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2907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1374268.8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炭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橘子皮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步骤S2:将烘干的橘子皮装入石英舟中并放置于管式炉内,在惰性气体下进行炭化,包括:步骤S2.1:设置第一升温速率进行升温,待升温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在第一预设温度下进行预热第一段预设时间;步骤S2.2:以第一升温速率进行升温,使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升温到第二预设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下进行热解第二段预设时间,得到橘子皮生物质炭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1309465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0340303.8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表水量计量损失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设定监测时间间隔对居民用户的用水量进行连续监测,确定日用水量的累积频率;根据累积频率构建居民随机用水模式模拟模型,并确定多户居民随机用水模式流量矩阵;随机选取多只相同型号相同口径相同使用年限的水表,确定水表参数;根据水表参数确定多个测试点,计算每只水表在测试点下的计量误差;根据计量误差计算测试点的计量误差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随机计量误差曲线;对于多户居民随机用水模式流量矩阵中任一次流量,根据随机计量误差曲线确定任一次流量对应的随机计量误差;根据随机计量误差确定水表全天用水的计量损失。本发明能够降低水表水量计量损失误差,提高计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84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95094.3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B01J20/20 , B01J20/30 , C01B32/05 , C02F1/28 , C02F101/30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由柑橘类的果皮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方法,包括:将柑橘类的果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的果皮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执行无氧热解,使得预处理果皮中的生物质加热分解形成热蒸汽,得到热解产物;将热解产物执行清洗、烘干,得到生物质炭材料。制备所得的生物质炭材料含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同时在生物炭表面还具有较多的含氧官能团,作为吸附材料去除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时,可以通过自身表面复杂的沟壑形貌拦截污染物,同时其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也可以增强与有机污染物的结合力,在进行水质净化时,可以将有机污染物牢牢地吸附在生物炭表面,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813647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910159037.1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饮用水管网腐蚀层的稳定性判别及调控方法,该稳定性判别方法结合管网进水的硝酸盐氮浓度和铁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有效判定;在管网长期运行条件下,如果进水NO3‑‑N小于3mg/L,管网中硝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会引发铁的氧化还原过程,使得腐蚀层中形成大量的Fe3O4,腐蚀层致密稳定;如果进水NO3‑‑N大于7mg/L,腐蚀层不稳定,换水时易发生黄水。该调控方法对腐蚀层不稳定区域通过把饮用水处理工艺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或紫外氯联合消毒,调控管网进水硝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含量在60%以上,经过6个月以上运行可以很好的形成稳定腐蚀层。
-
公开(公告)号:CN10981364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59037.1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饮用水管网腐蚀层的稳定性判别及调控方法,该稳定性判别方法结合管网进水的硝酸盐氮浓度和铁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有效判定;在管网长期运行条件下,如果进水NO3--N小于3mg/L,管网中硝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会引发铁的氧化还原过程,使得腐蚀层中形成大量的Fe3O4,腐蚀层致密稳定;如果进水NO3--N大于7mg/L,腐蚀层不稳定,换水时易发生黄水。该调控方法对腐蚀层不稳定区域通过把饮用水处理工艺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或紫外氯联合消毒,调控管网进水硝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含量在60%以上,经过6个月以上运行可以很好的形成稳定腐蚀层。
-
公开(公告)号:CN10308646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48843.7
申请日:2011-1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维持再生水管网水质稳定性的紫外与氯联合消毒方法,针对再生水水质特征,根据不同再生水水质条件先用30-120mJ/cm2的紫外剂量对再生水进行消毒,控制后续氯投加量6-7mg/L左右,维持管网出水余氯0.4-0.6mg/L,使再生水管网水质更加稳定。本发明采用紫外与氯联合消毒,与单独氯消毒相比,可以在控制管网相同出水余氯浓度的情况下减少后续氯的投加量,从而可以减少再生水管网消毒副产物生成,还能够在管网中形成稳定的生物膜,更能适应再生水水质及水量的变化,确保了再生水管网水质稳定性,保障再生水管网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241841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025923.3
申请日:2012-0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34
Abstract: 一种利用生物膜中铁氧化还原细菌的作用维持管网水质稳定性的方法,针对多水源供水模式下水质变化频繁状况,根据不同水质条件先用一定量的消毒剂对其进行消毒,控制进入管网水中余氯浓度1.5-2.5mg/L,使其在消毒剂和管网水质的共同作用下经过50-70天时间在管网中形成稳定的氧化层生物膜,而生物膜中使铁还原菌成为优势菌,通过这种稳定的氧化层抑制拉森指数变化对管网水质的影响,减少“黄水”发生的概率,保持管网水质稳定性,保障管网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1309465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40303.8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表水量计量损失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设定监测时间间隔对居民用户的用水量进行连续监测,确定日用水量的累积频率;根据累积频率构建居民随机用水模式模拟模型,并确定多户居民随机用水模式流量矩阵;随机选取多只相同型号相同口径相同使用年限的水表,确定水表参数;根据水表参数确定多个测试点,计算每只水表在测试点下的计量误差;根据计量误差计算测试点的计量误差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随机计量误差曲线;对于多户居民随机用水模式流量矩阵中任一次流量,根据随机计量误差曲线确定任一次流量对应的随机计量误差;根据随机计量误差确定水表全天用水的计量损失。本发明能够降低水表水量计量损失误差,提高计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2907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374268.8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炭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橘子皮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步骤S2:将烘干的橘子皮装入石英舟中并放置于管式炉内,在惰性气体下进行炭化,包括:步骤S2.1:设置第一升温速率进行升温,待升温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在第一预设温度下进行预热第一段预设时间;步骤S2.2:以第一升温速率进行升温,使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升温到第二预设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下进行热解第二段预设时间,得到橘子皮生物质炭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1352663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47157.8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抑制饮用水管网末端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生长的方法,包括:确定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将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输入至饮用水管网输配监测系统中,通过调控管网消毒剂余量或颗粒物数量或浊度值,使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达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采用此种方法,既省去大量取样定量分析条件致病菌的繁琐工作,又达到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