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旋加速器的固体冷却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4267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616340.7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旋加速器的固体冷却靶装置,包括:固体靶基座;靶基板,安装在固体靶基座内部并将固体靶基座的上下端密封分隔,其上表面形成靶材承载面,下表面形成冷却面;冷却基座,冷却基座的上端与固体靶基座的下端密封连接,且冷却基座上形成有与之内腔相连通的给液通道和回液通道;射流喷管,安装在冷却基座内部,且射流喷管的进口端与给液通道相连通,射流喷管的出口端位于靶基板下方,射流喷管与冷却基座之间形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环腔,冷却液环腔与回液通道相连通。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应对高能粒子与靶材料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热量,实现靶件的高效冷却,提高放射性核素的产额,同时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用于加速器生产同位素的固体靶件系统辐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0375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115754.0

    申请日:2023-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加速器生产同位素的固体靶件系统辐照装置,包括本体及冷却器组件,本体内设有置放靶件的辐照腔并开设有与辐照腔连通的冷却器安装口、取靶口及加速器对接口,冷却器组件包括密封冷却器安装口的第一密封部、在辐照腔内冷却靶件的冷却器,取靶口设有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打开时取靶口供靶件进出辐照腔,加速器对接口连接粒子加速器束流管道而构成粒子加速器束流照射靶件通路,本体或第一密封部还开设有气体接口,气体接口适于对辐照腔抽真空和充气,通过密封冷却器安装口、取靶口、加速器对接口及气体接口在辐照腔内形成真空环境或惰性气体氛围。本发明可将辐照及放射性核素限定在本体内,避免对周围物体及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一种评估微颗粒堆积物粒径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1805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385917.9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微颗粒堆积物粒径参数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通过脉冲激光辐照微颗粒堆积物表面,以诱导激光等离子体的产生;捕获通过激光等离子体流场加速形成的颗粒射流;对捕获到的颗粒射流进行分析,以获取颗粒射流速度或动能参数;根据获取的颗粒射流速度或动能参数获取颗粒直径,以得到颗粒射流速度与微颗粒堆积物的粒径参数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采用颗粒射流速度作为可观测探针,评估出微颗粒堆积物的粒径参数信息。本发明将颗粒射流速度作为微颗粒堆积物的粒径参数的可观测探针,可快速、原位、遥感监测微颗粒堆积物粒径参数。

    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转换到临界状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63162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1220893.0

    申请日:2017-11-28

    Inventor: 詹文龙 杨磊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转换到临界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束流强度降低步骤:将用于次临界状态下的反应堆的加速器的束流强度降低预定束流强度;第一控制棒调节步骤:调节第一控制棒在反应堆的堆芯内的长度;以及稳定工作步骤:使反应堆稳定工作预定时间,其中循环执行束流强度降低步骤、第一控制棒调节步骤和稳定工作步骤直到束流强度降低至预定值,所述方法还包括:切断加速器的束流;以及逐渐拔出第二控制棒,使反应堆反应性逐渐提升至预定反应性。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在不停堆的情况下实现了反应堆从次临界状态到临界状态的转换。

    反应性控制系统和核反应堆

    公开(公告)号:CN106910536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710254994.3

    申请日:2017-04-18

    Inventor: 詹文龙 杨磊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的反应性控制系统和具有反应性控制系统的核反应堆。反应性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分支管道,多个分支管道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适于设置在核反应堆的堆芯中;多种控制颗粒;多个控制颗粒输入装置,所述多个控制颗粒输入装置分别用于将多种控制颗粒输入分支管道的上端;以及颗粒输出管道,与分支管道的下端连接,用于从分支管道输出控制颗粒。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应性控制系统和核反应堆结构简单。

    靶系统和具有靶系统的用于产生中子和/或中微子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722296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610181495.1

    申请日:2016-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系统和具有该靶系统的用于产生中子和/或中微子的系统,所述靶系统用于中子产生系统和中微子产生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靶系统包括:用作靶体的固体颗粒;以及第一通道部件,所述第一通道部件具有用于固体颗粒通过的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部件具有第一底壁,在第一底壁的两个侧边缘部分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固体颗粒沿着第一底壁从第一通道的下端离开第一通道部件,用于束流与离开第一通道部件的固体颗粒相互作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优化利用颗粒流在两个倾斜通道间的射流,生产中子和/或中微子,并且有效减少强放射性污染问题。

    基于GPU的多粒子输运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55567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146948.8

    申请日:2014-04-1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基于GPU的粒子输运仿真方法,包括:初始化;根据粒子的数目划分GPU的线程数目;在GPU并行计算粒子的下一个碰撞点,判断是否有粒子的权重分裂或者死亡,给出碰撞点将要发生的事件;将计算结果返回给CPU,CPU根据事件数目及类型重新划分GPU的线程数目;在GPU中并行处理这些事件,给出事件发生后粒子新的能量,方位角等信息以及产生的二次粒子的信息,并返回给CPU;CPU汇总这些信息并返回到程序开头,依此类推循环,最后统计输出粒子输运的仿真结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高效的粒子输运实验仿真,并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运算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