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压等级的交直流变电站站用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1799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58330.1

    申请日:2023-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电压等级的交直流变电站站用电系统,包括:一交流母线、若干层级直流母线以及若干变压设备;所述交流母线与第一层级的直流母线之间,以及相邻各层级的直流母线之间通过变压设备进行连接;设置在第一层级直流母线与所述交流母线之间的变压设备,用于将交流母线上的交流转换为直流,并在降压后传输至第一层级的直流母线;设置在相邻各层级的直流母线之间的变压设备,用于将上一层级直流母线的电流进行变压,并将变压后的电流传输至下一层级的直流母线;其中,不同变压设备的变压比不同。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解决站用电系统电压等级结构简单、直流网络系统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一种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线路融冰电气接线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79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10030.3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线路融冰电气接线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第一至第七融冰隔离开关和若干换流站,所述换流站包括通过直流线路连接的第一换流站、第二换流站和第三换流站,第三换流站包括正极输电线路系统、负极输电线路系统、接地极、正极直流线路、负极直流线路以及第一至第二十二隔离开关,换流站通过现有的隔离开关设计和增加的七个融冰隔离开关实现换流站运行状态的切换功能以及不同运行状态下双阀组并联运行的融冰功能。本发明通过七个融冰隔离开关的连接实现多端直流各种工作状态下的融冰,有效解决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的融冰需求,提升了输电线路的运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深井型接地极的上端部绝缘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9546366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1268533.2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井型接地极的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深井型接地极的上端部绝缘构造,其包括绝缘护套;馈电电极,其包括第一馈电电极和第二馈电电极,所述第一馈电电极从某一深度至顶端包裹所述绝缘护套;钢套管,其包括第一钢套管和第二钢套管,所述第一钢套管从某一深度至顶端包裹所述绝缘护套;其中,当深井型接地极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二馈电电极和所述第二钢套管可从深井抽离取出。本发明提供的深井型接地极的上端部绝缘构造,其能够保证钢套管以及馈电电极从深井的某一深度至地面的一段对大地绝缘,也可以保证直流电流从电极井绝缘处理段以下的部分泄流。

    高压直流输送电线路的带电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245017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510816243.7

    申请日:2015-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直流输送电线路的带电监测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1)建立一个停运时的线路带电监测系统,通过停运时在原输送电线路上加载35kV电压,使输送电线路在停运期间仍然带电运行,以使所述输送电线路可以起到防盗作用,并使加载交流电压后系统能够稳定空载运行;2)当输送电线路发生故障或事故时,一方面通过故障测距系统对输送电线路的电压、电流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做故障定位;另一方面启动输送电线路的保护跳闸系统,跳开线路,以实现对输送电线路保护。3)输送电线路停运时,利用换流站内交流站用电源对输送电线路的正极、负极、接地充电。本发明通过建立一个停运时的线路带电监测系统,具有对线路实现实时监测,有效防止线路设施被偷盗,检修和维护方便,管理效率高等有益效果。

    直流配电网络拓扑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6853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66600.8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流配电网络拓扑结构,包括第一输入部、第二输入部、联络开关、多个回路配电网络、多个第一类辐射状配电网络以及多个第二类辐射状配电网络;回路配电网络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入部、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入部;第一类辐射状配电网络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入部;第二类辐射状配电网络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入部;第一类辐射状配电网络的另一端、第二类辐射状配电网络的另一端连接联络开关;回路配电网络、第一类辐射状配电网络和第二类辐射状配电网络用于给对应的用电负载网络供电,从而建立了双电源多层级直流配电网络,在任一配电网络出现故障时,由其他正常的配电网络为出现故障的配电网络提供电能,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直流变电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9991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932858.X

    申请日:2018-0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变电系统。该直流变电系统通过直流变压器、中压侧直流电路、低压侧直流电路、一个或至少两个并联的功率调节模块以及换流模块,能够实现同个直流电压等级的多回线路之间的连接,且每个回路功率可单独调控;能够实现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电压之间的电压转变、电气连接以及功率传输与转换,还可实现交流电网与直流电网的过渡连接,从而成为直流电网的核心节点,组建直流电网。

    基于MMC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电平数选择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8583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210275325.1

    申请日:2012-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MMC柔性流输电系统电平数选择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并网运行时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三相电压对称时等效模型搭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构成根据最优电平逼近NLM方法搭建基于MMC的柔性直流输电谐波分析的仿真模型,并形成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PSCAD仿真平台;2)输入调制比M的若干组数值,通过PSCAD仿真平台得到各种主要参数;3)通过PSCAD仿真平台描绘出NLM各次特征谐波含量随电平数的变化曲线和THD含量随电平数的变化曲线,结合电压等级验证得到级联单元数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同时得到满足谐波要求的临界点所对应的电平数。本发明通过仿真平台和计算程序的验证MMC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电平数以及对应的级联单元数选择的正确性与和合理性。

    一种背靠背系统及模块化柔性互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93585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48669.7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靠背系统及模块化柔性互联系统,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所述背靠背系统,包括第一AC/DC变换器、第二AC/DC变换器和至少一个第一DC/DC变换器;所述第一AC/DC变换器或所述第二AC/DC变换器的其中一端连接交流电网,另一端连接一个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的一端;所述第一AC/DC变换器和所述第二AC/DC变换器用于构造中压直流母线段;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用于调整所述第一AC/DC变换器和所述第二AC/DC变换器之间的电压大小。本发明的第一AC/DC变换器和第二AC/DC变换器可构造出中压直流母线段,供未来远期扩展接口,能够接入到其它中压交流配电系统形成多端互联配电系统或接入到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形成多级直流配用电系统。

    深井型接地极的井口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46365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1268531.3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井型直流接地极的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深井型接地极的井口,其包括:排气管,其布置在深井内不同深度位置;井口排气结构,其位于所述井口的上方;其中,所述排气管将所述深井内产生的气体排至所述井口排气结构的同时,所述井口排气结构将所述气体排出井口。本发明提供的深井型接地极的井口,其既能适用于深井型电极井的结构,又能够满足井内产气排出的需要,以及能够满足利用周围环境向深井内补水的需要。

    一种适用深井型接地极的电缆与馈电体的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606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24651.9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深井型接地极的电缆与馈电体的连接方法,包括:在接地极馈电体上设置多个馈电点分别与电缆连接;在每一个馈电点上通过金属抱箍件分别与馈电体、电缆焊接;金属抱箍件紧套在馈电体的馈电点上,金属抱箍件包括第一侧面开孔和电缆焊接孔,第一侧面开孔与馈电体焊接,电缆焊接孔与电缆焊接;通过浇筑铅包裹所有馈电连接点上的导体,以使在金属抱箍件和馈电点的表面形成铅封层;在铅封层表面浇筑环氧树脂进行封装,形成环氧树脂层进行保护;本发明通过金属抱箍件将电缆与馈电体焊接,并通过添加铅封层和环氧树脂进行封装,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避免焊点受电极腐蚀性产物的影响,以及避免焊点直接参与电化学反应,实现防护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