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622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65759.7
申请日:2023-01-12
IPC: H01R13/6581 , H01R13/20 , H01R13/40 , H01R13/502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维持第一外导体及第二外导体的电连接的屏蔽连接器。第一外导体(13)及第二外导体(14)相互组装。第一外导体(13)和第二外导体(14)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沿着第一外导体(13)与第二外导体(14)的组装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7、48、49),第一外导体(13)和第二外导体(14)中的另一方具有在第一外导体(13)与第二外导体(14)的组装状态下将突出部(47、48、49)嵌合的槽部(51、52、53)。在突出部(47、48、49)的外表面和槽部(51、52、53)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沿组装方向延伸而与另一方接触的接触肋(64~69)。
-
公开(公告)号:CN116526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64415.4
申请日:2023-01-12
IPC: H01R13/6581 , H01R13/502 , H01R13/02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第一外导体及第二外导体的电连接可靠性的屏蔽连接器。第一外导体(13)及第二外导体(14)都是导电性的刚体。第一外导体(13)具有嵌合承受部(39),第二外导体(14)具有沿着向第一外导体(13)组装的组装方向嵌合于嵌合承受部(39)内的嵌合部(背部(61)、立起部(62)、连结部(63))。在嵌合承受部(39)的内表面和嵌合部的外表面中的一方形成沿与组装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凹陷的凹部(56),在另一方形成沿宽度方向突出并嵌合于凹部(56)内的凸部(72)。凹部(56)的内表面及凸部(72)的外表面具有相互接触而限制第一外导体(13)及第二外导体(14)的向与组装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的接触面部(58、74)。
-
公开(公告)号:CN1165261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64182.8
申请日:2023-01-12
IPC: H01R13/40 , H01R13/02 , H01R13/502 , H01R13/646 , H01R13/658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外导体和壳体的晃动的屏蔽连接器。外导体(13、14、15)具有外导体侧抵接部(44、77),所述外导体侧抵接部(44、77)配置在壳体(18)的后方且在与壳体(18)连结的连结状态下朝向后方。壳体(18)具有壳体侧抵接部(29、33),所述壳体侧抵接部(29、33)在与外导体(13、14、15)连结的连结状态下朝向前方。外导体侧抵接部(44、77)及壳体侧抵接部(29、33)在外导体(13、14、15)与壳体(18)的连结状态下相互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652622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66238.3
申请日:2023-01-12
IPC: H01R13/6581 , H01R12/71 , H01R13/646 , H01R13/02 , H01R13/502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满足高频性能的屏蔽连接器。内导体(11、12)具有延出部(105),所述延出部(105)从电介质(16、17)朝向电路基板(200)延伸。第二外导体(14)具有:底面(92),开口部(81、82、83)开口;及背面(93),朝向后方。延出部(105)具有基板连接部(107),所述基板连接部(107)从开口部(81、82、83)突出而与电路基板(200)的导电部连接。在第二外导体(14)的底面(92)形成有退避凹部(88、89)。退避凹部(88、89)从第二外导体(14)的底面(92)中的开口部(82、83)的后缘部向后方延伸而向背面(93)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1174008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010185195.7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不可逆容量小的正极合剂。正极合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含硫化合物和导电助剂,并且实质不含Li元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S元素,所述含硫化合物具有B元素和S元素,在将使用CuKα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的2θ=11.5°的衍射强度设为I11.5、将2θ=23.1°的衍射强度设为I23.1、并将2θ=40°的衍射强度设为I40的情况下,由下述式定义的标准值为0.56以上。标准值=(I11.5-I40)/(I23.1-I40)。
-
公开(公告)号:CN110556523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1910422176.9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可逆容量小的正极合剂。在本公开中,通过提供一种正极合剂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正极合剂实质上不含有Li元素,且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含硫化合物以及导电助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S元素,所述含硫化合物具有P元素和S元素,在将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的2θ=15.5°的衍射强度设为I15.5、将2θ=25°的衍射强度设为I25、并将2θ=40°的衍射强度设为I40的情况下,由下述式定义的标准值大于1.2:标准值=(I15.5‑I40)/(I25‑I40)。
-
公开(公告)号:CN11994406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539192.3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竹内和也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中,抑制铝从含铝集电体向电解液中溶出。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液,上述正极和上述负极中的一者或两者具有含铝集电体,上述含铝集电体与上述电解液接触,上述电解液包含环状碳酸酯和溶解于上述环状碳酸酯中的酰胺锂盐,上述酰胺锂盐包含链状酰胺锂盐和环状酰胺锂盐,上述链状酰胺锂盐与上述环状碳酸酯的摩尔比大于0.25且为0.33以下,上述环状酰胺锂盐与上述环状碳酸酯的摩尔比大于0且为0.07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994403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488575.2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竹内和也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H01M4/62
Abstract: 锂离子电池中,能够抑制铝从含铝集电体向电解液的溶出。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正极、负极及电解液,上述电解液包含有机溶剂、及溶解于上述有机溶剂的锂酰胺盐,上述锂酰胺盐包含LiCFSA,上述正极及上述负极中的一者或两者具有含铝集电体,上述含铝集电体在与上述电解液的接触面具有被膜,上述被膜包含Al(CFSA)x。
-
公开(公告)号:CN1187248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372612.7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C07D285/15 , C07D333/48 , H01M10/0564 , H01M10/0525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的锂离子传导性的分子晶体。本公开的分子晶体的特征在于,包含环丁砜和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锂盐,所述环丁砜相对于所述锂盐的摩尔比为2.0以上且小于3.0。[化1]#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1740081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185195.7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不可逆容量小的正极合剂。正极合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含硫化合物和导电助剂,并且实质不含Li元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S元素,所述含硫化合物具有B元素和S元素,在将使用CuKα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的2θ=11.5°的衍射强度设为I11.5、将2θ=23.1°的衍射强度设为I23.1、并将2θ=40°的衍射强度设为I40的情况下,由下述式定义的标准值为0.56以上。标准值=(I11.5-I40)/(I23.1-I4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