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4445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28375.0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01N43/90 , A01P5/00 , C07D47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恶唑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所述恶唑类化合物为(4R,5R)‑2‑(1,8‑萘啶‑2‑基)‑4,5‑二苯基‑4,5‑二氢恶唑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首次发现恶唑类化合物(4R,5R)‑2‑(1,8‑萘啶‑2‑基)‑4,5‑二苯基‑4,5‑二氢恶唑对植物根结线虫具有显著的毒杀作用,其在24小时内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2.82μg/ml、2.80μg/ml、2.67μg/ml;在48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2.65μg/ml、0.52μg/ml及0.53μg/ml。且对非植物病原线虫的模式线虫无杀虫活性,特异性好,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与环境相容性好,符合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62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01377.8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云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唑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N‑(4,4‑二氟环己基)‑2‑(3‑甲基‑1H‑吡唑‑1‑基)‑6‑吗啉嘧啶‑4‑胺对多种植物根结线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其在24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12.70μg/ml、24.35μg/ml、20.57μg/ml;在48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12.50μg/ml、23.46μg/ml及19.47μg/ml,且对非植物病原线虫如秀丽隐杆线虫无毒杀活性,安全高效,为新的根结线虫杀虫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8670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65432.0
申请日:2025-03-26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01N43/713 , A01P5/00 , C07D4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咔唑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所述咔唑类化合物为1‑(9H‑咔唑‑9‑基)‑2‑((1‑甲基‑1H‑四氮唑‑5‑基)硫代)丙烷‑1‑1。本发明首次发现1‑(9H‑咔唑‑9‑基)‑2‑((1‑甲基‑1H‑四氮唑‑5‑基)硫代)丙烷‑1‑1以及其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根结线虫有较强的毒杀活性且对非植物病原线虫的秀丽隐杆线虫无毒杀活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为杀根结线虫农药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6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01379.7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云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所述酰胺类化合物为N‑(2‑(5‑(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基)乙基)‑2‑(三氟甲基)苯酰胺和/或其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经检测,本发明酰胺类化合物N‑(2‑(5‑(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基)乙基)‑2‑(三氟甲基)苯酰胺在24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5.04μg/ml、5.30μg/ml、5.11μg/ml;在48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5.30μg/ml、5.08μg/ml及5.05μg/ml,对植物根结线虫如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而对非植物病原线虫秀丽隐杆线虫无毒杀活性,可以用于植物根结线虫的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1884445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28375.0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01N43/90 , A01P5/00 , C07D47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恶唑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所述恶唑类化合物为(4R,5R)‑2‑(1,8‑萘啶‑2‑基)‑4,5‑二苯基‑4,5‑二氢恶唑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首次发现恶唑类化合物(4R,5R)‑2‑(1,8‑萘啶‑2‑基)‑4,5‑二苯基‑4,5‑二氢恶唑对植物根结线虫具有显著的毒杀作用,其在24小时内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 浓度分别为2.82μg/ml、2.80μg/ml、2.67μg/ml;在48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 浓度分别为2.65μg/ml、0.52μg/ml及0.53μg/ml。且对非植物病原线虫的模式线虫无杀虫活性,特异性好,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与环境相容性好,符合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62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01383.3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云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嘧啶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根结线虫制剂中的应用。该嘧啶类化合物为4‑(4‑(4‑(三氟甲基)嘧啶‑2‑基)氧)哌啶‑1‑基)吡啶[3,4‑d]嘧啶。本发明首次发现4‑(4‑(4‑(三氟甲基)嘧啶‑2‑基)氧)哌啶‑1‑基)吡啶[3,4‑d]嘧啶对多种植物根结线虫如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在24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10.91μg/ml、23.76μg/ml、12.96μg/ml;在48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9.97μg/ml、26.16μg/ml及15.58μg/ml,另外,其对非植物病原线虫如秀丽隐杆线虫无毒杀活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可以用于根结线虫杀虫剂的开发与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6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01384.8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01N43/713 , A01P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所述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为N‑(2‑乙基‑2H‑四氮唑‑5‑基)‑2‑碘苯甲酰胺。本发明N‑(2‑乙基‑2H‑四氮唑‑5‑基)‑2‑碘苯甲酰胺对多种植物根结线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且对非植物病原线虫的模式线虫无杀虫活性,具有高效、低毒及低残留的特点。本发明为植物根结线虫的防治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候选化合物,丰富了杀根结线虫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为新的杀根结线虫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61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01385.2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云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N‑(1‑乙酰吲哚‑6‑基)‑2,6‑二氟苯甲酰胺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N‑(1‑乙酰吲哚‑6‑基)‑2,6‑二氟苯甲酰胺对多种植物根结线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在24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4.27μg/ml、8.38μg/ml、7.51μg/ml;在48小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半数致死量LC50浓度分别为4.11μg/ml、9.56 g/ml及6.92μg/ml,其对非植物病原线虫如秀丽隐杆线虫无毒杀活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可以用于根结线虫杀虫剂的开发与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