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62231B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910083709.1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太阳能电池包括阳极、空穴缓冲层、光活性层和阴极,其特征在于,在光活性层与阴极之间还包括一层材料为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的电子缓冲层,利用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在电荷注入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绝缘态-金属转变的特性,提高有机层和无机电极界面处的电子传输能力,从而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Isc和功率转换效率PCE,还可以阻挡蒸镀金属阴极时对有机层的损坏,减小器件的缺陷,抑制器件的退化,而且,相比于通用的LiF电子缓冲层,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容易控制,器件性能也更优良。

    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7838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0810056048.9

    申请日:2008-01-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较差,电荷迁移率低,而且通常空穴传输材料对于空穴的传输速度要大大快于电子传输材料对于电子的传输速度的情况,在有机电子传输层和阴极金属之间掺入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或者在有机电子传输层中掺杂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利用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在电荷注入的情况下可以发生从绝缘态到金属的转变,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增加电子的注入,不仅改善有机半导体材料对电子的传输能力,还可以提高器件的电流效率,降低器件的启动电压,达到改善器件发光性能及效率的目的,且其电子注入及传输能力与器件的发光效率均优于通用而最有效的LiF超薄绝缘层。

    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62231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910083709.1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太阳能电池包括阳极、空穴缓冲层、光活性层和阴极,其特征在于,在光活性层与阴极之间还包括一层材料为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的电子缓冲层,利用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在电荷注入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绝缘态-金属转变的特性,提高有机层和无机电极界面处的电子传输能力,从而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Isc和功率转换效率PCE,还可以阻挡蒸镀金属阴极时对有机层的损坏,减小器件的缺陷,抑制器件的退化,而且,相比于通用的LiF电子缓冲层,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容易控制,器件性能也更优良。

    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7838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56048.9

    申请日:2008-01-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较差,电荷迁移率低,而且通常空穴传输材料对于空穴的传输速度要大大快于电子传输材料对于电子的传输速度的情况,在有机电子传输层和阴极金属之间掺入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或者在有机电子传输层中掺杂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利用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在电荷注入的情况下可以发生从绝缘态到金属的转变,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增加电子的注入,不仅改善有机半导体材料对电子的传输能力,还可以提高器件的电流效率,降低器件的启动电压,达到改善器件发光性能及效率的目的,且其电子注入及传输能力与器件的发光效率均优于通用而最有效的LiF超薄绝缘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