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0607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221380.5
申请日:2024-02-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2F1/133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液晶器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组装垂直取向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自组装溶液: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铵氯化物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制浓度为0.5~10%的自组装A溶液;将长链烷基磺酸钠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制浓度为0.02~0.2mg/mL的自组装B溶液;清洗基板,放入自组装A溶液中浸泡20~30h;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高纯氮气吹干;再将基板放入自组装B溶液中浸泡5~100min;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高纯氮气吹干;薄膜制备完成后,采用摩擦法进行表面取向,制得自组装垂直取向膜。优点在于:经过特定化学材料修饰的基板在自组装溶液中浸泡,可形成一层自组装膜,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8398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513830.9
申请日:2022-05-1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2F1/29 , G02F1/1337 , G02B30/31 , G02B27/01
摘要: 一种2D/3D可切换且焦距连续可调的液晶微透镜阵列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液晶微透镜阵列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晶微透镜阵列结构存在的分压不理想、能量损失大、焦距范围小的问题。本发明的液晶微透镜阵列结构,包括平凹型光控导电基板、液晶层和片状光控导电基板;平凹型光控导电基板由平凹型玻璃基板、第一ITO导电薄膜和第一光控取向层组成,片状光控导电基板由第二光控取向层、SiO2层、第二ITO导电薄膜和片状玻璃基板组成,平凹型光控导电基板的下表面的边缘和片状光控导电基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密封固定,形成一空腔,液晶层填充在该空腔内。该液晶微透镜阵列结构调焦范围大,且可实现2D和3D显示的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616582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725135.5
申请日:2022-12-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2F1/29 , G02F1/133 , G02F1/1333 , G02F1/1337
摘要: 一种基于液晶包层平板波导的低驱动电压光束扫描器,属于光束扫描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光束扫描器驱动电压过高、能量利用率低以及扫描角度小的问题。本发明的光束扫描器,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薄膜、第一取向层、液晶层、第二取向层、芯层、衬底层、第二导电薄膜、第二基板、第一电压源和第二电压源,第一基板、第一导电薄膜、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导电薄膜匀厚,第二基板为斜面厚度规则递减或不规则递减的倒梯形体,第二取向层、芯层、衬底层为斜面厚度规则递减或不规则递减的梯形体,液晶层填充在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之间,第一导电薄膜与第一电压源和第二电压源连接的位置彼此隔离。该光束扫描器驱动电压过低、能量利用率高、扫描角度可调。
-
公开(公告)号:CN11589567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258970.2
申请日:2022-10-1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9K19/44 , C09K19/18 , G02F1/133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向列相温度的高双折射率液晶材料,属于液晶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液晶材料包括五种中间苯环具有单侧氟取代的苯基二苯乙炔基异硫氰酸酯液晶化合物、两种环己基苯乙炔基异硫氰酸酯液晶化合物、四种苯乙炔基异硫氰酸酯液晶化合物、四种三联苯异硫氰酸酯液晶化合物、五种联苯炔基苯基异硫氰酸酯液晶化合物及两种超高Δn值的联苯双炔苯基异硫氰酸酯液晶化合物,结构式如式(a)‑式(v)所示。该液晶材料在‑30℃~148℃温度范围内为向列相液晶,40℃时用波长λ=785nm的单色光测得Δn值为0.35~0.42。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0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69634.7
申请日:2022-01-2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扭曲液晶阵列的偏振强度双模式成像系统,属于偏振成像及液晶器件设计领域。该系统主要包括前置镜头,微透镜阵列,双向扭曲阵列化液晶器件,均匀偏振片,中继镜头,图像传感器焦平面。所提出的双向阵列化扭曲液晶偏振器件采取了阵列化偏振调制部分与整体强度调制部分彼此分离的结构,通过插入或切出均匀偏振片,即可实现偏振成像与光强和分辨率无损失的强度成像,而无需偏振阵列与探测器像素间的反复配准。本发明通过对双向扭曲阵列化液晶层参数的优化设计,可实现线偏振成像或全偏振成像,同时具有制备低成本、工艺简单、消光比高、工作波段宽等技术优势,促进了分焦面型偏振成像系统的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26055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049470.2
申请日:2020-01-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T3/4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傅里叶叠层显微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残差网络结构和深度卷积网络搭建了新型的傅里叶叠层重建网络,在傅里叶叠层重建网络中,采用两个独立的重建网络支路分别实现对振幅和相位的重建,每个重建网络支路又分成两个网络分支,两个网络分支分别实现对张量不同深度特征的操作,傅里叶叠层重建网络的损失函数采用复合损失函数,并利用优化器对网络的参数进行训练,相比于传统的迭代式更新算法,本发明的重建方法可以非常快速的同时重建出高分辨率的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进一步提升傅里叶叠层显微镜的重建效率,并且能够在存在大或小相位差引起的误差情况下仍能快速的获得更好的重建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05834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0388318.4
申请日:2019-05-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2B5/18 , G02B5/30 , G02F1/1335 , G02F1/13363 , G02F1/1337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液晶偏振光栅制备方法,属于主动光电系统中的非机械式光束偏转技术领域,主要针对目前液晶偏振光栅制备光路相对复杂、易受外界干扰、灵活性较差等问题。本发明使用楔形液晶盒对入射激光进行分束,利用波片改变光束的偏振态,两束光干涉之后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偏振方向随位置线性变化的图案,最终照射光敏涂层诱使液晶分子进行取向,制备形成液晶偏振光栅。本发明通过控制施加在楔形盒两侧的电压大小来改变分束之后两束光的夹角,可同时实现不同周期大小液晶偏振光栅的制备。本发明所公布的液晶偏振光栅制备方法简单可靠、成本低、方便灵活,是一种液晶偏振光栅工程化应用的理想制备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937542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11537151.5
申请日:2018-12-1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2F1/1337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单侧取向有源液晶偏振光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主动光电系统中的非机械式光束偏转技术领域,主要针对目前有源液晶偏振光栅基板数目多、能量损失较大以及漏光较为严重等问题。该有源液晶偏振光栅的制备方法打破传统的成盒、曝光取向的顺序,采取了先基板曝光取向、再压制成盒的单侧取向模式。利用该有源液晶偏振光栅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高有源液晶偏振光栅的成盒均匀性、减少漏光并增加对比度,这种方法也使得液晶偏振光栅和波片组合一体化成盒技术成为现实。
-
公开(公告)号:CN11216242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244129.9
申请日:2020-11-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2F1/1335 , G02F1/13363 , G02F1/1337
摘要: 一种初始态为VA态的液晶偏振光栅涉及液晶偏振光栅技术领域,解决了获得0级调制出射时受温度、电压漂移而变化的问题,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ITO导电薄膜、第一光控取向膜、液晶层、第二光控取向膜、第二ITO导电薄膜和第二基板,当对液晶偏振光栅不施加驱动电压时,液晶偏振光栅对入射到其上的入射光不产生衍射,当对液晶偏振光栅施加驱动电压时,液晶偏振光栅对入射到其上的入射光产生衍射。本发明在不施加电压状态时出射光全部为零级光,这种液晶偏振光栅器件在驱动电压为零时不调制光,出射光全部为零级光,解决了原有液晶偏振光栅器件获得0级调制出射时受温度、电压漂移而变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4699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918128.9
申请日:2019-09-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2F1/1347 , G02F1/1337 , G02F1/29 , G02B5/30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双周期复合液晶偏振光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主动光电系统中的非机械式光束偏转技术领域,主要针对传统液晶偏振光栅因需要将入射光转换成圆偏振光而带来的能量损失严重、结构复杂等问题。该双周期复合液晶偏振光栅是在对偏振态调制类光学元件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对于线偏振入射光具有良好的响应,只需要控制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就可以使光束以近乎100%的衍射效率偏向+1级和‑1级。相较于之前已经实现的传统液晶偏振光栅在系统控制和装调方面更加简洁、能量利用率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