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接头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38842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135930.2

    申请日:2008-0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3/207 Y10T29/49432 Y10T29/49435 Y10T29/499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管接头金属部件(10)的制造方法,其可以利用冷锻的一系列工序制造高精度的内接头部(20)。软管接头金属部件(10)具有:接头头部(14),其具有连接孔(14a);以及内接头部(20),其具有内接头孔(22a),通过对圆柱形的棒状原料(12A)依次实施冷锻而制作。即,从棒状原料的一端部,沿轴心形成第1预备加工孔(14Aa),同时从棒状原料的另一端部,沿轴心形成第2预备加工孔(22Aa)。第2预备加工孔与第1预备加工孔连接,形成为直径小于第1预备加工孔,大于内接头孔。然后进行使第2预备加工孔的周边部成为内接头部的加工。其中,如果使第2预备加工孔的内径为d5,使内接头孔的内径为d3,则d5/d3为1.1~3。

    软管接头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38842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35930.2

    申请日:2008-0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3/207 Y10T29/49432 Y10T29/49435 Y10T29/499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管接头金属部件(10)的制造方法,其可以利用冷锻的一系列工序制造高精度的内接头部(20)。软管接头金属部件(10)具有:接头头部(14),其具有连接孔(14a);以及内接头部(20),其具有内接头孔(22a),通过对圆柱形的棒状原料(12A)依次实施冷锻而制作。即,从棒状原料(12A)的一端部,沿轴心形成第1预备加工孔(14Aa),同时从棒状原料(12A)的另一端部,沿轴心形成第2预备加工孔(22Aa)。第2预备加工孔与第1预备加工孔连接,形成为直径小于第1预备加工孔,大于内接头孔(22a)。然后进行使第2预备加工孔的周边部成为内接头部(20)的加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