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55205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610016766.4
申请日:2006-04-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 G01J1/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紫外探测器的材料和器件领域,该有机紫外光探测器包括:衬底(1)、透明导电膜(2)、电子给体层(3)、混合层(4)、电子受体层(5)、电子收集层(6)、电子收集电极层(7);其特征在于:电子给体层(3)和电子受体层(5)之间的薄的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混合层(4),且所采用的功能材料吸收波段都位于300-400nm的紫外区,UV照射光源选用能辐射中心波长为365nm的UV光。本发明所说的有机光探测器是指对紫外光敏感而对可见光不敏感的有机光伏二极管,它在科学、工业和商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无机紫外探测器的材料和器件相比,制作工艺简单,材料和器件易得并且便宜,又由于这种紫外探测器重量轻,便于携带,因而易于大量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52519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807497.7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H01L51/4206 , H01L51/4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加工方法,包括:在底部电极层上制备一层能够被有机溶剂溶解直径为10nm-1μm的模块小球阵列,得模块电极层;模块电极层上沉积厚度不大于100nm的合金薄膜,得合金薄膜电极层;用有机溶剂将模块小球剥离,得合金纳米颗粒;合金纳米颗粒表面依次沉积有机太阳能功能层和顶部电极层。在沉积合金薄膜前布置模块小球,使合金材料填充在相邻的模块小球之间,当剥离模块小球后得到的合金颗粒的相对面为弧形面的三角形结构,根据模块小球的尺寸不同得到不同大小的合金颗粒,本发明可以制备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更宽、波长更长的金属纳米颗粒,在更宽的波长范围内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吸收,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9605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51667.4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光电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顶部电极层无法兼备高导电率和高透过率,导致显示器件性能差、寿命短,且制备工艺复杂、耗时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显示器件从下至上依次为薄膜晶体管衬底、底部电极层、有机发光单元、顶部电极层和光耦合输出层,底部电极层作为阴极,材料为金属或合金,顶部电极层作为阳极,材料为金属氧化物。本发明的显示器件光耦合输出高、效率高、寿命长,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且避免了高温制备技术制备顶部电极层时对有机发光单元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2386335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411997.6
申请日:2011-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基于有机小分子材料构筑的全波段反向光学探测器,属于由有机小分子材料构成的有机光学探测器领域。该探测器为层状结构,依次为涂覆导电薄膜的玻璃衬底、空穴收集电极层氧化铟锡导电膜、第一电子给体层、第一电子受体层等,第一电子给体层的厚度为1~20nm;第一电子受体层兼做第二电子给体层,其厚度为2~40nm;第二电子受体层的厚度为5~20nm;激子阻挡层的厚度为5~15nm;第一电子收集电极层的厚度为5~10nm;第二电子收集电极层的厚度为10~30nm。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以采用市场销售有机材料,并且由于采用了薄的多个有机层组合,使器件设计更为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00553006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710055787.1
申请日:2007-06-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 H01L51/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紫外光敏感的光学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磷光材料光伏二极管的有机紫外光光学传感器,采用已经存在的具有低离化能(IP)和高空穴传输特性的化合物作为给体,具有高电子亲合势(EA)和大的电子传输特性的磷光化合物作为受体,使材料选择范围更宽;器件为多层结构,采用热蒸发法成膜,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并且由于采用了薄的有机层和金属电极层,使得器件体积小、重量轻;由于磷光材料具有长的激发态寿命和激子扩散长度,因而比荧光材料的有机/聚合物光伏二极管有更高的效率即对紫外光有更高响应灵敏度,并且仅仅对300-400nm波段紫外线敏感而对可见光为盲区。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科学、工业和商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978574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36327.1
申请日:2012-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空镀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热蒸发沉积金属铝薄膜蒸发舟结构的改进,其包括:上端敞口的圆柱形蒸发坩埚;设置于所述圆柱形蒸发坩埚上端外围的圆形缓冲平台;设置于所述圆形缓冲平台外围上方的圆柱形防溢出阻挡层。与传统铝蒸发舟相比,本发明蒸发舟加入了圆形缓冲平台和顶部的圆柱形防溢出阻挡层。热沉积时,溢出的高温铝溶液将被顶部防溢出阻挡层阻挡并在圆形缓冲平台冷却,从而防止铝溶液与金属加热体相浸润形成合金,进而对金属加热体造成破坏。本发明蒸发舟可显著延长金属加热体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金属加热体的更换频率,提高生产节拍,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637826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37055.8
申请日:2012-05-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有机光电器件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采用透明金属氧化物作为器件的空穴收集电极层,导致空穴收集电极层的电阻较大,进而导致大面积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降低的问题,包括衬底、空穴收集电极层、金属网格辅助电极层、阳极缓冲层、有机光活性层、阴极缓冲层和电子收集电极层。其中,空穴收集电极层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沉积,金属网格辅助电极层首先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沉积一层金属薄膜,然后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将金属薄膜刻蚀成特定图案的辅助电极,本发明可大大降低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从而提高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097996A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710055786.7
申请日:2007-06-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磷光电致发光(POEL)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一价铜配合物材料的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其为层状结构,由衬底到阴极依次为衬底、透明导电膜、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其中发光层选择CBP或BPhen做基质,Cu(I)-配合物做掺杂剂。本发明用热蒸发工艺制备,通过改变Cu(I)-配合物在基质中的浓度制作从绿到深红发光色变化的POEL器件,提高了器件的效率和工作寿命,制作工艺更加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53305C
公开(公告)日:2004-06-09
申请号:CN02109031.9
申请日:2002-01-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子器件领域,涉及对光伏器件的改进。光伏器件在太阳光或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发生光→电转换,在施加直流电压时可以发射光。包括金属阴极、有机化合物薄膜层、透明阳极。采用有机化合物薄膜层制成的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器件,是不需要外加电源的照明光源和平板发光显示器。当做为电光转换器件时,利用吸收太阳光将其转换成太阳能为自身提供工作电源,使成本降低、由于太阳不断的补充自身电源使其稳定性和寿命提高,它又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电压驱动下辐射出明亮的光,用于照明光源和平板发光显示器;当做为光电转换器件时,利用太阳光照射器件时可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用于光探测器、光伏电池以及环境监测的紫外光照射监测器。
-
公开(公告)号:CN103346267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51617.6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属于有机光电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底部电极层无法兼具高导电率和高反射率,且与有机发光单元接触性差,导致显示器件性能差、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的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从下至上依次为薄膜晶体管衬底、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底部电极层、有机发光单元、顶部电极层和光耦合输出层,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材料交替排列而成,底部电极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本发明的显示器件稳定性好、寿命长,具有较高的光耦合输出比例和发光效率,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广泛应用于科学、工业和商业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