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10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404385.6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5/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5/7807 , G06F15/7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片架构,包括:高速通信单元和至少一个低速通信单元,高速通信单元及低速通信单元分别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处理要求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处理,高速通信单元根据路由信息表启动高速通信单元或低速通信单元执行数据处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架构,由于在一个芯片上同时设置了支撑不同通信方式的多个通信单元,实现了多种通信方式的高度集成;并且这种能够实现多模通信的芯片,与现有技术中多个通信模块的简单组合相比,在体积上会大幅减小,制作成本也有较大压缩。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架构,由于高速通信单元能够根据路由信息表自动调用各个通信单元,在通信方式的选择上实现了智能化,能够满足智能化通信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50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01567.6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立扰动类型识别模型、识别接入设备类型的方法和装置,建立模型方法包括:分别获取配电网中至少一种类型的电力扰动的电力参量;对每种电力扰动对应的电力参量进行划分,其中将频率小于预设频率的电力参量划分为第一频率数据,将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的电力参量划分为第二频率数据;分别提取每种电力扰动所对应的第一频率数据和第二频率数据的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向量生成电力扰动类型识别模型。该方案拓展了配电网电力参量识别的带宽,为在未来配电网的高频电力参量愈加复杂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全面地甄别配电网多种暂态电力信息,进一步反映配电网上的各种接入行为提供了更加精确可靠的识别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50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611001567.6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立扰动类型识别模型、识别接入设备类型的方法和装置,建立模型方法包括:分别获取配电网中至少一种类型的电力扰动的电力参量;对每种电力扰动对应的电力参量进行划分,其中将频率小于预设频率的电力参量划分为第一频率数据,将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的电力参量划分为第二频率数据;分别提取每种电力扰动所对应的第一频率数据和第二频率数据的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向量生成电力扰动类型识别模型。该方案拓展了配电网电力参量识别的带宽,为在未来配电网的高频电力参量愈加复杂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全面地甄别配电网多种暂态电力信息,进一步反映配电网上的各种接入行为提供了更加精确可靠的识别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8710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810404385.6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5/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片架构,包括:高速通信单元和至少一个低速通信单元,高速通信单元及低速通信单元分别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处理要求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处理,高速通信单元根据路由信息表启动高速通信单元或低速通信单元执行数据处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架构,由于在一个芯片上同时设置了支撑不同通信方式的多个通信单元,实现了多种通信方式的高度集成;并且这种能够实现多模通信的芯片,与现有技术中多个通信模块的简单组合相比,在体积上会大幅减小,制作成本也有较大压缩。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架构,由于高速通信单元能够根据路由信息表自动调用各个通信单元,在通信方式的选择上实现了智能化,能够满足智能化通信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519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810980773.9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该多信道传输方法包括: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判断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通过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目的节点。通过实施本发明,在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信道质量不佳时,可通过多条电力线载波信道转发数据,充分利用了多信道传输带来的分集增益,相比于现有的“背靠背”或混合组网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信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51895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630422.X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应急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终端、至少一个平台通信设备、至少一个通信设备和服务器;至少一个接入终端用于发送或接收数据信息;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接入终端通信连接,用于与至少一个接入终端之间传输数据信息;至少一个平台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通信设备通信连接,用于与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信息;服务器与至少一个平台通信设备连接,用于与至少一个平台通信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信息。通过实施本发明的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利用平台通信设备作为数据传输基站,构建应急通信网络覆盖通信网络受阻的区域,从而能够解决在通信网络受阻的情况下使用卫星通信方式不灵活和费用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51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0980773.9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该多信道传输方法包括: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判断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通过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目的节点。通过实施本发明,在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信道质量不佳时,可通过多条电力线载波信道转发数据,充分利用了多信道传输带来的分集增益,相比于现有的“背靠背”或混合组网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信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52504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510484650.2
申请日:2015-08-07
IPC: H04B3/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3/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频率在线自定义的多频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包括宽带节点、窄带节点和跨频带节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节点采用灵活数字前端技术,通过频率认知实现频率在线自定义,构成多频通信网络;所述多频通信网络使用多个不同的工作频率进行通信,端到端的两个所述节点间不同跳使用的频率可能不相同,同一链路上下行频率可能不相同;所述多频通信网络支持宽带节点和窄带节点间的通信。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灵活数字前端技术从点到点系统中扩展到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中,对抗电力线载波信道的因时因地变化,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5250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484650.2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4B3/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3/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频率在线自定义的多频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包括宽带节点、窄带节点和跨频带节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节点采用灵活数字前端技术,通过频率认知实现频率在线自定义,构成多频通信网络;所述多频通信网络使用多个不同的工作频率进行通信,端到端的两个所述节点间不同跳使用的频率可能不相同,同一链路上下行频率可能不相同;所述多频通信网络支持宽带节点和窄带节点间的通信。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灵活数字前端技术从点到点系统中扩展到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中,对抗电力线载波信道的因时因地变化,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462251U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20163077.0
申请日:2015-03-20
IPC: G01R2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电表,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本地信息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外部信息处理模块、主控处理器模块、开关模块、时钟模块、人机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与本地信息处理模块单向连接,通信模块与外部信息处理模块双向连接,本地信息处理模块、外部信息处理模块、开关模块、时钟模块和人机接口模块分别均与主控处理器模块双向连接,电源模块与智能电表中其他模块分别双向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压、电流、温度、湿度、PM2.5多种信息的采集,能更好的预测用户的用电趋势和用电特点,极大的提升智能电表的智能化程度,且满足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智能用电标准,包括IEC 62939、SEP2.0、OpenADR、OASIS EI1.0;提高智能电表模块化、智能化、标准化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