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22095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710185187.7
申请日:2007-11-01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宗安一豪
IPC: H01R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3 , H01R13/1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端子接头和连接方法,其的目的是确保与突片的接触稳定性。阴性端子接头(10)具有盒状主要部分(11),配合突片(61)可插入该盒状主要部分(11)内,并且具有作为可与突片(61)相接触的接触部分(32)的突出物的弹性触接件(12)设置主要部分(11)中。突片(61)通过沿厚度方向折叠金属板的相对横向端部以及使折叠部分的端边缘彼此面对而形成。当突片(61)被正确地插入主要部分(11)内时,接触部分(32)的平坦表面(35)与突片(61)平面接触,同时跨越面对端(64)。因此,面对端(64)的边缘(67)并不尖锐地作用于接触部分(32),因此可以防止边缘(67)给接触部分(32)划出条纹。
-
公开(公告)号:CN102119428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80131022.9
申请日:2009-06-08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7/0045 , B60R16/0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作业效率的线束。线束(W、W1)通过捆扎多条电线(16、17、116、117)而构成。多条电线中的至少1条电线是将铝或铝合金用作导体的铝电线。多条铝电线被配置成包围形状保持性低于该铝电线的其他电线。
-
公开(公告)号:CN101645544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0910149623.4
申请日:2009-06-15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R4/28 , H01R13/02 , H01R13/11 , H01R4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其目的是防止端子接头的翘曲变形和伸长变形。端子接头(10、130、510)设置有:与配合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11、131、511);以及压接部(12、140),其与连接部(11、131、511)的后端连续,并包括底板部或基板部(21、148、515)和从底板部(21、148、515)竖立的一对压接件(22、147、516)。将压接部(12、140)压接为与导线(30、120、590)连接,同时导线(30、120、590)的端部被底板部(21、148、515)和一对压接件(22、147、516)包围。底板部(21、148、515)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24、150、250、350、450、525)。
-
公开(公告)号:CN101645544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149623.4
申请日:2009-06-15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R4/28 , H01R13/02 , H01R13/11 , H01R4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其目的是防止端子接头的翘曲变形和伸长变形。端子接头(10、130、510)设置有:与配合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11、131、511);以及压接部(12、140),其与连接部(11、131、511)的后端连续,并包括底板部或基板部(21、148、515)和从底板部(21、148、515)竖立的一对压接件(22、147、516)。将压接部(12、140)压接为与导线(30、120、590)连接,同时导线(30、120、590)的端部被底板部(21、148、515)和一对压接件(22、147、516)包围。底板部(21、148、515)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24、150、250、350、450、525)。
-
公开(公告)号:CN101222095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710185187.7
申请日:2007-11-01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宗安一豪
IPC: H01R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3 , H01R13/1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端子接头和用于端子接头的连接方法,其目的是确保与突片的接触稳定性。阴性端子接头(10)具有盒状主要部分(11),配合突片(61)可插入该盒状主要部分(11)内,并且具有作为可与突片(61)相接触的接触部分(32)的突出物的弹性触接件(12)设置主要部分(11)中。突片(61)通过沿厚度方向折叠金属板的相对横向端部以及使折叠部分的端边缘彼此面对而形成。当突片(61)被正确地插入主要部分(11)内时,接触部分(32)的平坦表面(35)与突片(61)平面接触,同时跨越面对端(64)。因此,面对端(64)的边缘(67)并不尖锐地作用于接触部分(32),因此可以防止边缘(67)给接触部分(32)划出条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