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726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10693.4
申请日:2024-06-2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广东启悦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改性密胺预聚体:将三聚氰胺和六亚甲基四胺分散于水中,进行加热;降温后加入甲醛、三乙醇胺和磺酰胺类化合物,加热进行反应反应,得到改性密胺预聚体;制备水包油O/W乳液:将益生菌分散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水溶液中,搅拌后乳化得到掺杂有益生菌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包油O/W乳液;制备抗菌微胶囊:将改性密胺预聚体和水包油O/W乳液混合后搅拌,用柠檬酸进行固化,即得到抗菌微胶囊。本发明提供的抗菌微胶囊不仅具备广谱抗菌性,而且能够实现短效/长效抗菌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22638.3
申请日:2024-02-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广东启悦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投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8G18/83 , C08G18/61 , C08G18/32 , C08G18/65 , D06M15/56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季铵盐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二羟基硅油和异氰酸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2)加入3‑二甲胺基‑1,2‑丙二醇继续反应;(3)加入季铵化试剂后继续反应。本发明以不同分子量的二羟基硅油、异氰酸酯为原料,以3‑二甲胺基‑1,2‑丙二醇作为交联剂,经过催化剂催化、季铵盐化等步骤制备得到季铵盐型水性聚氨酯。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季铵盐型水性聚氨酯在制备抗菌防污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季铵盐型水性聚氨酯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且多次水洗后抗菌性能不丧失,在制备抗菌防污材料中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27187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60440.1
申请日:2024-03-2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9D1/00 , C09D5/14 , C09D5/32 , C09D5/00 , C09D183/04 , C09D13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漆及其在制备防覆冰涂层中的应用。该面漆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5份第一填料、8~25份硅酸酯、2~10份疏水改性剂和60~90份第一溶剂;其中,所述第一填料为粒径20~50nm(不包括50nm)的纳米材料和粒径为50~100nm的纳米材料按照质量比(0.1~2/3):1组合使用。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面漆的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面漆固化层的涂层。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填料分散于第一溶剂中,调节pH至4~6;加入硅酸酯分散后,调节pH至8~10,加热反应;加入疏水改性剂后加热反应。本发明提供的涂层具有优异的超双疏性、附着力高、使用寿命长,能够有效延迟结冰。
-
公开(公告)号:CN11592649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19564.2
申请日:2022-10-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相高相容性、可湿气固化成膜的有机硅复合材料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第一步,利用含长链烷基链且高反应活性的单氯硅烷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Si‑OH反应进行接枝改性,初步反应并减少二氧化硅表面的极性Si‑OH含量,避免了小分子偶联剂改性效果较差的问题。第二步,通过有机硅改性进一步反应残留的Si‑OH,并网络互穿结构将有机硅与纳米二氧化硅相连,和油性基质具有更好的溶解性、相容性和分散性。第三步,通过化学反应将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其他纳米材料引入并以化学键形式固定在硅树脂上,提高了该功能材料的安全性。同时引入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等多种纳米材料,赋予了该功能材料抗紫外线、抗菌等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9770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245710.2
申请日:2020-11-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材料数字化设计、制备与评价自动化平台,包括第一操作区、第二操作区、第三操作区、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第三机械手;第一机械手将物料在三个操作区之间进行转移;第二机械手用于将第二操作区内的物料进行提取、转移和混合;第三机械手用于将第三操作区内的物料进行提取、转移和混合。本发明采用机械手代替操作人员,通过“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协作进行物料提取、功能材料配方筛选、设计、制备与评价,减小了劳动强度,节省时间且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完成“设计—测试—表征—学习—再设计”,实现新型功能材料数字制造与迭代创新。
-
公开(公告)号:CN11825592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00734.5
申请日:2024-03-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8F220/06 , C08F212/08 , C08F230/08 , H01M4/62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42
摘要: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加锂离子电池用PAA粘结剂剥离力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增加锂离子电池用PAA粘结剂剥离力的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向醇溶剂中依次加入丙烯酸、硅氧烷丙烯酸酯、非极性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得到混合液;步骤2、将混合液在室温及无氧条件下加热搅拌反应,冷却后得到所述添加剂。本发明使用特定原料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一定结构的添加剂,该添加剂引入硅氧烷链段,可以和丙烯酸官能团在高温下交联提高粘附性,加入苯乙烯抑制硅氧烷链段在室温下交联,使得粘结剂储存时不易发生凝胶,便于储存和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97060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318606.0
申请日:2022-10-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一类油分散型纳米二氧化钛缓释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第一步,制备由疏水的有机硅Si‑O‑Si主链和两端亲水的PEG链段构成的促分散剂,第二步配置油相连续相混合物,第三部配置水相分散相混合物,第四部通过油包水乳液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缓释微胶囊粉末。此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无毒无污染,粒径可控且
-
公开(公告)号:CN11592649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1319564.2
申请日:2022-10-2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相高相容性、可湿气固化成膜的有机硅复合材料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第一步,利用含长链烷基链且高反应活性的单氯硅烷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Si‑OH反应进行接枝改性,初步反应并减少二氧化硅表面的极性Si‑OH含量,避免了小分子偶联剂改性效果较差的问题。第二步,通过有机硅改性进一步反应残留的Si‑OH,并网络互穿结构将有机硅与纳米二氧化硅相连,和油性基质具有更好的溶解性、相容性和分散性。第三步,通过化学反应将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其他纳米材料引入并以化学键形式固定在硅树脂上,提高了该功能材料的安全性。同时引入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等多种纳米材料,赋予了该功能材料抗紫外线、抗菌等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08929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731014.6
申请日:2023-12-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8G61/12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唑并哒嗪和噻唑单元的导电聚合物,具有如式Ⅰ或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imgabs0#式I和式II中:R1、R2和R3各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C30的直链或支化链的烷基、C1~C30的直链或支化链的烷氧基、C1~C30的直链或支化链的烷硫基、C1~C30的直链或支化链的烷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的杂芳基、羧基、羧基锂、羟基、羟基锂、磺酸基、磺酸基锂、氰基、氨基、酰胺基、酸酐基、酯基、寡聚乙二醇基、季铵盐、咪唑盐和胍盐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键接形成的一价基团。本发明向导电高分子中引入功能侧链,其制备的电池,能够有效提高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25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31018.4
申请日:2023-12-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9J133/02 , C09J179/08 , C09J129/04 , C09J133/26 , C09J11/08 , H01M4/6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系粘结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水系粘结剂组合物包括水系交联聚合物的碱络合物、支链型聚合物、引发剂和溶剂;其中,水系交联聚合物的碱络合物为水系交联聚合物与氢氧化铵的络合物;水系交联聚合物由丙烯酸与硅烷偶联剂交联得到;支链型聚合物选自聚醚酰亚胺、聚乙烯醇和聚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利用硅烷偶联剂与丙烯酸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网络型分子结构,产生一定的Si‑OH基团,能与硅纳米颗粒表面的Si‑OH交联,形成原位交联3D网络,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有效抑制硅基负极材料的膨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