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39080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211925.1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1857 , H02M2007/4835 , Y02E40/12 , Y02E4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融冰装置,所述全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为三相桥结构,变流器的每一相包含一个上桥臂和一个下桥臂,上、下桥臂分别由N个全桥功率模块首尾串联组成,形成链式多电平结构,各相上桥臂第1个功率模块的首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直流母线的正极,各相下桥臂第N个功率模块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直流母线的负极;各相上桥臂第N个功率模块的末端和该相下桥臂第1个功率模块的首端通过一个平波电抗器连接在一起,电抗器的中点作为该相的交流母线。本发明一方面具备高压直流输出能力,且直流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另一方面完全兼容链式SVG拓扑,可以实现快速的动态无功调节,从而同时具备直流融冰和交流动态无功补偿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73908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11925.1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1857 , H02M2007/4835 , Y02E40/12 , Y02E4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融冰装置,所述全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为三相桥结构,变流器的每一相包含一个上桥臂和一个下桥臂,上、下桥臂分别由N个全桥功率模块首尾串联组成,形成链式多电平结构,各相上桥臂第1个功率模块的首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直流母线的正极,各相下桥臂第N个功率模块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直流母线的负极;各相上桥臂第N个功率模块的末端和该相下桥臂第1个功率模块的首端通过一个平波电抗器连接在一起,电抗器的中点作为该相的交流母线。本发明一方面具备高压直流输出能力,且直流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另一方面完全兼容链式SVG拓扑,可以实现快速的动态无功调节,从而同时具备直流融冰和交流动态无功补偿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02798507U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20301276.X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1857 , H02M2007/4835 , Y02E40/12 , Y02E4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融冰装置,所述全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为三相桥结构,变流器的每一相包含一个上桥臂和一个下桥臂,上、下桥臂分别由N个全桥功率模块首尾串联组成,形成链式多电平结构,各相上桥臂第1个功率模块的首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直流母线的正极,各相下桥臂第N个功率模块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直流母线的负极;各相上桥臂第N个功率模块的末端和该相下桥臂第1个功率模块的首端通过一个平波电抗器连接在一起,电抗器的中点作为该相的交流母线。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具备高压直流输出能力,且直流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另一方面完全兼容链式SVG拓扑,可以实现快速的动态无功调节,从而同时具备直流融冰和交流动态无功补偿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659786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129174.2
申请日:2015-03-24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IPC: H02J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与用电设备谐振的隔离消除装置及使用方法,它包括主电感线圈(1),主电感线圈(1)与调谐元件(T)和保护元件(2)并联,其使用方法为1、将配电网与用电设备谐振的隔离消除装置串联在配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供电馈线上;2、通过主电感线圈(1)与调谐元件(T)的调谐,在谐振频带上产生阻抗,消除谐振的参数配合条件,以消除配电网与用电设备的谐振;解决了现有的谐振消除措施在分析、辨识、实施上的困难,以及随电网运行方式变化而失效的等问题,具有措施简单、实施方便、适应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319817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10656470.3
申请日:2014-11-18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风电场及电铁交互影响的分析方法,它根据电气化铁路负荷特点,建立含高铁和普铁的数学机理模型,将多台风机等效为某一等值参数 的单台风机建立风电场系统等值模型;建立电铁负荷引起的电网电压不平衡对风电机组运行特性数学分析模型;建立电铁负荷引起的电压跌落对风电机组影响的数学仿真模型,利用电力机车模型,结合步骤1所建立的风电场系统等值模型,分析风电场风速变化对电铁负荷影响;对电铁负荷引起的电网电压不平衡对风电机组运行影响、电铁负荷引起的电压跌落对风电机组影响进行分析;解决了三相电压不平衡和电压跌落可能造成风电机组失稳,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气化铁路供电可靠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545376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023044.7
申请日:2012-02-02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20kV线路故障的备自投系统,供电片区内的220KV变电站站点与供电片区外220KV变电站站点通过主供线路连接,供电片区外的110KV变电站站点与供电片区外的220KV变电站站点通过主供线路连接,供电片区外的110KV变电站站点之间分别通过主供线路连接,供电片区内的220KV变电站站点与供电片区外的110KV变电站站点之间分别通过备自投线路连接;根据本发明能尽快将220kV变电站的110kV备自投线路合上,解决了现有备自投装置受制于站点及运行方式的不足,提高电网供电和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46224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536379.9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IPC: H02P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障送端电网安全稳定的火电机组功率预测控制系统,它包括:高频紧急状态及预测单元(1),与调速器预测控制单元(2)和锅炉预测控制单元(3)电连接;调速器预测控制单元(2),与调速机构的伺服器电连接;锅炉预测控制单元(3),与锅炉及辅机电连接;在送端电网解列时,测量出电网自然分配给机组的功率,换算得到保持孤网平衡、分配公正的机组预测功率设定,机组预测控制方法对汽轮机和锅炉实施快速和准确的控制调整,有效地保障了锅炉、汽轮机与电网之间能量的动态平衡,解决了超速保护(OPC)的振荡问题,大幅提高了送端电网高频稳定水平和机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45376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23044.7
申请日:2012-02-02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20kV线路故障的备自投系统,供电片区内的220KV变电站站点与供电片区外220KV变电站站点通过主供线路连接,供电片区外的110KV变电站站点与供电片区外的220KV变电站站点通过主供线路连接,供电片区外的110KV变电站站点之间分别通过主供线路连接,供电片区内的220KV变电站站点与供电片区外的110KV变电站站点之间分别通过备自投线路连接;根据本发明能尽快将220kV变电站的110kV备自投线路合上,解决了现有备自投装置受制于站点及运行方式的不足,提高电网供电和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15827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510058791.8
申请日:2015-02-05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器谐振电磁暂态模型,它包括系统短路阻抗的h次谐波阻抗标么模型、变压器h次谐波阻抗标么模型、电容器阻抗的h次谐波阻抗标么模型和负荷阻抗的h次谐波阻抗标幺模型组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电容器谐振的分析采用典型参数仿真方法无法分析出谐振的复杂参数配合特征,不能经济的、有效的避免各种谐振条件的电容器谐振防控措施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615827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58791.8
申请日:2015-02-05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器谐振电磁暂态模型,它包括系统短路阻抗的h次谐波阻抗标么模型、变压器h次谐波阻抗标么模型、电容器阻抗的h次谐波阻抗标么模型和负荷阻抗的h次谐波阻抗标幺模型组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电容器谐振的分析采用典型参数仿真方法无法分析出谐振的复杂参数配合特征,不能经济的、有效的避免各种谐振条件的电容器谐振防控措施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