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1634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011303484.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喷淋式冷却循环散热系统及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冷却管路、储水站、第一动力单元、集水槽、第一回水组件、第二动力单元和冷却组件,冷却管路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真空管道外壁面上,冷却管路包括管路本体和多个喷水单元,多个喷水单元间隔设置在管路本体上,第一动力单元用于将储水站内存储的液态水运送至冷却管路,真空管道设置在集水槽内,第一回水组件分别与集水槽和储水站连接,第一回水组件用于将集水槽内收集的液态水送至储水站,冷却组件通过第二动力单元与储水站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循环水量巨大,电能投入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00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3471.1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套管式冷却循环散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液冷水套包覆在真空管道的整体外侧面;将储水站的一端通过第一动力单元与液冷水套的进水口连接,将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实时监测真空管道的壁面温度,当真空管道的壁面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将储水站中的低温液态水送至液冷水套以对真空管道的壁面进行冷却并将吸热后的高温液态水送至储水站,将储水站内的吸热后的高温液态水送至冷却组件冷却并将冷却后的低温液态水重新送回至储水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真空管道的壁面温度处于管道壁面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不均匀、电能投入大且需要回收冷却液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0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299300.6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喷淋式冷却循环散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冷却管路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真空管道外壁面上,在真空管道的下方放置集水槽;当真空管道的管道壁面温度超出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第一动力单元将存储在储水站的低温液态水送至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的多个喷水单元喷射低温液态水以对真空管道的壁面进行散热;第一回水组件将集水槽内收集的高温液态水送至储水站,第二动力单元将储水站内的液态水送至冷却组件冷却并将冷却后的液态水重新送至储水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真空管道的管道壁面温度处于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内。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循环水量巨大,电能投入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3473.0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套管式冷却循环散热系统及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系统包括液冷水套、第一动力单元、储水站、第二动力单元和冷却组件,液冷水套包覆在真空管道的整体外侧面,液冷水套具有液态水容纳腔、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设置在液冷水套的一端,出水口设置在液冷水套的另一端,储水站的一端通过第一动力单元与液冷水套的进水口连接,储水站的另一端与液冷水套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动力单元用于将储水站内存储的液态水运送至液冷水套,冷却组件通过第二动力单元与储水站连接,冷却组件用于对储水站内的液态水进行冷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不均匀、电能投入大且需要回收冷却液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634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3484.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喷淋式冷却循环散热系统及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冷却管路、储水站、第一动力单元、集水槽、第一回水组件、第二动力单元和冷却组件,冷却管路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真空管道外壁面上,冷却管路包括管路本体和多个喷水单元,多个喷水单元间隔设置在管路本体上,第一动力单元用于将储水站内存储的液态水运送至冷却管路,真空管道设置在集水槽内,第一回水组件分别与集水槽和储水站连接,第一回水组件用于将集水槽内收集的液态水送至储水站,冷却组件通过第二动力单元与储水站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循环水量巨大,电能投入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210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602336.4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IPC: E01B2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速电动磁浮列车的支承轨系统,包括支承轨主体、减震层、调高层、整平层和2N个扣压组件;支承轨主体、减震层、调高层和整平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支承轨主体的两侧侧壁沿自身长度方向各间隔设有N个凹槽,整平层设置于结构基础层的上侧;每个扣压组件均包括螺栓套筒、螺栓、两个螺母、防松动垫片、螺母垫片和弓形弹片,螺栓的中部处于凹槽内,螺栓的上部和下部均沿凹槽的宽度方向伸出凹槽,且螺栓的上部由下至上依次套设有弓形弹片、螺母垫片、一个螺母、防松动垫片和另一个螺母,螺栓的下部由上至下依次穿过减震层、调高层和整平层,并与螺栓套筒相连。本发明解决现有支承轨无法满足高速电动磁浮列车走行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7487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711596.7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箭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轨道的火箭橇减振装置及火箭橇。其中,该装置包括橇车本体、柔性连接单元和多个减振滑块,多个所述减振滑块通过所述柔性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橇车本体底部,所述减振滑块的底部与轨道适配。由此,可以将减振滑块与橇车本体进行柔性连接,避免了减振滑块与轨道的刚性碰撞,结构简单可靠,增强了减振效果,克服了传统火箭橇仅依靠减振滑块进行减振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21439.X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冷电流引线热问题解耦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气冷电流引线系统的三维模型;生成流固共节点网格;获取气冷电流引线系统的三维模型中电流引线在不同励磁电流、不同温度下的体发热功率密度;建立热‑电耦合界面,以获取电流引线的体发热功率密度随温度、电流的变化规律;获取气冷电流引线系统的三维模型中管路总漏热功率;建立热‑流耦合界面,以获取气相制冷工质的质量流量;基于流固共节点网格,电流引线的体发热功率密度随温度、电流的变化规律和气相制冷工质的质量流量进行气冷电流引线热问题的解耦分析。本发明在气冷电流引线热分析过程中,避免了制冷工质相变模拟,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稳定性和仿真周期的可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900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500959.2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四川省星途鲲鹏航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体振动试验工装,包括底板、立板、托架组件、推杆组件和第一连接件;底板与振动源相连;立板设置在底板上,立板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托架组件包括托板和支撑架,托板的上表面与磁体的下表面相接触以用于支撑磁体,托板可沿横向滑动的设置在支撑架上以便于磁体沿横向移动,支撑架与立板相连;推杆组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和推力板,第一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一螺纹孔与推力板的一端相连,推力板的另一端与磁体的侧面相连,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杆以实现推力板带动磁体沿横向移动;第一连接件用于在磁体完成横向间距调整后连接推力板和立板。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工装不能灵活调整安装间隙,无法模拟不同气隙下的振动试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292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86436.X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IPC: E01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磁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磁橇的轨面支撑装置及电磁橇。其中,该装置包括一体化承轨梁和橇车底部支撑单元,所述一体化承轨梁包括梁体和加固支撑部件,所述梁体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设置电机设备的电机槽,所述梁体顶部两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延伸面上均预埋有所述加固支撑部件,所述橇车底部支撑单元设置在电磁橇的本体底部并与所述加固支撑部件接触,以对所述电磁橇进行垂向支撑、横向限位和垂向限位。由此,本发明可以在高速、重载的大载荷使用环境下,实现最大可至兆牛级的载荷支撑,解决了滑轨变形控制难度大、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