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地震定位精度的质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3297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404688.4

    申请日:2015-0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然灾害、资源、环境等勘探、勘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地震定位精度的质量控制方法。本发明在于将微地震监测获得的震源位置坐标与测量点坐标进行位置标定,利用已知速度参数和地下空间结构信息得到两者间的走时,并进而对微地震信号数据进行NMO处理,得到校正后的道集排列。以叠加前各微地震事件的子波振幅为基准,标定叠加后子波的振幅值。两者基本一致表明叠加效果好,亦即地下微地震事件定位准确,反之说明定位精度较差。本发明技术方案定量地解决了微地震定位精度的质量控制问题。

    一种测定微地震震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3314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404883.7

    申请日:2015-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灾害和资源与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微地震震源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微地震震源的方法,包括采集、预处理、初至拾取、将地下待测空间划分成细小体积网格、NMO作业、信号叠加、确定坐标点等步骤。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避免了井下微地震数据与地面微地震数据难以应用最大能量方法确定微地震位置的弊端。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将地面采集的水力压裂微地震数据与井下采集的数据合并,联合反演了井下微震的位置,实际资料数据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为利用地面与井下微地震联合数据进行最大能量叠加法反演震源位置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种微泡沫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5782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404884.9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泡沫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包括微泡沫钻井液的配制与钻井液的性能维护;所述微泡沫钻井液的配制为:S1)先用原井浆钻水泥塞,然后替换为淡水;S2)在淡水中加入降滤失剂,然后加入稳泡剂与抑制剂混合水化,待钻井液漏斗粘度达到70s,加入起泡剂,调节钻井液至所需的密度;所述降滤失剂为褐煤树脂;所述起泡剂为式(I)所示的磺酸盐类起泡剂与烷基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所述稳泡剂为生物聚合物与胍胶;所述抑制剂包括铵盐与聚丙烯酸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配制的微泡沫钻井液可避免钻井过程中泡沫量变化幅度过大,也可有效控制固相含量,能有效防止地层失稳,配方简单,配制和维护方便。

    一种实时变砂比的压裂支撑剂输送模拟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9631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898699.0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变砂比的压裂支撑剂输送模拟实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测量支撑剂的体积密度ρt和视密度ρs;(2)设定初始砂比的数值C1;(3)设定压裂液体积流量Vf;(4)通过压裂液的体积流量和给定砂比值计算所需支撑剂的质量流量Wp,根据Wp计算出伺服电机转速n;(5)根据确定的压裂液体积流量Vf和伺服电机转速n同时向混砂筒泵入支撑剂和压裂液,当混砂筒内液体达到高水位极限时,停止泵入压裂液和支撑剂,打开混砂筒混砂液出口,混砂液注入模拟裂缝;当混砂筒内液体达到低水位极限时,再向混砂筒中泵入压裂液和支撑剂;(6)改变砂比的数值,重复步骤(3)~(5),实现压裂支撑剂输送模拟实验实时变砂比的目的。

    一种微地震定位精度的质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3297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04688.4

    申请日:2015-0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然灾害、资源、环境等勘探、勘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地震定位精度的质量控制方法。本发明在于将微地震监测获得的震源位置坐标与测量点坐标进行位置标定,利用已知速度参数和地下空间结构信息得到两者间的走时,并进而对微地震信号数据进行NMO处理,得到校正后的道集排列。以叠加前各微地震事件的子波振幅为基准,标定叠加后子波的振幅值。两者基本一致表明叠加效果好,亦即地下微地震事件定位准确,反之说明定位精度较差。本发明技术方案定量地解决了微地震定位精度的质量控制问题。

    一种微泡沫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57828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011404884.9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泡沫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包括微泡沫钻井液的配制与钻井液的性能维护;所述微泡沫钻井液的配制为:S1)先用原井浆钻水泥塞,然后替换为淡水;S2)在淡水中加入降滤失剂,然后加入稳泡剂与抑制剂混合水化,待钻井液漏斗粘度达到70s,加入起泡剂,调节钻井液至所需的密度;所述降滤失剂为褐煤树脂;所述起泡剂为式(I)所示的磺酸盐类起泡剂与烷基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所述稳泡剂为生物聚合物与胍胶;所述抑制剂包括铵盐与聚丙烯酸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配制的微泡沫钻井液可避免钻井过程中泡沫量变化幅度过大,也可有效控制固相含量,能有效防止地层失稳,配方简单,配制和维护方便。

    一种上部地层防塌型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42342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011400982.5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部地层防塌型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包括上部地层防塌型钻井液的配制与钻井液的性能维护;所述上部地层防塌钻井液的配制为:先用原井浆钻水泥塞,然后替换为淡水;在淡水中加入膨润土,然后加入封堵防塌抑制剂、铵盐、增粘剂与稳定剂混合水化,待钻井液漏斗粘度达到70s,调节钻井液至所需的密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封堵防塌抑制剂利用聚合醇在井壁表面形成一层有效的隔离膜,加入果壳及纤维形成复杂网状结构,减小钻井液侵入地层的深度;同时二甲基二烯基氯化铵与聚合醇反应增强体系的抑制性和分散性,达到有效稳定井壁的效果;再结合稳定剂及增粘剂,能有效防止地层失稳,并且该体系简单,配制与维护均方便。

    一种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192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401023.5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包括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配制与钻井液的性能维护;所述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配制为:将封堵防塌抑制剂、稳定剂、增粘剂、成膜剂、降滤失剂与水混合,得到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封堵防塌抑制剂利用聚合醇在井壁表面形成一层有效的隔离膜,隔断钻井液渗入地层的通道,加入果壳及纤维形成复杂网状结构,减小钻井液侵入地层的深度;同时二甲基二烯基氯化铵与聚合醇反应增强体系的抑制性和分散性,达到有效稳定井壁的效果;再结合其他助剂,使钻井液体系具有较高的流变性、滤失性及抑制性,并且该体系配方简单,配制与维护均方便。

    一种测算多条相交离散裂缝流动状况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20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149959.7

    申请日:2013-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算多条相交离散裂缝流动状况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将油藏储层划分为连续介质和离散裂缝介质;为了消除极小网格,创建油藏网格时,将离散裂缝端点变形或忽略厚度简化为线段,然后建立岩层面网格,再建三维油藏网格;将实测孔、渗、饱等油藏参数录入模拟器,其中离散裂缝宽度用真实值而非网格显示值,确保变形处理不降低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忽略离散裂缝相交区的体积,建立离散裂缝在相交区域的流量公式;用历史拟合法修正油藏参数;然后测算油井产量、剩余油气分布及储量。本发明能防止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技术易中断、易失败、测算耗时长的问题,使这种技术能够测算实际全三维油藏开发的全过程,提高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煤层气储层煤粉产生、运移、沉降、堵塞动态评价仪

    公开(公告)号:CN103256045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055324.0

    申请日:2013-0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储层煤粉产生、运移、沉降、堵塞动态评价仪,包括岩心驱替模块、抽真空模块、可视化岩心夹持模块、底水模拟模块、围压模块、回压模块、计量模块、显微数码影像分模块、温控及数据采集模块;该动态评价仪模拟矿场近井条件下观察、评价煤层气储层煤粉产生、运移、沉降、堵塞等运动规律的实验设备,能够用来分析、观察煤层气井煤粉来源,煤粉运移通道,定量评价煤粉沉降、堵塞对储层渗透率及生产的影响,并确立排水采气参数与产出煤粉之间的关系,为减少煤粉产出,降低设备磨损率,优化排采制度提供实验基础;可以观察煤粉在岩心中的运动规律,探索煤粉运移条件下的最优排采制度,获取最大资源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