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41949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310342987.0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IPC: H04L12/861 , H04L12/9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从以太网接口接收端接收以太网数据,识别出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属于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将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缓存及时延计数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缓存,再对缓存数据及其时延数据进行分类封装后,将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传输;将从E1链路接收到的封装数据进行解封;若解封得到的是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并做时延计数,进行延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若解封得到的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当所述以太网接口输出端空闲时将其输出。本发明还提供对应的系统,能够降低以太网业务在转换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抖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44194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42987.0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IPC: H04L12/861 , H04L12/9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从以太网接口接收端接收以太网数据,识别出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属于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将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缓存及时延计数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缓存,再对缓存数据及其时延数据进行分类封装后,将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传输;将从E1链路接收到的封装数据进行解封;若解封得到的是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并做时延计数,进行延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若解封得到的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当所述以太网接口输出端空闲时将其输出。本发明还提供对应的系统,能够降低以太网业务在转换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抖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951312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010283505.5
申请日:2010-09-15
Applicant: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基于E1链路的双向时频同传方法及主从装置,涉及通信技术。本发明包括下述步骤:A、主站向从站发送时间同步帧,主站记录同步帧发包时间戳T1并插入同步帧中;B、从站接收主站发来的同步帧,记录收包时间戳T2,从同步帧中获得时间戳T1;C、从站向主站发送时延请求帧,并记录发时延请求帧的时间戳T3;D、主站接收从站发来的时延请求帧并记录收包时间戳T4,主站将T4时间戳发送给从站;E、从站获得时间戳T4,根据获得的时间戳T1~T4,计算线路环路时延D以及主从时间偏差和频率偏差,以此调整本地时间和时钟频率;各步骤中信息封装为E1帧格式。本发明无需协议转换、无需缓存、开销小,从而可以大大降低数据收发时延抖动。
-
公开(公告)号:CN203466828U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20521334.4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时延可控的基于E1链路的ETHERNET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设备和从设备,主设备设有主接收回路、主发送回路,从设备设有从接收回路、从发送回路,主接收回路通过E1链路连接从发送回路,主发送回路通过E1链路连接从接收回路;主接收回路包括主接收缓存单元、主延时计数单元、主GFP封装单元和主E1发送单元,主发送回路包括主E1接收单元、主GFP解封装单元、主时延计数单元、主发送控制单元;从接收回路包括从接收缓存单元、从延时计数单元、从GFP封装单元和从E1发送单元,从发送回路包括从E1接收单元、从GFP解封装单元、从时延计数单元和从发送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采用硬件计算时延的方式,不修改传输ETHERNET的内容,简化了系统设计,保证了连续两帧时间间隔小的数据的传输时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32842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310479324.3
申请日:2013-10-14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12/711 , H04W2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络的高可靠性LTE传输系统,包括:DTU、接入路由器、第一CPE、第二CPE;所述接入路由器包括第一上行以太网接口、第二上行以太网接口、下行以太网接口;所述第一CPE与所述第一上行以太网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CPE与所述第二上行以太网接口相连接,所述DTU与所述下行以太网接口相连接;所述接入路由器用于配置到两条隧道的所有路由,并进行隧道的连通性检测,根据连通性检测的结果自动启用或禁用到相应隧道的路由。本发明的一种配电网络的高可靠性LTE传输系统,采用双CPE冗余部署来消除CPE的单点故障,提升了整个LTE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72780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7620.3
申请日:2014-03-2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电力TD-LTE的CPE终端监控系统,通过CPE终端在线监测组网实现在线监测,所述CPE终端在线监测组网包括CPE在线监测机构、演进的核心网机构、演进型NodeB和CPE终端,设置的CPE终端可检测到用户信息、用户的网络通断状态和设备故障情况,并经演进型NodeB进入演进的核心网机构,CPE在线监测机构接收CPE终端上报的状态信息数据后,由指令处理组件做出相应的指示;方便通过CPE在线监测机构了解网络的状态,并判别故障原因,从而有利于快速定位故障并按专业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724694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210164344.7
申请日:2012-05-23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W2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通信系统的客户终端设备监测系统,包括:设于电力调度中心的终端检测模块,设于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设于客户终端的通信响应模块;所述终端检测模块通过下行链路下发请求数据包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所述通信响应模块;所述通信响应模块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并返回确认数据包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上行链路将所述确认数据包上发至所述终端检测模块。通过本发明的技术,使得电力调度中心能够及时捕获到网络故障信息,保障电力设施安全、稳定可靠的工作,同时,在发生业务中断故障时,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故障原因,提高故障排除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928964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83201.X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H02J7/00
Abstract: 一种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信用电装置,包括通信设备供电母线、供电装置、直流变换电源装置和二极管,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与所述供电装置正极连接,负极接入所述通信设备供电母线,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与所述供电装置负极连接,正极接入所述通信设备用电母线。上述变电站一体化电源通信结构,当某个通信设备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直流变换电源装置输出电压急剧下降,供电装置电压高于直流变换电源装置输出电压,则供电装置放电,使通信设备母线上的电压稳持,并为故障回路的空气开关提供瞬断脱扣电流,分断故障回路,避免故障范围扩大,影响其他通信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了变电站通信用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8310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48757.7
申请日:2013-12-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清远供电局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宽带无线Mesh的输电线路监测系统,包括安装于输电线路杆塔的无线Mesh基站,无线Mesh基站为多个,构建形成单环链路组网排布;无线Mesh基站包括无线Mesh路由单元、待机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装置,待机控制装置与无线Mesh路由单元通信连接,通信控制装置与待机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如此,在无线Mesh基站无数据传输时,待机控制装置控制无线Mesh基站进入待机状态,大大节省了功耗,可使供电装置保持足够的电量长时间供电,避免风雪、地震等恶劣环境下供电装置发生故障无法持续供电,以便能量更好地用于工作,实现输电线路的持续监测,提高了输电线路监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2336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068110.1
申请日:2014-02-2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4R2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源动态自适应时钟同步方法及装置,多源动态自适应时钟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轮询各参考源,判定各参考源是否有效;b、当a步骤中的参考源有效时,计算该有效的参考源优先级总得分M,当a步骤中某个参考源无效时,该无效的参考源优先级总得分为N,其中M大于N;c、将b步骤中各参考源优先级总得分进行排序,优先级得分最高者作为自动选源结果;d、判断自动选源开关是否打开,当自动选源开关打开时,当前参考源为c步骤中得出的自动选源结果。通过在多个参考源中获取授时精度最高的参考源,并将该参考源为当前参考源,从而提高了授时精度,保障了电网、变电站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