足部运动损伤的辅助诊断;该方法与系统为量化、综合、便捷的足部损伤诊断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智能辅助工具,同时,也为足部康复辅具研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人体测量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8209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06588.0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活动度特征的踝关节韧带损伤智能决策系统,属于智能辅助决策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损伤组与对照组中受试者的足踝部运动信息;构建模块,用于分别构建损伤组与对照组的距下关节活动度特征空间;生成模块,用于构建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利用所述距下关节活动度特征空间中真实的距下关节活动度特征,扩展生成损伤组与对照组的距下关节活动度特征;决策模块,用于构建长短时记忆网络,利用损伤组与对照组真实的活动度特征与扩展生成的活动度特征组成训练集对长短时记忆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踝关节韧带损伤智能决策模型。采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小样本采集条件下的踝关节韧带损伤智能、精准的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221206330U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22245858.1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遥控气钡两用造影灌肠装置,包括遥控充气泵、遥控注射泵与控制台,遥控充气泵与遥控注射泵均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与控制台进行信号传输,遥控充气泵与遥控注射泵的出口处均通过安装组件连接有可进行拆卸的灌肠组件,灌肠组件由三头导管、肛管与钡剂袋组成,肛管外壁装有感知肠内压力的无线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可遥控气钡两用造影灌肠装置医护人员可在隔离操作间直视显影的情况下实时进行除插拔肛管外的全部灌肠造影操作,钡剂和空气可同时进行灌注,且灌注速度和剂量均可通过操作台根据显影情况及时进行定量调节,促进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与推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