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扰动装置及安装有该内循环扰动装置的沉淀池

    公开(公告)号:CN104056470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410290195.8

    申请日:2014-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沉淀池的内循环扰动装置,包括:水泵装置(11),该水泵装置用于泵送扰动所需的流体;布置在所述沉淀池内的冲洗管路(14),该冲洗管路的末端封闭,并且在管壁上布置有多个冲洗孔;输入管(10),该输入管的一端与沉淀池的沉淀区(4)连通,另一端与水泵装置(11)连接;输出管(12),该输出管的一端与水泵装置(11)连接,另一端与冲洗管路(13)连接;阀门装置(13);以及控制器(16),该控制器对所述水泵装置(11)和控制阀门(13)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冲洗管路(14)安装在沉淀池的污泥区(4)内,与所述沉淀池的排泥管大致平行布置。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内循环扰动装置的沉淀池。

    一种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975388U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20774238.5

    申请日:2021-04-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澄清系统的重介质回收系统,所述重介质回收系统包括混料循环液装置、砂料回收装置、磁料回收装置和污泥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混料循环液装置用于提取澄清系统主体的底部的泥料混合液,该泥料混合液包裹有含磁粉和砂料的重介质料;所述砂料回收装置用于砂料的剥离和回收,所述磁料回收装置用于磁料的分离和回收,所述污泥处理装置用于进行后续污泥脱水处理。该系统通过管线的连通与相关阀门的启闭/调控,即实现多模式运行的灵活调控与重介质的高效回收,从而实现载体的高效循环回收率,降低载体的损耗率,优化了澄清系统对于悬浮物、浊度、TP、藻类、非溶解性COD等污染物运行效果,且降低了介质消耗与运行费用。

    一种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403630U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20321168.8

    申请日:2021-0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包括按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消氧混合单元、流化膜脱氮单元、沉淀单元和清水存储单元;消氧混合单元的上部设有进水结构,底部设有出水结构,所述消氧混合单元内设有用于消氧释气的搅拌装置;流化膜脱氮单元包括多个分级布置的脱氮池体,每级的所述脱氮池体内设有流化孔球填料,第一级的脱氮池体的进水结构位于所述脱氮池体的底部,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消氧混合单元的出水结构连接,最后一级的脱氮池体的出水结构位于所述脱氮池体的上部;所述沉淀单元的上部设有进水结构和出水结构,所述沉淀单元的中上部设有斜管/板层;所述清水存储单元与所述沉淀单元的出水结构连接,用于接收清水。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026250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779921.8

    申请日:2021-04-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池体的遮阳防藻装置,包括折叠布、支撑件和成对布置的引导件;引导件的两端固定在污水处理池体的两侧,引导件长度长于污水池体长度;折叠布包括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相邻,且沿折叠布的长度方向依次重复排布,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之间能改变角度或折叠;支撑件位于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的临界位置,并与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连接;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污水处理池体两侧的引导件上,以使得所述折叠布安装在污水处理池体上;其中,所述折叠布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被所述支撑件撑起形成凸脊,所述第二单元格与下一个第一单元格之间下坠形成凹谷,所述折叠布呈曲折结构,以强化光线入射时、被遮蔽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