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56601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460319.1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感知方法、感知装置和配电网,配电网包括阻抗消除电路,阻抗消除电路包括第一电压互感器与第二电压互感器,该方法包括:在第一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输入预定频率的第一输入电流的情况下,获取第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的第一空载电压;根据第一输入电流及第一空载电压计算配电网的功率因数角,得到第一功率因数角;计算配电网未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的功率因数角,得到第二功率因数角;计算第二功率因数角与第一功率因数角的比值系数;根据比值系数与预定阈值比较结果,确定配电网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相接地故障感知方法感知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5972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36324.3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监测方法、监测装置和故障指示器,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历史故障暂态信号;根据各历史故障暂态信号,采用普罗尼算法计算多个第一变化趋势,第一变化趋势包括历史时间段内配电线路的主谐波频率和衰减因子的变化趋势;获取当前故障暂态信号,当前故障暂态信号为目标时间段内故障指示器记录的电流信号;根据当前故障暂态信号,采用普罗尼算法计算第二变化趋势,第二变化趋势包括目标时间段内配电线路的主谐波频率和衰减因子的变化趋势;根据第一变化趋势和第二变化趋势确定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类型。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接地故障监测方法精度不够、抗干扰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47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176693.X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两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机器人上下线辅助装置及方法,通过在丝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盘、在丝杆底端滑动连接有下盘、上端与上盘外端铰接有上长骨、上长骨内侧中部设有夹马、夹马与下盘外端分别与短骨铰接、上长骨下端通过旋转电机铰接有下长骨,下长骨下端设有弧状珠尾,所诉下盘与丝杆之间套设有直线电机,通过控制直线电机的启停,以及旋转电机的旋转角度,从而带动上长骨以及下长骨的展开与闭合,从而控制珠尾的空间位置,而珠尾又与两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机器人连接,从而能够精确调整导线与对两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机器人导向轮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工作人员的爬塔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272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95733.0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检测与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电流接地故障的电流计算方法。包括:基于配电网结构建立线路分布参数的接地故障模型;简化线路分布参数的接地故障模型,获取小电流接地故障简化电路图,并进一步简化为暂态简化等效电路;对接地故障点电流值进行计算。本发明设计能够计算故障产生的相电电流数值,将其与相电压中负荷分量予以区分,而直接利用零序/模电流数值与电压数值进行计算,便于进行选线定位,提高保护的灵敏度与可靠性,避免采用常规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测量到的接地电流的幅值与相位均存在较大误差,影响保护正确动作以及利用三相电流互感器输出合成的方法获取零序电流时产生不平衡电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194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10825.2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IPC: B23P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齿轮齿条调整安装间隙的紧固系统,包括紧固工作台,紧固工作台顶部一端安装有两根平行设置的立柱,每个立柱上开设有升降滑槽,升降滑槽内安装有齿条,齿条的背部安装有与升降滑槽尺寸相适配且滑动配合的升降滑条,其中一个齿条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架,另一齿条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本发明采用齿轮齿条结构,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待装置上线后,整个安装紧固过程不需要人为参与操作,实现间隔棒安装间隙的自动调整,线夹螺栓的自动安装与紧固,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间隔棒的安装效率,设计合理、机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4343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75572.0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8 , G01R31/12 , G06F18/2411 , G06N3/0464 , G06N3/096 , G06N3/098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绝缘故障辨识方法及相关装置,包括:采集配电网绝缘故障与正常扰动工况的暂态电压信号,并对暂态电压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时频域波形灰度图像;基于时频域波形灰度图像对CNN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CNN神经网络模型的超参数和权重;通过SVM分类器替换CNN神经网络模型中的softmax分类器得到改进的CNN‑SVM模型,将超参数和权重迁移到CNN‑SVM模型,并通过时频域波形灰度图像对改进的CNN‑SVM模型进行训练得到CNN‑SVM识别模型;将待辨识的暂态电压信号输入到CNN‑SVM识别模型中,识别得到绝缘故障工况和正常扰动工况。从而解决了现有故障辨识技术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6951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13451.4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8 , G01R31/12 , G01R31/52 , G01R19/1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绝缘故障感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配电网绝缘故障感知方法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获取所述配电网的等效零序网络;所述等效零序网络包括多条线路;计算所述线路的零序电流;根据所述零序电流生成各所述线路的零序电流时间序列;将所述零序电流时间序列映射到相空间中,构建各所述线路的相空间轨迹;根据所述相空间轨迹和预设故障感知判据判定所述配电网是否产生绝缘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154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20601.4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50/06 , G06N3/0442 , G06N3/09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网运行缺失数据填充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基于配电网运行的不完整运行数据生成对应的掩码矩阵和延时矩阵,不完整运行数据包括电压幅值、电压相角、电流幅值、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不完整运行数据、掩码矩阵和延时矩阵对初始对抗生成网络进行数据生成对抗训练,得到优化对抗生成网络,初始对抗生成网络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构建;采用优化对抗生成网络对目标缺失数据进行缺失数据生成,得到填充运行数据。本申请能够解决现有数据生成机制效率太低,且未考虑数据时空效应的影响,还存在模型准确性问题,导致实际的数据填充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13559.6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线路绝缘故障定位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配电网线路中装配的电流传感设备,当发现两个相邻的电流传感设备检测到局放PD信号时,然后获取这两个电流传感设备检测到的双向PD脉冲信号,对两组PD脉冲信号依次进行A/D转换和频域空间转换,基于处理后的两组PD脉冲信号通过交叉傅里叶谱密度函数,计算两组PD脉冲信号在多个频率下的相位差,利用局放信号相位的相位差与频率斜率的线性关系计算相位差斜率;基于相位差斜率,结合信号传输速率和相邻的电流传感设备之间的线路长度,计算出配电网线路的绝缘故障距离定位,解决了现有技术采取单方向测量方式导致的定位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712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75563.1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电弧类绝缘故障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S1、通过高频电流监测装置对配电网传输线路的高频电流进行实时监测;S2、当检测到高频电流时,通过改进的coif2小波基4层分解算法对高频电流的电流波形进行降噪,得到层d1、层d2、层d3、层d4的电流波形;S3、对降噪后的层di电流波形进行小波分解,并提取层di电流波形的特征值;S4、根据特征值计算故障点到测量位置的距离值,当距离值符合层di的测量范围时,输出距离值,否则令i=i+1后,返回步骤S3。从而解决了现有绝缘故障定位技术精度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