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5235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64484.0
申请日:2022-12-2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铌三锡薄膜超导腔外表面高热导率铜层的增材方法。所述增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Nb3Sn薄膜超导腔外表面冷喷涂钎焊材料涂层;S2、在所述钎焊材料涂层表面电镀铜涂层;S3、经退火处理,即实现铜层的增材。本发明提供的增材方法,高压喷涂有益于促进涂层形成颗粒与基体及颗粒与颗粒间的结合,从而确保涂层质量和涂层与Nb3Sn薄膜超导腔外壁铌材的高结合强度。喷涂前铌基体的表面打磨抛光处理有利于界面间清洁度和后续喷涂的结合状态。同时,退火处理能极大提高中间钎料层与铌和电镀铜层的结合强度。在本发明的工艺条件下,能在Nb3Sn薄膜超导腔基体表面获得低氧化、高结合强度的大厚度的钎料/铜复合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3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655749.0
申请日:2022-12-22
申请人: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腔表面铜层的增材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粉末状的钎焊材料;S2:采用冷喷涂将钎焊材料以固态成型的方式沉积到超导腔外表面,形成钎焊层,所述钎焊层的厚度为0.1‑0.5mm,所述超导腔的表面为铌层;S3:在钎焊层的表面电镀铜,形成铜涂层;S4:对铌层、钎焊层和铜涂层构成的复合层进行退火。本发明将热导率高的钎焊材料通过冷喷涂在超导腔外表面形成钎焊层,再在钎焊层上电镀形成铜层,在超导腔外表面获得低氧化性、不易开裂和分层的复合涂层,该铜层、钎焊层和铌层之间的结合强度高,同时使超导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89357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261383.9
申请日:2022-10-14
申请人: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发明人: 何源 , 杨自钦 , 张军辉 , 蒋天才 , 白峰 , 李春龙 , 王志军 , 李璐 , 邱丰 , 刘鲁北 , 张升学 , 徐孟鑫 , 郭浩 , 孙列鹏 , 高郑 , 陈奇 , 张生虎 , 王玥
IPC分类号: C02F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电子加速装置、废水处理系统和方法,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超导腔、屏蔽组件、功率源组件和制冷组件;所述屏蔽组件用于给所述超导腔提供真空环境,所述超导腔设置在屏蔽组件内;所述制冷组件包括伸入屏蔽组件内的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所述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连接,所述超导腔表面设有导冷块,所述二级冷头通过柔性冷链与导冷块连接;所述功率源组件用于向超导腔提供功率,在超导腔内建立射频电磁场,以对超导腔内的电子束进行加速;所述超导腔体连接有与之相通的真空管道,所述真空管道用于将电子束输入所述超导腔,以及将电子束从超导腔输出。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方便进行维护,废水处理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85235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1664484.0
申请日:2022-12-2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铌三锡薄膜超导腔外表面高热导率铜层的增材方法。所述增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Nb3Sn薄膜超导腔外表面冷喷涂钎焊材料涂层;S2、在所述钎焊材料涂层表面电镀铜涂层;S3、经退火处理,即实现铜层的增材。本发明提供的增材方法,高压喷涂有益于促进涂层形成颗粒与基体及颗粒与颗粒间的结合,从而确保涂层质量和涂层与Nb3Sn薄膜超导腔外壁铌材的高结合强度。喷涂前铌基体的表面打磨抛光处理有利于界面间清洁度和后续喷涂的结合状态。同时,退火处理能极大提高中间钎料层与铌和电镀铜层的结合强度。在本发明的工艺条件下,能在Nb3Sn薄膜超导腔基体表面获得低氧化、高结合强度的大厚度的钎料/铜复合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602710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1620499.7
申请日:2022-12-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超导腔打火类型在线甄别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在线测量的腔体取样信号Pt、腔体入射信号Pf及腔体反射信号Pr得到超导腔的腔压Vc、前向电压Vf和反向电压Vr;基于前向电压Vf和反向电压Vr,重新构造出超导腔腔压Uc;基于超导腔的腔压Vc判定打火事件是否发生;当判定打火时间时,基于超导腔腔压Uc在打火事件前后的变化量判别打火类型。本发明能够实现超导腔打火类型的在线甄别,为抑制超导腔群体性故障提供了前提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826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18326.0
申请日:2023-12-2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束腔相互作用原理的束流信息在线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在线测量射频腔的腔体取样信号Pt和腔体入射信号Pf获得射频腔的原始腔压Vc*和原始前向电压Vf*;将原始腔压Vc*和原始前向电压Vf*进行校准及归一化处理后得到腔压Vc及前向电压Vf;根据无束流和有束流两种条件下的腔压Vc及前向电压Vf,计算束流引起的腔压变化Vcb及前向信号Vfb;基于腔压变化Vcb及前向信号Vfb建立腔体微分方程;求解腔体微分方程,获得束流等效电压Vb、束流流强Ib以及束流同步相位φb。本发明直接求解出束流相对于腔压的相位,计算结果不再受到环境因素引起的相位漂移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81820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310516.6
申请日:2024-09-2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线测量射频腔动态有载品质因数和动态失谐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束流Ib、射频腔的腔压Vc及前向电压Vf;基于腔压Vc、前向电压Vf及束流Ib建立腔体微分方程;将腔压Vc、前向电压Vf及束流Ib按照幅值与相角分解为极坐标形式;分别计算腔压Vc的幅度信号r与相位信号#imgabs0#的数值微#imgabs1#和#imgabs2#;将数值微分#imgabs3#和#imgabs4#代入腔体微分方程逐点计算腔体的半带宽ωh和腔体失谐Δω,继而获得腔体的动态有载品质因数QL和动态失谐Δf。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极坐标求解动态有载品质因数QL和动态失谐Δf的新方法,无论射频腔工作在GDR模式,还是SEL模式,该方法均可以准确求解出QL和Δf。
-
公开(公告)号:CN11865917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46599.X
申请日:2024-08-2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态功放在线热插拔用旋转解耦系统,系统包括腔式功率合成器、驱动装置和末级功放模块,腔式功率合成器包括多个输入解耦旋转装置、谐振腔和输出耦合器;每个输入解耦旋转装置均设置有从动齿轮;驱动装置与输入解耦旋转装置数量相等,驱动装置设置在谐振腔的一个侧面,每个驱动装置均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驱动装置用以驱动输入解耦旋转装置解耦;末级功放模块与输入解耦旋转装置数量相等,末级功放模块与输入解耦旋转装置连接;系统通过驱动装置在线调节输入解耦旋转装置,实现在线调节耦合度,解决了现有固态功放腔式合成结构不能够在线解耦,无法实现末级功放模块在线热插拔维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83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024279.0
申请日:2024-01-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R33/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超导腔热失超在线实时甄别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得超导腔的腔压Vc和前向电压Vf*;对前向电压Vf*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前向电压Vf;分别计算腔压Vc和前向电压Vf的幅度及相位;基于腔压Vc和前向电压Vf的幅度及相位通过构建的超导腔微分方程的差分方程计算当前状态下腔压幅度的预测值rc;计算腔压幅度的预测值rc与腔压Vc的幅度r之间的偏差e;对偏差e进行滤波得到efil,将efil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实现热失超故障的在线甄别。本发明能够准确、实时地甄别热失超故障,为提升超导腔的运行稳定性奠定基础,可以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和高流强射频超导加速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24432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71419.3
申请日:2024-05-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T1/29 , G06N3/0442 , G01R25/00 , G01R23/08 , G01R1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束流负载效应的束流信息在线测量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得束流到达腔体时引发的束流负载效应,其中,束流负载效应为射频腔的腔压#imgabs0#和前向电压#imgabs1#在束流到达之后的瞬态变化信号;计算腔体谐振频率与射频信号频率之间的频率差得到失谐值#imgabs2#;将腔压#imgabs3#、前向电压以及失谐值#imgabs4#输入到束流信息预测模型,完成基于束流负载效应的束流信息的预测,实现束流的同步相位与流强的在线测量。因此,本发明通过将神经网络模型引入束流同步相位的测量任务中,解决了现有基于束腔相互作用原理的束流信息在线测量方法遇到的问题,相较于已有的同步相位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计算精度和加速器运行效率间取得了平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