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1478436U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20172851.9
申请日:2009-08-14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1Q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馈线架。馈线架固定于通信塔架的爬梯,并向爬梯外侧延伸,馈线架上设置分隔板,分隔板将馈线架分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馈线安装于上述不同区域。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馈线的有序排布,方便了后期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05625563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410594626.X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刘洪 , 陈旭 , 姚文军 , 张风岭 , 宋国涛 , 张学斌 , 王悦 , 刘春国 , 赵玉成 , 李震 , 杨奔征 , 曹坤远 , 郑奉川 , 董磊 , 陈鸣飞 , 曾杰 , 左勇志 , 刘育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框架结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规格板,包括位于四个侧边的四个槽钢梁;用于支撑规格板、呈中空的法兰立柱,法兰立柱包括底层法兰立柱和标准层法兰立柱,标准层法兰立柱从上至下插设于底层法兰立柱一端;用于连接朝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延伸的两个槽钢梁的中柱节点,朝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延伸的两个槽钢梁通过螺栓与中柱节点连接,且中柱节点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上,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可根据生产和使用需求增加或减少规格板,实现高灵活性,快速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882912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655900.3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奉川 , 刘洪 , 陈旭 , 罗海亮 , 朱丽 , 刘恋 , 宋国涛 , 姜宇光 , 孙立峰 , 尧志琴 , 赵金铭 , 吕青 , 赵昱 , 刘海潮 , 王铁成 , 李震 , 景传刚 , 吴宏杰 , 李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箱体结构及数据中心,该箱体结构包括若干个集装箱模块;所述集装箱模块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水平支撑组件,所述水平支撑组件包括若干个水平支撑件,每个所述水平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框架的顶部的两侧框架主梁,且任意两个所述水平支撑件相互对接或相互交错。本发明通过在集装箱模块的框架顶部设置水平支撑组件,能够保证集装箱模块的各部件之间的水平力传递,并提高了集装箱模块的水平面内刚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避免集装箱模块的局部振动成为数据中心的主导振型,保证了数据中心的结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34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83265.5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中心模块及机房,所述数据中心模块包括:承载结构体、回风管、送风管、机柜以及至少一个送风可控阀,承载结构体具有承载空间,回风管、送风管和机柜均位于承载空间内,所有送风可控阀门设在送风管上,送风管用于与空调系统的送风口连通,送风管靠近机柜进风口,送风管的管壁具有多个送风孔,回风管靠近机柜出风口,回风管的管壁具有多个回风孔,回风管用于与空调系统的回风口连通。该数据中心模块可以通过送风管、回风管、送风可控阀门以及空调系统的相互配合,在数据中心机房能耗增加比较小的情况下,提高数据中心机房散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951854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0556719.1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模块的框架建筑系统,其包括框架子系统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子系统外侧的建筑子系统,其中,所述框架子系统包括相互交叉连接的多个平面框架,其中,每个所述平面框架通过框架立柱与多个横梁预制件拼接形成。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微模块的框架建筑系统,其框架子系统通过框架立柱与多个横梁预制件拼接形成,使得微模块的施工现场采用例如螺栓连接的拼装方式实现,现场无焊接,该框架子系统可以在其生产和安装中,将标准化和装配化相结合,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减少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84418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556763.2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洪 , 陈鸣飞 , 张学斌 , 张彦遒 , 陈旭 , 朱丽 , 董磊 , 李震 , 赵昱 , 李鸿飞 , 娄小军 , 尹朝辉 , 董聪聪 , 王铁成 , 黎学超 , 孙丽玫 , 杨奔征 , 郑奉川 , 王刚 , 吴志昂 , 罗永强 , 宋国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模块,其包括框架系统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系统内的多个信息通信技术主机柜以及多个功能系统,其中所述框架系统包括至少两层框架,每层所述框架均设有所述信息通信技术主机柜,所述多个功能系统的至少部分将所述多个信息通信技术主机柜连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微模块,框架系统满足同时布置至少两层ICT主机柜的要求,从而可以节省建筑面积,降低土建投资,更加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562556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594626.X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刘洪 , 陈旭 , 姚文军 , 张风岭 , 宋国涛 , 张学斌 , 王悦 , 刘春国 , 赵玉成 , 李震 , 杨奔征 , 曹坤远 , 郑奉川 , 董磊 , 陈鸣飞 , 曾杰 , 左勇志 , 刘育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框架结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规格板,包括位于四个侧边的四个槽钢梁;用于支撑规格板、呈中空的法兰立柱,法兰立柱包括底层法兰立柱和标准层法兰立柱,标准层法兰立柱从上至下插设于底层法兰立柱一端;用于连接朝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延伸的两个槽钢梁的中柱节点,朝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延伸的两个槽钢梁通过螺栓与中柱节点连接,且中柱节点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上,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可根据生产和使用需求增加或减少规格板,实现高灵活性,快速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0895185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556719.1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模块的框架建筑系统,其包括框架子系统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子系统外侧的建筑子系统,其中,所述框架子系统包括相互交叉连接的多个平面框架,其中,每个所述平面框架通过框架立柱与多个横梁预制件拼接形成。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微模块的框架建筑系统,其框架子系统通过框架立柱与多个横梁预制件拼接形成,使得微模块的施工现场采用例如螺栓连接的拼装方式实现,现场无焊接,该框架子系统可以在其生产和安装中,将标准化和装配化相结合,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减少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84418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556763.2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洪 , 陈鸣飞 , 张学斌 , 张彦遒 , 陈旭 , 朱丽 , 董磊 , 李震 , 赵昱 , 李鸿飞 , 娄小军 , 尹朝辉 , 董聪聪 , 王铁成 , 黎学超 , 孙丽玫 , 杨奔征 , 郑奉川 , 王刚 , 吴志昂 , 罗永强 , 宋国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模块,其包括框架系统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系统内的多个信息通信技术主机柜以及多个功能系统,其中所述框架系统包括至少两层框架,每层所述框架均设有所述信息通信技术主机柜,所述多个功能系统的至少部分将所述多个信息通信技术主机柜连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微模块,框架系统满足同时布置至少两层ICT主机柜的要求,从而可以节省建筑面积,降低土建投资,更加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201554254U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920246992.0
申请日:2009-11-12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4H12/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信塔,包括:通信塔平台,该通信塔平台设置在通信塔的塔身的内侧空间中,且与通信塔的横隔连接。本实用新型对应的公开了一种通信塔平台,包括:连接件,设置在该通信塔平台的边缘,用以与通信塔的横隔连接;以及承重件,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构成处于通信塔的塔身的内侧空间中的承重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塔以及应用于该通信塔上的通信塔平台相对于现有的通信塔以及通信塔平台减少了用钢量,并且降低了通信塔平台的风阻面积,使得通信塔整体的受力情况得到改善,提高了通信塔整体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