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6853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17516.8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线缆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缆管径监测设备及线缆管径的监测方法。其中,线缆管径监测设备包括支架、监测机构以及行走机构。监测机构连接于支架,监测机构包括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监测装置,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线缆管径的变化。行走机构连接于支架,用于沿线缆的延伸方向运动,以带动支架和监测装置沿线缆的延伸方向运动。本发明提供的线缆管径监测设备,可用于监测线缆的管径变化,工作人员可根据线缆的管径变化判断线缆是否覆冰或者断股,有助于工作人员对管径发生变化的线缆做进一步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线缆送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通过采用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监测装置,可实现监测装置的自供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9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675186.0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腔室结构定位闪络路径的计算方法,该多腔室结构定位闪络路径的计算方法根据击穿电压结合棒‑棒电极U50%和间隙距离的关系曲线获取等效的空气间隙距离;根据腔室数量和等效的空气间隙距离,进行数据拟合,并建立拟合曲线;根据建立的拟合曲线,拟合出腔室个数与空气间隙距离的关系公式。通过本发明能够设置外串联空气间隙距离,定位闪络路径,指导多腔室结构与外串联空气间隙的安装,使闪络路径约束在腔室内,避免绝缘子串闪络损坏绝缘子,保障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91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75186.0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腔室结构定位闪络路径的计算方法,该多腔室结构定位闪络路径的计算方法根据击穿电压结合棒‑棒电极U50%和间隙距离的关系曲线获取等效的空气间隙距离;根据腔室数量和等效的空气间隙距离,进行数据拟合,并建立拟合曲线;根据建立的拟合曲线,拟合出腔室个数与空气间隙距离的关系公式。通过本发明能够设置外串联空气间隙距离,定位闪络路径,指导多腔室结构与外串联空气间隙的安装,使闪络路径约束在腔室内,避免绝缘子串闪络损坏绝缘子,保障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03660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10173.6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磁增强灭弧效应的多腔室并联间隙装置,利用磁增强效应灭弧,通过加快电弧等离子运动,从而达到提升灭弧能力的效果。该采用磁增强灭弧效应的多腔室并联间隙装置并联于绝缘子串的一侧,由灭弧臂和导弧臂构成,上导弧臂和下导弧臂分别设于绝缘子串的顶部和底部;灭弧臂设于上导弧臂和下导弧臂之间,灭弧臂为竖直圆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灭弧腔室,灭弧腔室内设有串联的若干个淬弧结构单元和若干个磁场加速模块。该装置综合了磁场加速和气动加速作用,遮断雷电流和工频续流的能力更优,整体体积更小,可快速将雷电流泄放入地,并在极短时间内淬灭电弧,大幅度降低雷击跳闸率,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8429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89387.8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避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该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温控变色材料,将其制备成变色材料套管安装于多腔室并联间隙的上导弧臂,并对定期采集的装置运行照片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其中心流过雷电冲击电流次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该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的得出并联间隙装置在受雷击时的实际动作次数,进而能够对多腔室并联间隙的动作状态以及动作次数进行准确地判断;在多腔室并联间隙的电极和腔室壁老化前对其进行更换,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准确掌握避雷装置的多腔室并联间隙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13729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89382.5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避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该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温控变色材料,将其制备成变色材料套管安装于多腔室并联间隙的上导弧臂,并对定期采集的装置运行照片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其中心流过雷电冲击电流次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该基于温控材料的并联间隙动作次数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的得出并联间隙装置在受雷击时的实际动作次数,进而能够对多腔室并联间隙的动作状态以及动作次数进行准确地判断;在多腔室并联间隙的电极和腔室壁老化前对其进行更换,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准确掌握避雷装置的多腔室并联间隙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41076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94867.1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T1/02 , H01T4/16 , H01T21/00 , B29C64/171 , B29C64/393 , B29C65/00 , B29C65/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腔室模块化自组装结构及加工方法,该多腔室模块化自组装结构包括接地模块、高压端模块和若干中间模块;若干中间模块位于接地模块和高压端模块之间,若干中间模块之间,以及中间模块与接地模块和高压端模块之间均通过榫接方式可拆卸连接;该多腔室模块化自组装结构通过接地模块与空气间隙相接触,通过高压模块与下导弧臂相连接。该发明由于采用了自由组装式的模块化结构,能够任意组合灭弧腔室的数量,得到用于中低压电压等级线路的结构。相比于已有的一体化多腔室灭弧结构,该多腔室模块化自组装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出错率低,且能够保证结构强度依然稳固,可以快速熄灭冲击电弧。
-
公开(公告)号:CN11290974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110209470.9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螺旋串联多腔室并联间隙装置,该采用螺旋串联多腔室并联间隙装置并联于绝缘子串的一侧,由灭弧臂和导弧臂构成,上导弧臂和下导弧臂分别设于绝缘子串的顶部和底部;灭弧臂设于上导弧臂和下导弧臂之间;灭弧臂为竖直圆柱体结构,其顶部设有导电电极及绝缘伞裙,其内部设有灭弧腔室,灭弧腔室内部设有以螺旋串联方式组成的盘式多腔室灭弧结构。本发明相比已有多腔室型防雷装置更加紧凑,淬弧能力更优,遮断电流能力更强;将本发明运用35kV配网线路,可迅速将雷电流及工频电流电弧熄灭,及时将雷害切除,大幅度降低雷击跳闸率,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80501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110904424.0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腔室灭弧装置电弧图像形态检测方法,属于冲击电弧图像形态检测技术领域;该多腔室灭弧装置电弧图像形态检测方法基于冲击电流发生器、电容分压器、罗戈夫斯基线圈、数字存储示波器、高速摄像机和数据处理器组成的试验回路;该多腔室灭弧装置电弧图像形态检测方法通过提取电弧的图像形态特征和截断电弧的分布,依据电弧的灰度总量确定电弧完全喷出腔室的时刻,电弧截断时刻及截断电弧的位置分布对研究电弧的消散特性有重要意义,对优化腔室喷口的布局起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53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10186.3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T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磁场提升多腔室结构灭弧效率的方法,可提升多腔室灭弧结构的性能。本发明中所提出这种磁场提升多腔室结构灭弧效率的方法,可在多腔室结构被击穿产生电弧时进一步加速结构内电弧等离子体的运动,缩短电弧喷出及熄灭时间,提升灭弧效率。本发明是在原有腔室结构内基础上设置非恒定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1~5T,磁场方向与灭弧腔室单元内电极间中轴线、腔室喷口中轴线相垂直。通过磁场,可在气动压力加速的基础上,使电弧等离子体受到朝喷口方向的洛伦兹力,加速电弧等离子体运动,缩短电弧喷出及熄灭时间,从而达到提升多腔室结构灭弧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