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27980A

    公开(公告)日:1999-09-08

    申请号:CN99102773.6

    申请日:1999-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216 H01R13/5221

    Abstract: 为使用非防水型阴连接器起防水作用,非防水型阴连接器(20)与阳连接器(10)的凹面装配部件(12)配合,盖组合件(30)既与阴连接器(20)也与凹面装配部件(12)配合。盖组合件(30)设有与装配部件(12)周边边缘紧密配合的环状密封件(40),从而密封连接器(10)和(20)的装配部位。凝胶密封件(45)挤压在盖组合件(30)和阴连接器(20)的背面之间,防止水分通过阴连接器(20)背面上的端头安装孔(21)进入。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6523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710136945.6

    申请日:2007-07-23

    Inventor: 篠崎哲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7031 H01R12/7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容易从第一检测端子的触接部分移除杂质,并且确保连接检测功能的可靠性。电路板连接器外壳(10)包括滑动接触部分(19),该滑动接触部分(19)被布置在检测端子(15A)的接触部分(16)的前面(相对于前后方向),并且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20)的连接操作期间,该滑动接触部分(19)接触短接端子(27)的触接部分(30)。通过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20)的连接操作期间的滑动接触部分(19)的滑动接触,杂质被从触接部分(30)上移除。因此,不必在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10,20)之前额外地移除杂质。由于使杂质从其上被移除的触接部分(30)和检测端子(15A)的接触部分(16)保持接触,故可确保连接检测功能的可靠性。

    屏蔽连接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19364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610006871.X

    申请日:2006-02-05

    Abstract: 本发明地的目的之一在于抑制噪音的泄漏。连接壳层23包括由平面部分25a和曲面部分25b形成的管状紧固部分25,以及具有矩形管形状的管状接触部分24,卷曲环29进行卷曲,以将屏蔽件28紧固至所述管状紧固部分25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管状接触部分这样连接,从而使其圆周表面与外壳壳层19的圆周表面相叠置。由于所述管状接触部分24的矩形外形与所述外壳壳层19的矩形管外形相一致,从而在所述外壳壳层19和连接壳层23之间仅产生很小的间隙,从而便有效地抑制了噪音穿过所述外壳壳层19和连接壳层23之间的间隙而泄漏出来。

    屏蔽连接器、配合屏蔽连接器及屏蔽连接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819363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610006859.9

    申请日:2006-02-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屏蔽功能的降低。如果防止凹槽29(错误连接防止部分)形成在装配空间17的圆周表面中,则为了能够与第二外壳31的突起37(错误连接防止部分)配合,第一屏蔽壳26不需要形成与防止凹槽29相对应的槽口。然而,防止凹槽29设置成与一个狭缝27相对应,并且该狭缝27作为用于防止干扰联接肋板16,用作能够使突起37与防止凹槽29配合的槽口。于是,除了狭缝27之外,不需要形成槽口。因此,第一屏蔽壳26中的噪音泄漏通道不会增多,从而通过第一屏蔽壳26抑制屏蔽功能的降低。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6523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136945.6

    申请日:2007-07-23

    Inventor: 篠崎哲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7031 H01R12/7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容易从第一检测端子的触接部分移除杂质,并且确保连接检测功能的可靠性。电路板连接器外壳(10)包括滑动接触部分(19),该滑动接触部分(19)被布置在检测端子(15A)的接触部分(16)的前面(相对于前后方向),并且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20)的连接操作期间,该滑动接触部分(19)接触短接端子(27)的触接部分(30)。通过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20)的连接操作期间的滑动接触部分(19)的滑动接触,杂质被从触接部分(30)上移除。因此,不必在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10,20)之前额外地移除杂质。由于使杂质从其上被移除的触接部分(30)和检测端子(15A)的接触部分(16)保持接触,故可确保连接检测功能的可靠性。

    电缆接线连接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64193A

    公开(公告)日:2000-08-23

    申请号:CN00100840.4

    申请日:2000-02-15

    Inventor: 篠崎哲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24 H01R31/08 Y10S439/912

    Abstract: 一种电缆接线连接器,其内孔式接线盒20和电缆接线盒30具有一部分啮合状态和一完全啮合状态。在内孔式接线盒20的底壁上形成导电测试开口25,在完全啮合状态时,则由电缆接线盒30上的测试开口封闭部35封闭。在部分啮合状态,则是打开的,一个探棒50穿过测试开口25,从而与对应的孔道21内的内孔式端子接头40电接触,因此可以测试内孔式端子接头40的导电情况。

    板接插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37815A

    公开(公告)日:1999-12-08

    申请号:CN99107505.6

    申请日:1999-05-24

    Inventor: 篠崎哲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202 H01R12/724 H01R13/74

    Abstract: 一种板接插件,包括伸出在一装在一板上的接插件的壳体10的侧面上的一凸缘16,该凸缘16旁有一密封圈18。穿过壳体10的接头14的位置用对齐板15控制。对齐板15的一端正对密封圈18上突起19的在凸缘16对侧的表面,从而防止密封圈18与凸缘16脱离。按照本发明,用于矫正接头14位置的对齐板15被用来防止密封圈18滑脱,因此可方便地把接插件安装到板上而无需提高制造成本。

    连接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26757A

    公开(公告)日:1999-08-25

    申请号:CN99100671.2

    申请日:1999-02-12

    Inventor: 篠崎哲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219 H01R13/6272 H01R13/641 H01R13/7031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它具有一个沿着支架部件25的侧边缘和上表面的整个周边、以及沿着终端壳腔23的外侧面和外底面而设置的密封表面30。一个操作部件26B和短路终端24被盖31所密封,盖31的开口边缘31A与连续的密封周边表面30紧密地配合,从而防止水或污垢进入。这种结构能确保在没有破坏密封的风险下操作锁紧臂26。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