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60771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080024293.7
申请日:2010-0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4 , H01M2/043 , H01M2/1241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在密闭型电池的壳体20的一部分形成的安全阀40,其特征在于,具备与该安全阀的周围部分相比形成为薄壁的薄壁部42,在该安全阀的薄壁部的周围部分,以包围该薄壁部的方式形成阻止从上述壳体的其他部分向该薄壁部的热传导的缝隙80。
-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49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080024457.6
申请日:2010-06-02
IPC: H01M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41 , Y02E60/12
Abstract: 一种形成在密闭型电池的壳体的一部分中的安全阀(40,140,240,340)包括形成在薄部(42,142,242,342)中的断裂沟槽部(50,150,250,350)。薄部(42,142,242,342)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长的形状或在竖直方向上长的形状,并具有弯曲外缘部(45,145,245,345),其中外缘部(43)的至少一部分是弯曲的。该薄部(42,142,242,342)具有中央直沟槽部(60,160,260,360)和一对侧沟槽部(70,170,270,370),所述中央直沟槽部在薄部的中央部分中沿薄部的较长方向延伸,所述一对侧沟槽部形成在中央直沟槽部(60,160,260,360)在较长方向上的两侧并与中央直沟槽部的较长方向端部(60A,60B,160A,160B,260A,260B)连接。这里,侧沟槽部(70,170,270,370)的一部分形成为沿循弯曲外缘部(45,145,245,345)而弯曲。
-
公开(公告)号:CN102460771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80024293.7
申请日:2010-0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4 , H01M2/043 , H01M2/1241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在密闭型电池的壳体20的一部分形成的安全阀40,其特征在于,具备与该安全阀的周围部分相比形成为薄壁的薄壁部42,在该安全阀的薄壁部的周围部分,以包围该薄壁部的方式形成阻止从上述壳体的其他部分向该薄壁部的热传导的缝隙80。
-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49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80024457.6
申请日:2010-06-02
IPC: H01M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41 , Y02E60/12
Abstract: 一种形成在密闭型电池的壳体的一部分中的安全阀(40,140,240,340)包括形成在薄部(42,142,242,342)中的断裂沟槽部(50,150,250,350)。薄部(42,142,242,342)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长的形状或在竖直方向上长的形状,并具有弯曲外缘部(45,145,245,345),其中外缘部(43)的至少一部分是弯曲的。该薄部(42,142,242,342)具有中央直沟槽部(60,160,260,360)和一对侧沟槽部(70,170,270,370),所述中央直沟槽部在薄部的中央部分中沿薄部的较长方向延伸,所述一对侧沟槽部形成在中央直沟槽部(60,160,260,360)在较长方向上的两侧并与中央直沟槽部的较长方向端部(60A,60B,160A,160B,260A,260B)连接。这里,侧沟槽部(70,170,270,370)的一部分形成为沿循弯曲外缘部(45,145,245,345)而弯曲。
-
公开(公告)号:CN10768106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638357.6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富士发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 , H01M2/04 , H01M2/0426 , H01M2/0217 , H01M2/0237 , H01M2/043 , H01M2/04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池罐和电池。该电池罐能够优化电池盖向方形电池罐主体插入的插入引导性,并能防止在该插入时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内、焊接时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以及向发电构件照射光束。在电池罐主体(10)的一对短边侧壁部(12)和四个角部(13)中的至少一者形成达到电池盖的下方的台阶部(15),在台阶部以外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低于台阶部的位置处,形成达到电池盖的下方的低位置面部(14),电池盖具有从周缘向下侧排列的下表面侧角部(24)和在上下方向上与电池罐主体的台阶部相对的下表面卡合部(25),电池盖的下表面侧角部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低于所述下表面卡合部的位置与所述低位置面部接触或对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49730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263352.6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富士发条株式会社
IPC: H01M50/342 , H01M5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盖,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以规定压力使电池盖的阀开裂的管理。电池盖由金属板构成,且该电池盖是将阀、以及与该阀的周围的板部进行一体成形而成的,阀(1)由在压力的作用下从折槽(4)开始弯曲的承压板部(5)、以及薄板部(6)构成,该薄板部比周围的板部(2)的厚度薄,并将该承压板部与该周围的板部连接起来,薄板部具备:以从折槽的延长线上的部位通过的方式被雕刻出的破裂槽(7),作用于阀的压力使得承压板部从折槽开始弯曲变形,伴随该弯曲变形,在该阀之中,延长线上的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加强烈地被拉伸,由此,在规定压力之时,阀以破裂槽的延长线上的部位为起点而进行开裂。
-
公开(公告)号:CN119677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80002346.7
申请日:2024-02-09
Applicant: 富士发条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对筒形工件进行修整后的形状品质受损的修整装置。在使芯骨冲头(33)以及修整加工工具(31A)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并利用芯骨切削刃(33f)和工具切削刃(31f)进行修整加工时,在芯骨冲头(33)与工件(W)之间产生间隙(H1)、(H2)。在该间隙(H1)、(H2)配置有减震机构(100A)、(100B)。减震机构(100A)、(100B)以在利用芯骨切削刃(33f)和工具切削刃(31f)进行修整加工时与工件(W)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为如果力作用在修整加工工具(31A)进退移动的方向上则发生弹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14916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327067.0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 富士发条株式会社
IPC: H01M50/184 , H01M50/30 , H01M10/0525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提供具备能够减少成型时的加工负荷、加工硬化且量产稳定性、设计自由度优异的排气阀的封口板及二次电池。此处公开的封口板的排气阀具有平板状的基部和从该基部的第一面向第一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周围设置有厚度比突出部的厚度小的环状的薄壁部,薄壁部的第一面位于与基部的第一面大致相同的面上。在上述结构的排气阀中,通过将薄壁部的形成区域限定在突出部的周围,从而减少产生塑性变形的金属的总量。而且,由于在突出部的周围设置有薄壁部,所以能够将为了薄壁部的成型而压扁的金属释放到突出部。由此,能够提供具备能减少将排气阀成型时的加工负荷、加工硬化且量产稳定性、设计自由度优异的排气阀的封口板及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930092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80002438.5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富士发条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田垣敏弘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底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冲压系统,当通过使用具有长孔状的成形孔的多个模具进行多次冲压拉深加工工序而将工件从平板状态成形为具有底部的方筒状的状态来制造方筒状的有底容器时,抑制在工件的底部侧产生形变。第一冲压拉深加工工序(S1)使用具有长孔状的第一成形孔(73A)的第一模具(71A)进行,且构成为最终次以外的至少任一冲压拉深加工工序。第二冲压拉深加工工序(S2)使用具有长孔状的第二成形孔(73B)的第二模具(71B)进行,且构成为第一冲压拉深加工工序(S1)之后的下一个冲压拉深加工工序。第一成形孔(73A)形成为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宽度方向(Y)的尺寸比第二成形孔(73B)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宽度方向(Y)的尺寸大,且形成为,从长度方向(X)的两端侧到中央侧,朝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缩窄。
-
公开(公告)号:CN11930092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80002438.5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富士发条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田垣敏弘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底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冲压系统,当通过使用具有长孔状的成形孔的多个模具进行多次冲压拉深加工工序而将工件从平板状态成形为具有底部的方筒状的状态来制造方筒状的有底容器时,抑制在工件的底部侧产生形变。第一冲压拉深加工工序(S1)使用具有长孔状的第一成形孔(73A)的第一模具(71A)进行,且构成为最终次以外的至少任一冲压拉深加工工序。第二冲压拉深加工工序(S2)使用具有长孔状的第二成形孔(73B)的第二模具(71B)进行,且构成为第一冲压拉深加工工序(S1)之后的下一个冲压拉深加工工序。第一成形孔(73A)形成为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宽度方向(Y)的尺寸比第二成形孔(73B)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宽度方向(Y)的尺寸大,且形成为,从长度方向(X)的两端侧到中央侧,朝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缩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