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结构的射频线圈

    公开(公告)号:CN101190127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144181.0

    申请日:2006-11-29

    Abstract: 一种平板结构的射频线圈,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系统,该射频线圈由安装在成像区域上下正对的两个平行放置的平板线圈组成。两个线圈结构类似,都是双通道正交结构,每通道由若干段导体带和电容等元件连接而成。导体带分为两类,一类为分布在线圈中央的直线导体带,一类是分布在四周的圆弧导体带。圆弧导体带与直线导体带首尾连接,形成电流回路。线圈被激发后,各导体带上产生一定比例的电流,在成像区域产生一圆极化的射频场。本发明射频线圈的导体带中电流的大小和导体带的位置、形状决定了射频场在成像区域内的大小、均匀性及在非成像区域的衰减速度。本发明中的射频线圈由于其独特的双电流回路结构,达到比较高的性能。

    一种全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用永磁磁体

    公开(公告)号:CN101191828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610114716.X

    申请日:2006-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用永磁磁体,该永磁磁体包括:由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竖向轭铁和两个上下对称布置的横向轭铁构成的呈扁宽的口字型结构的全开放式主结构,该永磁磁体的气隙区位于所述全开放式主结构的中部;位于上下两个横向轭铁靠近气隙区一侧且分别与上下两个横向轭铁连接在一起的上下两个平行相对的主磁极;位于上下两个主磁极靠近气隙区一侧且分别与上下两个主磁极连接在一起的上下两组平行相对的上下极板组。利用本发明,大大减轻了轭铁的重量,提高了匀场效率,并增加了磁场的开放度。

    平面有源屏蔽梯度线圈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91829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144180.6

    申请日:2006-11-2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平面有源屏蔽梯度线圈的制作方法,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使用的平面有源屏蔽梯度线圈技术,首先根据设计指标确定初步草案,利用梯度磁场反演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原始设计方案,然后使用大型商用电磁场仿真计算软件对原始方案进行正演验证计算,经过反演计算和正演验证反复修正设计方案,形成梯度线圈前期设计方案,依据该方案完成梯度线圈样品试制,并对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得到高性能平面有源屏蔽梯度线圈。本发明方法制作的梯度线圈,产生梯度磁场强、梯度磁场线性度均匀、磁场切换速度快、有效抑制涡流。

    平面有源屏蔽梯度线圈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91829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144180.6

    申请日:2006-11-2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平面有源屏蔽梯度线圈的制作方法,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使用的平面有源屏蔽梯度线圈技术,首先根据设计指标确定初步草案,利用梯度磁场反演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原始设计方案,然后使用大型商用电磁场仿真计算软件对原始方案进行正演验证计算,经过反演计算和正演验证反复修正设计方案,形成梯度线圈前期设计方案,依据该方案完成梯度线圈样品试制,并对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得到高性能平面有源屏蔽梯度线圈。本发明方法制作的梯度线圈,产生梯度磁场强、梯度磁场线性度均匀、磁场切换速度快、有效抑制涡流。

    一种全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用永磁磁体

    公开(公告)号:CN101191828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114716.X

    申请日:2006-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用永磁磁体,该永磁磁体包括:由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竖向轭铁和两个上下对称布置的横向轭铁构成的呈扁宽的口字型结构的全开放式主结构,该永磁磁体的气隙区位于所述全开放式主结构的中部;位于上下两个横向轭铁靠近气隙区一侧且分别与上下两个横向轭铁连接在一起的上下两个平行相对的主磁极;位于上下两个主磁极靠近气隙区一侧且分别与上下两个主磁极连接在一起的上下两组平行相对的上下极板组。利用本发明,大大减轻了轭铁的重量,提高了匀场效率,并增加了磁场的开放度。

    一种平板结构的射频线圈

    公开(公告)号:CN200994776Y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620158617.7

    申请日:2006-11-29

    Abstract: 一种平板结构的射频线圈,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系统,该射频线圈由安装在成像区域上下正对的两个平行放置的平板线圈组成。两个线圈结构类似,都是双通道正交结构,每通道由若干段导体带和电容等元件连接而成。导体带为两类,一类为分布在线圈中央的直线导体带,一类是分布在四周的圆弧导体带。圆弧导体带与直线导体带的首尾连接,形成电流回路。线圈被激发后,各导体带上产生一定比例的电流,从而在成像区域产生一圆极化的射频场。本实用新型射频线圈导体带中电流的大小和导体带的位置、形状决定了射频场在成像区域内的大小、均匀性及在非成像区域的衰减速度;本射频线圈由于其独特的双电流回路结构,有比较高的性能。

    一种全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用永磁磁体

    公开(公告)号:CN201017740Y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20158534.8

    申请日:2006-1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用永磁磁体,该永磁磁体包括:由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竖向轭铁和两个上下对称布置的横向轭铁构成的呈扁宽的口字型结构的全开放式主结构,该永磁磁体的气隙区位于所述全开放式主结构的中部;位于上下两个横向轭铁靠近气隙区一侧且分别与上下两个横向轭铁连接在一起的上下两个平行相对的主磁极;位于上下两个主磁极靠近气隙区一侧且分别与上下两个主磁极连接在一起的上下两组平行相对的上下极板组。利用本实用新型,大大减轻了轭铁的重量,提高了匀场效率,并增加了磁场的开放度。

    适于便携式核磁共振装置使用的永磁体

    公开(公告)号:CN100399479C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410030688.4

    申请日:2004-04-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适于便携式核磁共振装置用的永磁体,由多块轭铁组成长方体形状轭铁体;一对永磁磁块安装在相对的上、下轭铁上,该对永磁磁块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安装极板,极板的另一表面装有匀场环。永磁磁块由钐钴永磁材料制成,极板和匀场环外缘均为等大的矩形形状。侧面轭铁中间部分被切除,形成通孔。也可省略部分轭铁,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磁体重量。采用矩形形状的极板,可在相同的空间范围内增大极板的面积,并最大限度地增大匀场区的体积,以利消除边缘效应,特别是采用温度特性优良的钐钴永磁材料,进一步增强磁场的均匀性。本永磁体适于油田等现场勘探或开发用的核磁共振测井和岩心分析。

    适于便携式核磁共振装置使用的永磁体

    公开(公告)号:CN1564273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30688.4

    申请日:2004-04-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适于便携式核磁共振装置用的永磁体,由多块轭铁组成长方体形状轭铁体;一对永磁磁块安装在相对的上、下轭铁上,该对永磁磁块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安装极板,极板的另一表面装有匀场环。永磁磁块由钐钴永磁材料制成,极板和匀场环外缘均为等大的矩形形状。侧面轭铁中间部分被切除,形成通孔。也可省略部分轭铁,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磁体重量。采用矩形形状的极板,可在相同的空间范围内增大极板的面积,并最大限度地增大匀场区的体积,以利消除边缘效应,特别是采用温度特性优良的钐钴永磁材料,进一步增强磁场的均匀性。本永磁体适于油田等现场勘探或开发用的核磁共振测井和岩心分析。

    适于便携式核磁共振装置使用的永磁体

    公开(公告)号:CN2694444Y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200420047581.6

    申请日:2004-04-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适于便携式核磁共振装置用的永磁体,由多块轭铁组成长方体形状轭铁体;一对永磁磁块安装在相对的上、下轭铁上,该对永磁磁块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安装极板,极板的另一表面装有匀场环。永磁磁块由钐钴永磁材料制成,极板和匀场环外缘均为等大的矩形形状。侧面轭铁中间部分被切除,形成通孔。也可省略部分轭铁,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磁体重量。采用矩形形状的极板,可在相同的空间范围内增大极板的面积,并最大限度地增大匀场区的体积,以利消除边缘效应,特别是采用温度特性优良的钐钴永磁材料,进一步增强磁场的均匀性。本永磁体适于油田等现场勘探或开发用的核磁共振测井和岩心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