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03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21235.1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常规高超声速风洞边界层压力连续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测压管、测压支撑装置、步进电机和滚轴丝杠。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测压管在边界层上下和前后两个自由度的连续移动,从而实现边界层压力连续测量。适用于常规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模型边界层内不同剖面位置压力的连续测量研究,为开展高超声速边界层剖面特征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能够有效降低传统压力测量排架不同测压管之间的干扰,提高压力测量精度;并增加单车次试验测量数据量,减少风洞试验车次,降低试验成本;同时也可用于开展边界层指定位置处压力的动态测量,提供非定常流动中边界层指定位置的压力测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66501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660062.0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该撒播装置整体为柱形体,腔体为圆筒,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板,腔体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腔体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隔断的过滤板;过滤板的上方为混合室,下方为存储室;上盖板中心的通孔Ⅰ与出口喷嘴连通;下盖板中心的通孔Ⅱ与孔柱的底面开孔连通;孔柱为安装在下盖板上表面的顶面封闭、底面开孔的圆筒;通孔Ⅱ为进气口,通孔Ⅰ为出气口;出口喷嘴内开有孔径上小下大的锥形通孔;过滤板上开有阵列的过滤孔,孔柱的侧壁开有阵列的气孔。该撒播装置能够减弱固体粒子的团聚效应,改善固体粒子与高压气体混合的不均匀性,满足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跟随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70236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62049.9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风洞的并联模型遮挡位置的连续压力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位于上方的与高超声速风洞的尾支撑装置连接的分离试验模型及内嵌测量装置Ⅰ,和位于下方的与高超声速风洞的腹支撑装置连接的分离试验模型及内嵌测量装置Ⅱ;测量装置Ⅰ包括上面级模型,上面级模型的下部开槽,槽内安装有LED光源阵列Ⅰ和光学探头阵列Ⅰ,槽上覆盖有光学玻璃窗口Ⅰ;光学探头阵列Ⅰ依次连接导光臂和科学级CCD相机,科学级CCD相机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处理。测量装置Ⅱ与测量装置Ⅰ结构相同。测量面上涂覆有压敏漆。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解决了有遮挡情况下并联式两级分离模型的大面积压力测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421235.1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常规高超声速风洞边界层压力连续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测压管、测压支撑装置、步进电机和滚轴丝杠。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测压管在边界层上下和前后两个自由度的连续移动,从而实现边界层压力连续测量。适用于常规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模型边界层内不同剖面位置压力的连续测量研究,为开展高超声速边界层剖面特征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能够有效降低传统压力测量排架不同测压管之间的干扰,提高压力测量精度;并增加单车次试验测量数据量,减少风洞试验车次,降低试验成本;同时也可用于开展边界层指定位置处压力的动态测量,提供非定常流动中边界层指定位置的压力测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70236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1062049.9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风洞的并联模型遮挡位置的连续压力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位于上方的与高超声速风洞的尾支撑装置连接的分离试验模型及内嵌测量装置Ⅰ,和位于下方的与高超声速风洞的腹支撑装置连接的分离试验模型及内嵌测量装置Ⅱ;测量装置Ⅰ包括上面级模型,上面级模型的下部开槽,槽内安装有LED光源阵列Ⅰ和光学探头阵列Ⅰ,槽上覆盖有光学玻璃窗口Ⅰ;光学探头阵列Ⅰ依次连接导光臂和科学级CCD相机,科学级CCD相机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处理。测量装置Ⅱ与测量装置Ⅰ结构相同。测量面上涂覆有压敏漆。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解决了有遮挡情况下并联式两级分离模型的大面积压力测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6445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0178329.7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洞多体分离试验模型轨迹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利用多体分离风洞网格测力试验数据,建立多体分离试验模型不同相对位置和姿态下六分量气动力系数的Kriging数学模型,结合刚体六自由度运动方程求解运动轨迹。将分离轨迹按照时间划分为多个时刻,根据数学模型预测初始时刻的气动力,根据初始时刻的模型位姿结合运动方程解算下一时刻的模型姿态,根据模型姿态继续预测该下一时刻的模型姿态下的气动力。循环执行获得多体分离试验模型的分离轨迹。该预测方法简单、高效,不受CTS机构限制,解决了CTS机构设备的多体模型的轨迹预测问题,避免了CTS机构行程、时间、碰撞等问题和风险,降低了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96445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78329.7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洞多体分离试验模型轨迹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利用多体分离风洞网格测力试验数据,建立多体分离试验模型不同相对位置和姿态下六分量气动力系数的Kriging数学模型,结合刚体六自由度运动方程求解运动轨迹。将分离轨迹按照时间划分为多个时刻,根据数学模型预测初始时刻的气动力,根据初始时刻的模型位姿结合运动方程解算下一时刻的模型姿态,根据模型姿态继续预测该下一时刻的模型姿态下的气动力。循环执行获得多体分离试验模型的分离轨迹。该预测方法简单、高效,不受CTS机构限制,解决了CTS机构设备的多体模型的轨迹预测问题,避免了CTS机构行程、时间、碰撞等问题和风险,降低了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980825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844552.6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掺混增强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陶瓷底板、第二陶瓷底板、高压脉冲电源、电源控制器以及多组钨电极对;第一陶瓷底板和第二陶瓷底板嵌设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底部,分别位于横向射流喷嘴的上游和下游,顶面均与燃烧室内侧底面平齐;第一陶瓷底板、第二陶瓷底板上均嵌设有多组钨电极对,各钨电极对沿燃烧室流场流向间隔分布,顶部与燃烧室内侧底面平齐,底部与高压脉冲电源连接;电源控制器与高压脉冲电源连接。本发明能够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以横向射流的方式喷注燃料时,依靠电弧等离子体能量沉积的力、热扰动和湍流膨胀效应,提高燃料射流的穿透深度,实现燃料掺混增强,提高燃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59573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1911062051.6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并联式分离模型相对位置连续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的模型X方向相对位置调节装置水平放置,前端与二级试验模型的尾端固定连接,后端与高超声速风洞的尾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模型Y方向相对位置调节装置竖直放置,上端与一级试验模型下方的腹支撑接口固定连接,下端与高超声速风洞的腹支撑机构固定连接;Y方向锁紧及辅助调节装置竖直放置,固定在模型Y方向相对位置调节装置的背风面,进行Y方向锁紧及辅助调节。该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容易更换试验模型状态,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效率,避免了加工安装误差导致的误差,提高了重复性精度,还可在调节范围内临时增加试验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702366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1062047.X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风洞模型遮挡位置的嵌入式光学压力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首先加工一套并联式两级风洞试验模型,将嵌入式LED阵列光源和嵌入式光学探头并列安装在二级模型的下表面的凹槽内,凹槽表面覆盖光学玻璃窗口,嵌入式光学探头连接外置的科学级CCD相机和图像存储处理系统;在一级模型的上表面与光学玻璃窗口对应的测量位置处涂覆压敏漆并加工测压孔,测压孔与风洞测压系统连接。其次,在风洞试验中采集测量位置处的wind‑on图像、wind‑off图像和wind‑dark图像,再通过图像处理得到灰度比图像;最后,通过灰度比图像和测压孔的压力值,绘制校准曲线,拟合校准公式,得到压力分布图谱。该测量方法简单、高效,解决了有遮挡情况下模型的大面积压力测量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