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PC钢丝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4965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2375.1

    申请日:2016-07-20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PC钢丝,所述钢丝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90~1.10%、Si:0.80~1.50%、Mn:0.30~0.70%、P:0.030%以下、S:0.030%以下、Al:0.010~0.070%、N:0.0010~0.010%、Cr:0~0.50%、V:0~0.10%、B:0~0.005%、Ni:0~1.0%、Cu:0~0.50%、以及余量:Fe和杂质,距钢丝表面0.1D[D:钢丝的线径]的部位(表层部)的维氏硬度(HvS)与比表层部更内侧的区域的维氏硬度(HvI)之比满足[1.10<HvS/HvI≤1.15],从钢丝表面至距钢丝表面10μm为止的区域(最表层区域)中的平均碳浓度为上述钢丝的碳浓度的0.8倍以下,比上述最表层区域更内侧的区域中的金相组织以面积%计为珠光体组织:95%以上,并且上述钢丝的拉伸强度为2000~2400MPa。该高强度PC钢丝的制造方法容易,且耐延迟断裂特性优异。

    高强度PC钢丝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49660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2570.4

    申请日:2016-07-20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PC钢丝,钢丝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90~1.10%、Si:0.80~1.50%、Mn:0.30~0.70%、P:0.030%以下、S:0.030%以下、Al:0.010~0.070%、N:0.0010~0.010%、Cr:0~0.50%、V:0~0.10%、B:0~0.005%、Ni:0~1.0%、Cu:0~0.50%、以及余量:Fe和杂质,距钢丝表面0.1D[D:钢丝的线径]的部位(表层部)的维氏硬度(HvS)与比表层部更内侧的区域的维氏硬度(HvI)之比满足[1.10<HvS/HvI≤1.15],从钢丝表面至距钢丝表面0.01D为止的区域(最表层区域)中的金相组织以面积%计为珠光体组织:小于80%、以及余量:铁素体组织和/或贝氏体组织,比上述最表层区域更内侧的区域中的金相组织以面积%计为珠光体组织:95%以上,并且上述钢丝的拉伸强度为2000~2400MPa。该高强度PC钢丝的制造方法容易,且耐延迟断裂特性优异。

    绞合线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69553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780092706.7

    申请日:2017-06-30

    Abstract: 由多根钢丝形成绞线的绞合线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截面中设置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为所述钢丝;多根第一周向线,所述多根第一周向线为与所述中心线相接触的钢丝,并且被设置为围绕所述中心线的外周侧的布置;以及多根第二周向线,所述多根第二周向线为与所述第一周向线相接触的钢丝,并且被设置为围绕其中布置有所述第一周向线的区域的外周侧的布置,所述第二周向线的屈服应力大于所述中心线和所述第一周向线的屈服应力。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周向线面接触。所述第一周向线与所述第二周向线面接触。

    高强度PC钢丝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49660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680042570.4

    申请日:2016-07-20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PC钢丝,钢丝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90~1.10%、Si:0.80~1.50%、Mn:0.30~0.70%、P:0.030%以下、S:0.030%以下、Al:0.010~0.070%、N:0.0010~0.010%、Cr:0~0.50%、V:0~0.10%、B:0~0.005%、Ni:0~1.0%、Cu:0~0.50%、以及余量:Fe和杂质,距钢丝表面0.1D[D:钢丝的线径]的部位(表层部)的维氏硬度(HvS)与比表层部更内侧的区域的维氏硬度(HvI)之比满足[1.10<HvS/HvI≤1.15],从钢丝表面至距钢丝表面0.01D为止的区域(最表层区域)中的金相组织以面积%计为珠光体组织:小于80%、以及余量:铁素体组织和/或贝氏体组织,比上述最表层区域更内侧的区域中的金相组织以面积%计为珠光体组织:95%以上,并且上述钢丝的拉伸强度为2000~2400MPa。该高强度PC钢丝的制造方法容易,且耐延迟断裂特性优异。

    高强度PC钢丝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49659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680042375.1

    申请日:2016-07-20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PC钢丝,所述钢丝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90~1.10%、Si:0.80~1.50%、Mn:0.30~0.70%、P:0.030%以下、S:0.030%以下、Al:0.010~0.070%、N:0.0010~0.010%、Cr:0~0.50%、V:0~0.10%、B:0~0.005%、Ni:0~1.0%、Cu:0~0.50%、以及余量:Fe和杂质,距钢丝表面0.1D[D:钢丝的线径]的部位(表层部)的维氏硬度(HvS)与比表层部更内侧的区域的维氏硬度(HvI)之比满足[1.10<HvS/HvI≤1.15],从钢丝表面至距钢丝表面10μm为止的区域(最表层区域)中的平均碳浓度为上述钢丝的碳浓度的0.8倍以下,比上述最表层区域更内侧的区域中的金相组织以面积%计为珠光体组织:95%以上,并且上述钢丝的拉伸强度为2000~2400MPa。该高强度PC钢丝的制造方法容易,且耐延迟断裂特性优异。

    绞合线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69553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1780092706.7

    申请日:2017-06-30

    Abstract: 由多根钢丝形成绞线的绞合线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截面中设置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为所述钢丝;多根第一周向线,所述多根第一周向线为与所述中心线相接触的钢丝,并且被设置为围绕所述中心线的外周侧的布置;以及多根第二周向线,所述多根第二周向线为与所述第一周向线相接触的钢丝,并且被设置为围绕其中布置有所述第一周向线的区域的外周侧的布置,所述第二周向线的屈服应力大于所述中心线和所述第一周向线的屈服应力。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周向线面接触。所述第一周向线与所述第二周向线面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