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控制棒位置测量探头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39105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99884.0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电站控制棒位置测量探头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依序获取控制棒在不同运行时刻生成的测量棒位;依序对比相邻的测量棒位,若当前测量棒位相比于前一个测量棒位的数值发生改变,则将当前测量棒位作为目标测量棒位,提取出对应的目标指令棒位;基于棒组信息获取表格特征值,将目标测量棒位和目标指令棒位按照表格特征值写入电子表格;计算在提棒和插棒时棒位的偏差值和迟滞值,基于偏差值与迟滞值判断目标指令棒位的静态线性度,并将结果写入电子表格。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化提取、计算与判断棒位数据的功能,并将结果可视化地显示在电子表格,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控制棒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71985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38524.2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制棒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目标控制棒的落棒开关执行第一操作,使得与目标控制棒连接的棒控电缆对应的驱动线圈产生第一驱动电流;第一驱动电流用于驱动目标控制棒向堆底移动,在棒控电缆对应的驱动线圈产生第一驱动电流后,基于驱动线圈的电流状态,确定目标控制棒与棒控电缆的连接状态,以及基于目标控制棒的棒位值,确定目标控制棒与连接目标控制棒的棒位测量电缆的连接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寻址方法不需要对控制棒寻址时对其他控制棒进行闭锁,也不需要操纵员完成控制棒的提升,降低了控制棒寻址的复杂度和提高了寻址的安全性。

    电涡流探头校验设备和电涡流探头校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93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92294.5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涡流探头校验设备和电涡流探头校验方法。所述电涡流探头校验设备包括探头安装板、靶盘、移动机构和主控板;探头安装板和靶盘相对设置,主控板和移动机构连接,靶盘安装在移动机构上;移动机构,用于在主控板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控制下产生水平位移;水平位移用于调整靶盘的位置;主控板,用于获取靶盘在不同位置时,探头安装板上的待测电涡流探头的电压信号,并将电压信号发送给目标终端,以使目标终端根据电压信号对待测电涡流探头的灵敏度进行校验。采用电涡流探头校验设备能够提高对电涡流探头的校验效率。

    气体纯度校验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263377U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21324806.8

    申请日:2021-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纯度校验装置。该气体纯度校验装置包括切换阀、标准空气注入通道、保护气注入通道、氢气注入通道、测量仪表;标准空气注入通道连通于切换阀的第一接口,保护气注入通道连通于切换阀的第二接口,氢气注入通道连通于切换阀的第三接口,切换阀与测量仪表通过管线导通;测量仪表通过切换阀依次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导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中的测量仪表通过切换阀依次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导通,使得从第二接口进入的保护气始终位于通入空气和氢气之间,从而能够对切换阀、测量仪表以及其两者之间气路内的空气和氢气进行吹扫,避免了系统里氢气与空气接触的可能,减小氢爆的风险,提高装置运行的安全性。

    核电站电动给水泵勺管控制模拟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141493U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20882143.9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站电动给水泵勺管控制模拟装置及系统,装置包括安装架;支撑板,固定在安装架上方;导向件,安装在安装架上;控制杆,安装在导向件上;凸轮盘,与导向件以及控制杆配合;调节杆,设置在控制杆内,并与控制杆联动;勺管执行机构安装在支撑板上,勺管执行机构的输出轴与凸轮盘相连,并驱动凸轮盘;控制杆设置在导向件上,并能够与凸轮盘配合。核电站电动给水泵勺管控制模拟系统包括核电站电动给水泵勺管控制模拟装置、供电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安装和调试,利用控制杆模拟勺管的位置,与勺管执行机构完成调试,避免了反复动作机械结构调整的工作,可减少故障处理时间,降低机组强损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