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53999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10377792.8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配电变压器品质质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配电变压器按照品质质量划分为五个品质指数等级;利用梯形隶属函数建立品质指数等级模型;根据外特性参数获取待测配电变压器的关键参数组;对所述关键参数组进行离差标准化处理,获取标准关键参数组;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获取标准关键参数组的权重;根据品质指数等级模型以及标准关键参数组的权重,获取待测配电变压器的品质指数;根据品质指数以及五个品质指数等级确定待测配电变压器的品质质量。该品质质量检测方法可靠、便捷、检测效率高,既不对配电变压器的性能造成任何影响,又能满足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适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224724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573625.1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变压器绕组短路冲击下位移与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变压器尺寸在ANSYS workbench中利用maxwell 2D分析模块建立铁心绕组的1/2对称模型,并根据激励信息对各绕组线饼上的电动力进行求解;在ANSYS workbench中创建瞬态结构分析模块,建立变压器绕组的三维模型,模型中包括绕组线饼、饼间垫块以及端部压板;根据电动力计算结果对绕组线饼的受力进行设置,并设置相应的约束条件和求解条件;利用场计算器获得各线饼在短路冲击中的位移、加速度的云图。
-
公开(公告)号:CN106981356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383562.2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303 , H01F27/263 , H01F27/324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基于玻璃纤维带缠绕的配电变压器,包括:外壳、引线套管、铁芯、铁芯紧固件、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之间设置有多根绝缘条,高压绕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根胶木棒,胶木棒与铁芯中轴线平行,通过缠绕玻璃纤维带将胶木棒和高压绕组固定在一起;铁芯和铁芯紧固件连接处的周围紧密缠绕有玻璃纤维带。本发明中高压绕组外部玻璃纤维带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绕组扩张或收缩而影响配电变压器的性能。胶木棒的设置,能够有效抑制绕组水平方向的形变,铁芯和铁芯紧固件连接处玻璃纤维带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铁芯的旋转位移。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06334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47637.4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诊断变压器故障的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为解决变压器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而发明。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获取变压器的绝缘油中溶解的气体浓度,所述变压器是存在确定故障类型的变压器;建立所述变压器的故障类型和所述气体浓度的故障对照表;将所述故障对照表中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构建并训练神经网络;将待诊断变压器绝缘油中溶解的待检测气体浓度输入到所述神经网络,诊断所述待诊断变压器的故障类型。本发明主要应用于诊断变压器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905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42712.8
申请日:2017-04-1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短路故障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为解决短路故障诊断正确率低的问题而发明。主要方法包括:获取变压器的局部放电图谱,所述变压器是存在短路故障的变压器;根据预置傅里叶算法,提取所述局部放电图谱的多尺度信号;计算所述多尺度信号的统计特征量,所述统计特征量是指所述多尺度信号的统计信息;整合所述统计特征量,构建故障特征库;将所述故障特征库中的统计特征量作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构建并训练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将待识别统计特征量输入到所述RBF神经网络,识别所述待识别统计特征量所对应的待识别变压器的短路故障类型。本发明主要应用于识别变压器短路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06816291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239363.4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拟绕组短路状态的配电变压器,包括铁芯、由内向外依次绕制在铁芯外部的低压绕组、高压绕组,高压绕组的不同线层上设置有多个绕组层间分接头,同一线层的不同匝绕组上设置有多个绕组匝间分接头;铁芯、低压绕组、高压绕组的外部设置有外壳;外壳上固定设置有四个引线套管,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引线经由分别对应的引线套管引出至外壳的外部;外壳上还固定设置有与绕组层间分接头、绕组匝间分接头分别对应的第一螺旋测距导电杆、第二螺旋测距导电杆。本发明能够精确控制绕组层间和匝间分接头的短接部位,而且导电杆长度可以更换,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且所模拟的实验结果准确性高,适合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205236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573313.0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变压器短路冲击电流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变压器尺寸建立变压器绕组和铁芯的三维模型;设置变压器绕组的激励条件和边界条件;建立具有耦合计算功能的外电路;对不同故障下的短路电流进行计算,获得短路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688597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39284.3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63 ,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温度可调的油纸绝缘放电实验装置,主要包括:聚碳酸酯顶盖、聚碳酸酯壳体、温度调节器和温度检测仪。聚碳酸酯顶盖和聚碳酸酯壳体通过橡胶密封圈密封形成密闭空腔,密闭空腔内的底部固定有加热盘,加热盘上设置有实验腔;聚碳酸酯顶盖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贯穿于聚碳酸酯顶盖的螺旋测距导电杆,远离聚碳酸酯壳体的螺旋测距导电杆的一端与高压电极连接;温度调节器通过导线经由航空插头与加热盘连接;温度检测仪通过导线经由航空插头与实验腔的外侧连接。将温度检测仪和温度调节器相结合,使得本装置能够精确控制试品的温度,实验结果可靠性高。采用简单的密闭结构,使得本装置气密性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16291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0239363.4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拟绕组短路状态的配电变压器,包括铁芯、由内向外依次绕制在铁芯外部的低压绕组、高压绕组,高压绕组的不同线层上设置有多个绕组层间分接头,同一线层的不同匝绕组上设置有多个绕组匝间分接头;铁芯、低压绕组、高压绕组的外部设置有外壳;外壳上固定设置有四个引线套管,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引线经由分别对应的引线套管引出至外壳的外部;外壳上还固定设置有与绕组层间分接头、绕组匝间分接头分别对应的第一螺旋测距导电杆、第二螺旋测距导电杆。本发明能够精确控制绕组层间和匝间分接头的短接部位,而且导电杆长度可以更换,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且所模拟的实验结果准确性高,适合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03728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239291.3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配电变压器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配电变压器的外特性参数,该外特性参数是与待测配电变压器的绕组材质相关的电性能参数;根据外特性参数,利用反演计算检测法检测待测配电变压器的绕组材质是否为铜;如果利用反演计算检测法确定待测配电变压器的绕组材质不为铜,采用热‑电耦合测试法检测待测配电变压器的绕组材质是否为铜;如果利用热‑电耦合测试法确定待测配电变压器的绕组材质为铜,则判定待测配电变压器为合格的配电变压器。本申请结合多种检测方式,采用合理的检测顺序,在针对大批量的配电变压器进行检测时,能够避免只采用单一检测方法所造成的大量检测结果不准确现象,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