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斗混凝土质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566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32746.0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泵斗混凝土质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属于混凝土生产的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当搅拌车向泵斗中下料时,获取搅拌车的下料位置;判断下料位置与预设位置是否匹配;若下料位置与预设位置不匹配,则获取连接指令;基于连接指令以便与搅拌车建立通讯连接;基于下料位置和预设位置获取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调整下料位置以使下料位置与预设位置匹配。本申请具有方便调整搅拌车的下料位置的效果,且泵斗内设有混凝土粘度测试装置,能够获取混凝土的实时粘度数据,可以对混凝土和易性进行判定,当获取到粘度数据之后,相关人员可以和泵送设备压力值传输数据共同关注,方便相关人员分析混凝土的流动性指标。

    一种超缓凝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59862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0034378.2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缓凝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超缓凝抗裂混凝土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180‑200份;粉煤灰60‑80份;矿粉50‑70份;机制砂950‑1050份;碎石900‑950份;减水剂4‑5份;第一缓凝剂2‑3份;水160‑170份;缓凝抗裂改性秸秆纤维8‑15份。缓凝抗裂改性秸秆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秸秆纤维制备,取干燥的小麦秸秆,破碎,筛分,投入至低氧密闭环境中,升温至170‑180℃,保持8‑12min,在惰性气体中冷却至常温,得到表面碳化秸秆纤维;负载缓凝剂,将第二缓凝剂负载在秸秆纤维表面;缓释包衣制备,将缓释包衣涂料喷涂至负载有第二缓凝剂的秸秆纤维表面,干燥。本申请的混凝土具有同时提高缓凝时间和抗裂性能的效果。

    一种煤矸石粗骨料泵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59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1976.4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煤矸石粗骨料泵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煤矸石粗骨料泵送混凝土,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比原料:煤矸石包裹料60%‑75%、水泥8%‑20%、掺合料5%‑10%、外加剂2.0%‑4.0%、水4.0%‑8%,上述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煤矸石包裹料包括:煤矸石粗骨料25%‑45%、煤矸石细骨料30%‑50%、聚丙烯酸钠溶液2.7%‑6.7%、外加剂0.6%‑1.3%,余量为水,上述煤矸石包裹料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申请的组合物可实现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有效缓解天然骨料的供给压力,其具有流动性好、强度高的优点。

    一种煤矸石粗骨料泵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590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1771976.4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煤矸石粗骨料泵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煤矸石粗骨料泵送混凝土,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比原料:煤矸石包裹料60%‑75%、水泥8%‑20%、掺合料5%‑10%、外加剂2.0%‑4.0%、水4.0%‑8%,上述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煤矸石包裹料包括:煤矸石粗骨料25%‑45%、煤矸石细骨料30%‑50%、聚丙烯酸钠溶液2.7%‑6.7%、外加剂0.6%‑1.3%,余量为水,上述煤矸石包裹料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申请的组合物可实现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有效缓解天然骨料的供给压力,其具有流动性好、强度高的优点。

    一种超缓凝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5986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34378.2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缓凝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超缓凝抗裂混凝土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180‑200份;粉煤灰60‑80份;矿粉50‑70份;机制砂950‑1050份;碎石900‑950份;减水剂4‑5份;第一缓凝剂2‑3份;水160‑170份;缓凝抗裂改性秸秆纤维8‑15份。缓凝抗裂改性秸秆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秸秆纤维制备,取干燥的小麦秸秆,破碎,筛分,投入至低氧密闭环境中,升温至170‑180℃,保持8‑12min,在惰性气体中冷却至常温,得到表面碳化秸秆纤维;负载缓凝剂,将第二缓凝剂负载在秸秆纤维表面;缓释包衣制备,将缓释包衣涂料喷涂至负载有第二缓凝剂的秸秆纤维表面,干燥。本申请的混凝土具有同时提高缓凝时间和抗裂性能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