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用双层管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5242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37361.9

    申请日:2013-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在运转时能够不产生噪音地使用且能够发挥优良的热交换性能这种构造的热交换器用双层管。热交换器用双层管(1)具有将内管(2)配置在外管(10)的内部而成的双层管构造,用于使在内管(2)的内侧流动的流体与在内管和外管之间流动的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内管的截面形状呈具有两处使圆的圆周的一部分向该圆的外侧突出地变形而成的凸部(21)的形状,并且内管具有凸部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以螺旋状位移的形状。外管呈至少内周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平滑管形状。外管的内周面和内管的凸部的顶点部分接触,在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有在周向上划分成的外侧流路(31)。内管的内切圆直径d1和外管的内切圆直径d2满足0.6<d1/d2的关系。

    高强度铝合金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8177B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0780045971.6

    申请日:2007-12-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可热处理的高强度Al-Cu-Mg-Si铝合金产品,其具有优良的可挤出性和高强度。通过挤出获得的Al-Cu-Mg-Si铝合金产品,其特征是挤出产品整个横截面的微观结构由再结晶的晶粒构成,所述晶粒的平均纵横比(L/t)为5.0或以下(其中L为所述晶粒在挤出方向上的平均尺寸,而t为所述晶粒的平均厚度),并且在该组构中,{001}面法线与挤出方向平行的晶粒的方位密度最多为随机指向的晶粒的方位密度的50倍;通过挤出和冷加工获得的Al-Cu-Mg-Si铝合金产品,其特征是根据从(001)面观察视野中的测定,平均长度为10-70 nm且最大长度为120 nm或以下的棒状析出物以在[001]方向上为500个/μm2或以上的数密度排列在基质晶粒中。

    高强度铝合金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8177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780045971.6

    申请日:2007-12-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可热处理的高强度Al-Cu-Mg-Si铝合金产品,其具有优良的可挤出性和高强度。通过挤出获得的Al-Cu-Mg-Si铝合金产品,其特征是挤出产品整个横截面的微观结构由再结晶的晶粒构成,所述晶粒的平均纵横比(L/t)为5.0或以下(其中L为所述晶粒在挤出方向上的平均尺寸,而t为所述晶粒的平均厚度),并且在该组构中,{001}面法线与挤出方向平行的晶粒的方位密度最多为随机指向的晶粒的方位密度的50倍;通过挤出和冷加工获得的Al-Cu-Mg-Si铝合金产品,其特征是根据从(001)面观察视野中的测定,平均长度为10-70nm且最大长度为120nm或以下的棒状析出物以在[001]方向上为500个/μm2或以上的数密度排列在基质晶粒中。

    热交换器用双层管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177706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054473.0

    申请日:2013-01-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在运转时能够不产生噪音地使用且能够发挥优良的热交换性能这种构造的热交换器用双层管。热交换器用双层管(1)具有将内管(2)配置在外管(10)的内部而成的双层管构造,用于使在内管(2)的内侧流动的流体与在内管和外管之间流动的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内管的截面形状呈具有两处使圆的圆周的一部分向该圆的外侧突出地变形而成的凸部(21)的形状,并且内管具有凸部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以螺旋状位移的形状。外管呈至少内周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平滑管形状。外管的内周面和内管的凸部的顶点部分接触,在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有在周向上划分成的外侧流路(31)。内管的内切圆直径d1和外管的内切圆直径d2满足0.6<d1/d2的关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