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973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9114.7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C01B32/194 , C01B32/168 , C01B32/05 , C01D15/04 , C01B2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表面碳材料的表面包覆方法,属于材料工程技术领域,本方法利用高比表面碳材料在特定包覆材料形成的蒸汽压环境下达到吸附平衡的特性,将包覆材料有效引入高比表面碳材料的表面及其内部孔隙结构中,随后,通过快速冷却方法,将吸附的包覆材料固化,从而在高比表面碳材料表面及内部孔隙结构中形成均匀、稳定的包覆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217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41690.1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C25B9/65 , C25B9/60 , H02J7/00 , C25B1/04 , B01D53/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氧化碳超级电容吸附储能和电解制氢的联用装置,属于碳捕集与应用技术领域,所述联用装置包括:超级电容吸附储能系统、充电电源、吸附控制开关、电解控制开关以及制氢电解槽,其中所述超级电容吸附储能系统的正极通过所述吸附控制开关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吸附储能系统的负极与所述充电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吸附储能系统的正极通过所述电解控制开关与所述制氢电解槽的阳极相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吸附储能系统的负极与所述制氢电解槽的阴极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联用装置能够低成本、低能耗、高效地实现二氧化碳的超级电容变压吸附、储能与电解水制氢的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604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172171.3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1M10/0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50/119 , H01G11/06 , H01G11/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预嵌锂功能的锂离子储能器件,包括壳体、极芯和电解液,所述的极芯是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按顺序叠片制成,极芯的最外层由隔膜包裹;所述极芯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极芯的正极片与正极极柱相连接,极芯的负极片与负极极柱相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正极盖板、负极盖板、正面壳体、侧面壳体,所述正面壳体或侧面壳体还设有凸起部,在凸起部上设置有锂箔,在预嵌锂过程结束后,锂箔消失。本发明使锂箔与极芯接触更为紧密,更方便于锂离子的扩散,从而加快预嵌锂过程,提高预嵌锂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6115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441457.6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1G11/30 , H01G11/32 , H01G11/36 , H01G11/0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硅基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硅基复合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硅基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基材料30~82%,一维碳材料0~10%,导电炭黑18~60%。本发明利用硅基材料、一维碳材料和导电炭黑的复合,实现了一维、二维、三维尺度上的协同作用,避免硅材料在嵌锂和脱锂时由于体积变化导致的颗粒粉化与失效,且能提高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子导电率。采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的硅基复合负极功率性能好,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该硅基复合负极应用于锂离子储能器件中,且所得器件的电化学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424309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48443.0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G11/84 , H01G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储能器件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预嵌锂过程可能导致预嵌锂装置的外壳变形,需要将外壳恢复原本形状或是更换新的未变形外壳之后,才能够制成锂离子储能器件,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储能器件的预嵌锂装置及相应的预嵌锂方法,其中,预嵌锂装置包括:外壳、电芯组件、容器和抽气装置,电芯组件设置于外壳内,外壳设置于容器内,外壳上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抽气装置通过容器与外壳间接连通,在预嵌锂过程中,电芯组件产生气体,抽气装置能够将多余气体排出,避免外壳因内部气体过多而变形,无需将外壳恢复原本形状或是更换新的未变形外壳之后再制作锂离子储能器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1323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05241.4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钠离子电容器及其负极预钠化方法,属于钠离子电容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草酸钠和/或碳酸钠作为钠离子电容器负极预钠化的钠源添加剂,它们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且脱钠后的产物为气体CO2,能够避免脱钠产物进入电解液从而对钠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造成影响。草酸钠和碳酸钠的脱钠产物为气体CO2,易于从钠离子电容器中分离,即钠离子电容器在经过负极预嵌钠后不会增加质量,这有利于提高钠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本发明采用恒流充电或恒压充电的方式进行预钠化,首周充电时正极中的草酸钠和/或碳酸钠随着电位的升高发生分解释放出钠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负极迁移,随后嵌入负极,从而完成预钠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24670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390302.7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1G11/84 , H01M10/058 ,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储能器件的预嵌锂方法。该锂离子储能器件采用锂离子储能器件的负极接外电源负极,金属锂电极接外电源正极,并且金属锂电极与负极集流体相对放置的摆放方式,同时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充电的方式进行预嵌锂,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预嵌锂过程的时间,提高了嵌锂效率,并且可以克服极化现象的影响,消除负极析锂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9786841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811526450.9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1M10/058 , H01M10/04 , H01M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电芯的负极与金属锂电极短接,并在电芯与金属锂电极之间设置分隔两者的隔膜,将电芯、金属锂电极和隔膜封装于壳体内,在壳体中预埋至少一根第一管道,将壳体进行热封后,对壳体内部抽真空,并注入电解液,阻断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通,电芯的正极外接电源正极,电芯的负极外接电源负极,对电芯的负极进行充放电处理预嵌锂后,连通正极和负极充放电,热封第一管道另一端的开口,并断开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的连接,得到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在非保护性气氛环境中进行生产,预嵌锂时间短、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246699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413608.X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容器的正极电极片、锂离子电容器及其负极预嵌锂方法,正极电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正极涂布层,正极涂布层包括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层以及涂布在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层上的预锂化剂涂布层;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层由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以及粘结剂的材料组成;预锂化剂涂布层由包括预锂化剂和粘结剂的材料组成。本发明在负极预嵌锂完成之后,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层仍然能保持为一个完整的涂布层,故可以防止现有技术中的正极涂布层因出现孔洞而容易从正极集流体上脱落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正极电极片的循环寿命更长,进而可以延长锂离子电容器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78684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526450.9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1M10/058 , H01M10/04 , H01M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电芯的负极与金属锂电极短接,并在电芯与金属锂电极之间设置分隔两者的隔膜,将电芯、金属锂电极和隔膜封装于壳体内,在壳体中预埋至少一根第一管道,将壳体进行热封后,对壳体内部抽真空,并注入电解液,阻断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通,电芯的正极外接电源正极,电芯的负极外接电源负极,对电芯的负极进行充放电处理预嵌锂后,连通正极和负极充放电,热封第一管道另一端的开口,并断开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的连接,得到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在非保护性气氛环境中进行生产,预嵌锂时间短、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制备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