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88733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200518.6
申请日:2011-07-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1/00
CPC分类号: Y02A40/2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多年生植物骆驼刺的利用方法,该方法在骆驼刺生长期末(秋末)、依据不同地段(沙漠-绿洲过渡带、绿洲近外围)分别通过小块状和窄条带砍伐的方式对骆驼刺植物进行适度利用,形成骆驼刺保留植株和骆驼刺新生植株交互分布的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保留植株对新生植株进行有效保护,以确保其在严酷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并逐步发挥稳定的防护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不同方式通过对骆驼刺的适度利用,收获一定的生物量,以满足当地一定程度的饲草需要,既可以收获骆驼刺地上部分生物量,满足一定饲草的需要,又可以保留大部分的骆驼刺植被,在来年春季发生风沙危害时起到防护作用。以逐步实现干旱区绿洲外围多年生植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统一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2877451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432033.4
申请日:2012-11-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E02D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沙障的扎设方法,该方法涉及的立式沙障结构为非均匀结构,即上下孔隙度或透风系数不同。采用将沙障下上分层设置,下部结构为紧密型,中部为疏透型,上部为通风型。通过该方法扎设的高立式的结构与风沙流浓度垂直分布相适应,不仅有效拦截风沙流输沙,而且降低了立式沙障上的风压力,减轻风力破损危害,同时还减少了材料用量,降低了防沙成本。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在所有风沙地区的机械防沙工程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877451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210432033.4
申请日:2012-11-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E02D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沙障的扎设方法,该方法涉及的立式沙障结构为非均匀结构,即上下孔隙度或透风系数不同。采用将沙障下上分层设置,下部结构为紧密型,中部为疏透型,上部为通风型。通过该方法扎设的高立式的结构与风沙流浓度垂直分布相适应,不仅有效拦截风沙流输沙,而且降低了立式沙障上的风压力,减轻风力破损危害,同时还减少了材料用量,降低了防沙成本。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在所有风沙地区的机械防沙工程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388782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183616.3
申请日:2011-07-0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2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沙漠桑成熟林的更新抚育方法,该方法对沙漠桑成熟林由沙漠前沿向绿洲边缘依次推进,即在沙漠前沿保留八行原有的沙漠桑林带,形成更新抚育第一带;在第一带后对另八行沙漠桑通过初春的枝条修剪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沙漠桑嫁接带Ⅰ,即更新抚育第二带;在第二带后对另八行沙漠桑通过初夏的枝条修剪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沙漠桑嫁接带Ⅱ,即更新抚育第三带;在第三带后重新种植八行沙漠桑幼苗,待幼苗成活后再进行定苗和移苗,形成沙漠桑种植带,即更新抚育第四带。该方法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干旱区沙漠桑成熟林的更新抚育中,不同类型嫁接带和种植带的沙漠桑成活率平均达到90%以上。改造利用后的林带整体生长态势良好,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已逐步显现。
-
公开(公告)号:CN102388782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183616.3
申请日:2011-07-0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2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沙漠桑成熟林的更新抚育方法,该方法对沙漠桑成熟林由沙漠前沿向绿洲边缘依次推进,即在沙漠前沿保留八行原有的沙漠桑林带,形成更新抚育第一带;在第一带后对另八行沙漠桑通过初春的枝条修剪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沙漠桑嫁接带Ⅰ,即更新抚育第二带;在第二带后对另八行沙漠桑通过初夏的枝条修剪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沙漠桑嫁接带Ⅱ,即更新抚育第三带;在第三带后重新种植八行沙漠桑幼苗,待幼苗成活后再进行定苗和移苗,形成沙漠桑种植带,即更新抚育第四带。该方法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干旱区沙漠桑成熟林的更新抚育中,不同类型嫁接带和种植带的沙漠桑成活率平均达到90%以上。改造利用后的林带整体生长态势良好,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已逐步显现。
-
公开(公告)号:CN102318536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00517.1
申请日:2011-07-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2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绿洲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方法,该方法在风沙前沿对原有的新疆杨林带进行行间皆伐(保留一行新疆杨、采伐一行新疆杨;再保留一行新疆杨、再采伐一行新疆杨,依次类推),分别在林带的采伐行通过株间混交的方式种植新疆杨幼苗和沙枣幼苗。利用保留的新疆杨对幼苗进行前期的保护,以保护新疆杨幼苗和沙枣幼苗的成活和生长。待新疆杨和沙枣具有一定防护作用后,再对保留的新疆杨进行采伐,并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更新。从而实现绿洲防护林带的健康生长、防护功能和提供木材的良性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2119646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010543979.9
申请日:2010-11-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风沙区生态屏障的建设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建立由五种不同经济型植物组成的种植带,形成绿洲边缘的人工经济型生态屏障,在此基础上构建干旱风沙区绿洲外围防护体系的主体,从而使防护物种与经济物种配置、灌木物种与乔木物种配置、宽带与窄带配置等配置方法在经济型生态屏障建设中得到了有机地结合。对绿洲外围人工植被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增强生态屏障的防护和产出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388733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10200518.6
申请日:2011-07-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1/00
CPC分类号: Y02A40/2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多年生植物骆驼刺的利用方法,该方法在骆驼刺生长期末(秋末)、依据不同地段(沙漠-绿洲过渡带、绿洲近外围)分别通过小块状和窄条带砍伐的方式对骆驼刺植物进行适度利用,形成骆驼刺保留植株和骆驼刺新生植株交互分布的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保留植株对新生植株进行有效保护,以确保其在严酷环境中能正常生长,并逐步发挥稳定的防护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不同方式通过对骆驼刺的适度利用,收获一定的生物量,以满足当地一定程度的饲草需要,既可以收获骆驼刺地上部分生物量,满足一定饲草的需要,又可以保留大部分的骆驼刺植被,在来年春季发生风沙危害时起到防护作用。以逐步实现干旱区绿洲外围多年生植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统一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2301935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10183628.6
申请日:2011-07-0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沙拐枣成熟林的改造利用方法,该方法对沙拐枣成熟林用由沙漠前沿向绿洲边缘依次推进,即在沙漠前沿保留六行原有的沙拐枣林带,形成改造利用的第一带;通过保留相应数量的沙拐枣和种植经济植物柽柳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改造利用的第二带;通过保留相应数量的沙拐枣和种植经济植物梭梭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改造利用的第三带;通过保留相应数量的沙拐枣和种植经济植物红枣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改造利用的第四带;通过保留相应数量的沙拐枣和种植经济植物核桃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改造利用的第五带;该方法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进行应用,不同类型经济物种的成活率平均达到80%以上。改造利用后的林带整体生长态势良好,防护效益已逐步显现。
-
公开(公告)号:CN102119646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010543979.9
申请日:2010-11-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风沙区生态屏障的建设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建立由五种不同经济型植物组成的种植带,形成绿洲边缘的人工经济型生态屏障,在此基础上构建干旱风沙区绿洲外围防护体系的主体,从而使防护物种与经济物种配置、灌木物种与乔木物种配置、宽带与窄带配置等配置方法在经济型生态屏障建设中得到了有机地结合。对绿洲外围人工植被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增强生态屏障的防护和产出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