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3973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148244.8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流体动力及增强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磁场下流固耦合作用激活方法及换热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激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布设换热流道,并向换热流道内注入导电流体,换热流道的布设方向与外部磁场的方向垂直;在换热流道内布设流固耦合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电极柱和柔性构件,第一电极柱贯穿换热流道的内部,第一电极柱的两端与换热流道外部的空气接触,第一电极柱的布设方向与外部磁场方向相同,柔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电极柱的背流侧;向第一电极柱中通入第一脉冲电流,利用第一脉冲电流激活流固耦合模块产生持续的卡门涡街。本发明能够增强导电流体在强磁场环境下的换热效率,并为强磁场工作环境提供高效率的传热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884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149518.8
申请日:2021-09-29
IPC: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分离式温度速度耦合电势探针及制备和测量方法,包括探头前端护壳和探头后端护壳,探头前端护壳与探头后端护壳连接的一端刻有等间隔分布的长槽,探头前端护壳的另一端刻有等间隔分布的埋线槽;铜线和康铜线穿过探头后端护壳、长槽、埋线槽处于探头前端护壳之外;使用分离热电偶的方式,即组成热电偶的两种铜线和康铜材料导线不焊接,能够在简单的电势回路的基础上将温差电势和速度引起的电势分离处理并同时测量,与液态金属直接接触,高精度测量液态金属内部局部速度和温度;测得的结果直观性好且精确度高,温度信号的响应速度快,在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接线时,也可以按照公共负极的方式接线,有效节约了数据采集通道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7397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48318.8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流体动力及增强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磁场的导电流体涡发生方法及换热增强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磁场的导电流体涡发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换热流道布设磁场,磁场方向与所述换热流道内导电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在所述换热流道的侧壁布设电极,所述电极的布设方向与所述磁场方向平行,所述电极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流体接触,所述电极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通过所述电极向所述导电流体引入电流,所述电流用于改变所述导电流体的运动方向以产生涡结构。本发明能够解决当前金属流体在换热流道中出现的热量集中问题,并为当前工业需求提供更高效率的传热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75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314969.7
申请日:2022-10-26
IPC: H02K21/24 , H02K1/27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层永磁体轴向磁通发电机永磁转子盘及发电方法,涉及轴向磁通永磁电机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电机转子无法承受超高转速所带来的巨大惯性力的问题,所述单层永磁体轴向磁通发电机永磁转子盘包括:碳纤维结构框架、夹持结构和永磁体,所述碳纤维结构框架包括外圈和内侧辐条,在所述外圈中,碳纤维沿所述外圈的切线方向铺设,在所述内侧辐条中,碳纤维呈U形等形状铺设,所述外圈与所述内侧辐条贴合;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内侧辐条连接形成安装孔,所述碳纤维结构框架与所述夹持结构通过高分子粘接材料连接;所述永磁体部分或全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碳纤维结构框架通过高分子粘接材料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719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42227.6
申请日:2022-04-26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物理场同时测量的实验系统与测量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度场、速度场、固体场的耦合及同时测量的问题,包括:耦合系统和测量系统;耦合系统包括:透明实验段,换热系统和水泵,透明实验段、换热系统和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循环系统,透明实验段包括透明流体腔、加热系统和扰流组件,加热系统用于对透明流体腔内的流体进行加热,扰流组件包括刚性件和柔性件,柔性件连接在刚性件上,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和制冷装置;测量系统包括:流体测温系统、流体测速系统和固体形变场测量系统,分别用于同时测量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温度场、速度场、固体场。
-
公开(公告)号:CN1138841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49518.8
申请日:2021-09-29
IPC: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分离式温度速度耦合电势探针及制备和测量方法,包括探头前端护壳和探头后端护壳,探头前端护壳与探头后端护壳连接的一端刻有等间隔分布的长槽,探头前端护壳的另一端刻有等间隔分布的埋线槽;铜线和康铜线穿过探头后端护壳、长槽、埋线槽处于探头前端护壳之外;使用分离热电偶的方式,即组成热电偶的两种铜线和康铜材料导线不焊接,能够在简单的电势回路的基础上将温差电势和速度引起的电势分离处理并同时测量,与液态金属直接接触,高精度测量液态金属内部局部速度和温度;测得的结果直观性好且精确度高,温度信号的响应速度快,在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接线时,也可以按照公共负极的方式接线,有效节约了数据采集通道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82002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202914.2
申请日:2021-10-15
Abstract: 一种热电偶组合式速度电势探针,其探头的整体护壳由黄铜制成,表面涂覆有绝缘层,探头前端护壳是测量电势的部分,包括四根周向均匀分布的铜探针,以及布置在四根铜探针的探点中心的一根T型热电偶,所有铜探针以及T型热电偶超出探头前端护壳10‑20mm;本发明组合焊接热电偶和速度测量探针,测量信号统一,仅通过测量电压的方式即可同时得到液态金属任意局部的温度和速度,且与液态金属直接接触,响应较快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8574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41097.0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金属温度截面测量方法,涉及液态金属实验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内部具有液态金属的管道某一截面内均匀布置多个测点,采集任意两个测点的电势;根据液态金属的流速计算无量纲数Ri;当Ri 0.1,增加测点的数量,采集每个测点的温度值,其中采用样条插值对温度分布进行插值,得到温度云图。本发明基于无量纲数Ri,在不同的情况下更改测点的数量,并采用不同的插值方法对不同分布情况的温度梯度进行插值,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3945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402287.5
申请日:2022-04-15
Abstract: 一种在强磁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可拆卸式探针板装置,包括探针组件和连接组件连接构成的口字形结构;所述的探针组件包括若干探针,探针依次穿过紧固螺栓的螺帽、螺杆内的压缩弹簧、挡块和绝缘板,通过螺纹装配在一起,探针的另一端套接针头保护装置,针头保护装置垂直镶嵌于绝缘板靠近被测件的一侧;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主杆,连接主杆贯穿垫板、绝缘板和扣件短板并通过螺母紧固;本发明可根据被测流道的尺寸灵活调节螺母位置,使绝缘板很好的贴合流道壁面,探针针头将与流道壁面接触,来测量电势/温度等参数;本发明具有探针阵列易于更换、探针与测试元件接触良好、针头不易受破坏、整个绝缘板方便安装、适应不同尺寸的矩形通道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27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48212.8
申请日:2024-02-02
IPC: G06F30/20 , F28F13/00 , G06F30/18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强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换热流道优化方法及换热流道。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换热流道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换热流道的换热壁面为基准面,构建流道优化坐标系;基于流道优化坐标系,确定第一构件的布设位置,第一构件为柱形固体;根据换热壁面的热边界厚度,匹配第一构件的第二构件,第二构件为柔性体;基于流道优化坐标系,在布设位置处布设对应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本发明通过在换热流道内部布设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使得换热流道中流体通过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产生的间隙射流和涡街以携带近壁面的热量,进而增强换热壁面的换热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