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4734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98206.3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长春市镨策试验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拟拉压动力波作用下岩土体性能的试验设备及方法,包括:试验机本体、万向拉压夹具、下拉压夹具和试样工装;试样工装设置在万向拉压夹具和下拉压夹具之间。将试验机本体上的上拉压轴与万向拉压夹具通过螺纹连接,下拉压轴与下拉压夹具通过螺纹连接;调整试验机本体横梁位置,在上拉压座的底面和连接板的顶面中心分别开设的对准槽内放置拉杆,施加载荷200kN,锁紧上锁紧螺母和下锁紧螺母,锁紧后拆除拉杆;将制备好的试样工装与万向拉压夹具和下拉压夹具通过螺钉连接;安装变形传感器;预加载拉力1kN,拧紧球铰锁紧螺钉,消除缝隙;进行试验,收集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44734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0798206.3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长春市镨策试验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拟拉压动力波作用下岩土体性能的试验设备及方法,包括:试验机本体、万向拉压夹具、下拉压夹具和试样工装;试样工装设置在万向拉压夹具和下拉压夹具之间。将试验机本体上的上拉压轴与万向拉压夹具通过螺纹连接,下拉压轴与下拉压夹具通过螺纹连接;调整试验机本体横梁位置,在上拉压座的底面和连接板的顶面中心分别开设的对准槽内放置拉杆,施加载荷200kN,锁紧上锁紧螺母和下锁紧螺母,锁紧后拆除拉杆;将制备好的试样工装与万向拉压夹具和下拉压夹具通过螺钉连接;安装变形传感器;预加载拉力1kN,拧紧球铰锁紧螺钉,消除缝隙;进行试验,收集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79095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92101.2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长春市镨策试验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模拟高储能岩体开挖卸荷试验的承压装置,包括承压块、套管和密封环,两块承压块分别设置于待试验岩体的两端;套管能够套装于待试验岩体和承压块的外部并与待试验岩体以及承压块相贴合;密封环套装于承压块和套管的外部紧固元件能够令密封环压紧在套管以及承压块上。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用于模拟高储能岩体开挖卸荷试验的密封方法,利用上述的承压装置,将两块承压块对称置于待试验岩体的两端,将套管套装于待试验岩体和承压块的外部,将密封环套装于承压块以及套管的外部,利用紧固元件令密封环压紧在套管以及承压块上,达到密封目的;且密封环与承压块以及套管的抵接面为斜面,避免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套管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379095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092101.2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长春市镨策试验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模拟高储能岩体开挖卸荷试验的承压装置,包括承压块、套管和密封环,两块承压块分别设置于待试验岩体的两端;套管能够套装于待试验岩体和承压块的外部并与待试验岩体以及承压块相贴合;密封环套装于承压块和套管的外部紧固元件能够令密封环压紧在套管以及承压块上。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用于模拟高储能岩体开挖卸荷试验的密封方法,利用上述的承压装置,将两块承压块对称置于待试验岩体的两端,将套管套装于待试验岩体和承压块的外部,将密封环套装于承压块以及套管的外部,利用紧固元件令密封环压紧在套管以及承压块上,达到密封目的;且密封环与承压块以及套管的抵接面为斜面,避免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套管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919829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18746.6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nventor: 祁生文 , 郑博文 , 郝文杰 , 张旺 , 万博 , 路伟 , 侯晓坤 , 罗光明 , 马丽娜 , 李永超 , 王赞 , 朱维伟 , 丛佳宁 , 李国梁 , 张毓然 , 郭松峰 , 邹宇 , 金超 , 梁宁 , 余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储层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试验测试的系统,包括应力控制单元、温度控制单元以及岩样夹持器,应力控制单元包括刚性加压机构和柔性加压机构,刚性加压机构利用压头和压块向岩体加载刚性压力,柔性加压机构利用加压介质向岩体施加柔性压力,本发明采用刚性加压与柔性加压两种方式,更好地模拟实际地质条件下的应力状态,同时保证加压均匀性。温度控制单元利用制热机构以及制冷机构对岩体温度进行控制,同时,隔温机构利用内隔套和外隔套进行双层保温隔热,可保证岩体达到并保持试验测试的温度条件,为试验测试提供保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储层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试验测试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43796.0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nventor: 梁宁 , 祁生文 , 丛佳宁 , 郑博文 , 郭松峰 , 李永超 , 马丽娜 , 张旺 , 李国梁 , 孔彦龙 , 邹宇 , 侯晓坤 , 王赞 , 朱维伟 , 金超 , 路伟 , 罗光明 , 余昕 , 郭忻怡 , 宋帅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岩体间接拉伸试验的试样夹具,涉及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其包括上夹具和位于上夹具下方的下夹具,上夹具包括上固定块、球头和上刀,下夹具包括下固定块、伸缩定位板和下刀,采用球头与上固定块上表面球面凹槽的配合方式,实现了传递压力的功能,可保证作用在试样上的加载强度,利用上刀的刀刃传递加载力,可实现压力集中作用在试样上,保证试验所需要的点或线加载。本发明可以保证加载至试样上的荷载与试样垂直,且作用点居中,保证荷载居中作用在试样上,严格符合间接拉伸试验对荷载的要求,解决了间接拉伸试验的操作难点,且组装方便,使用灵活,操作简单,能较好地兼容多种形状的试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25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649837.2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梁宁 , 徐靖 , 李树芳 , 王涛 , 祁生文 , 丛佳宁 , 郑博文 , 郭松峰 , 王鑫 , 马丽娜 , 宋帅华 , 李永超 , 邹宇 , 侯晓坤 , 王赞 , 朱维伟 , 金超 , 黄天明 , 孔彦龙 , 张毓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体直接拉伸试验的样品安装装置,涉及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定位台、第二定位台、第一扶正件、第二扶正件以及丝杆传动机构,第二定位台上下移动设置在第一定位台的上方,第一定位台与第二定位台的相对端同轴可拆卸设置有垫块,两垫块之间为岩体安装区;丝杆传动机构的丝杆包括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以及第二螺纹段,第一扶正件通过螺母座与第一螺纹段连接,第二扶正件通过螺母座与第二螺纹段连接,第一扶正件与第二扶正件对称设置在岩体安装区的两侧;本发明中通过丝杆驱动第一扶正件与第二扶正件同步相向运动,将岩体稳定扶正在两个垫块之间,实现了岩体与垫块的对中对齐,提高后续拉伸试验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45306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0865990.X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须根系植被间配的斜坡表土防护设计方法,包括:S1、确定待防护斜坡所在地的基础地质条件、气候条件;S2、确定待防护区的范围;S3、选择当地优势直、须根系植被;S4、确定各间配单块的尺寸;S5、在待防护区内全范围配置间配单块。采用本发明的直、须根系植被间配的斜坡表土防护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表层土体开裂、降低细沟侵蚀和进一步滑坡的问题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45722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408586.6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型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结构面三维网络模型构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斜坡地形信息及斜坡表层结构面信息,并根据所述斜坡地形信息和所述斜坡表层结构面信息,构建斜坡地形模型;获取现场人工测量的实际斜坡结构面信息,并根据所述斜坡地形模型、所述实际斜坡结构面信息以及结构面成因机制,确定斜坡岩体结构面分布特征以及斜坡结构面集合;根据所述斜坡岩体结构面分布特征,确定每种所述斜坡结构面对应的空间发育规律;将所述斜坡地形模型和每种所述斜坡结构面对应的空间发育规律进行组合,得到斜坡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型。本发明能够提供斜坡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8097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483330.5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流域坡面与沟道全范围协同减灾的综合评价方法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小流域的ArcGIS地貌栅格文件,得到多个灾种类型及其灾种体量参数;根据各灾种体量参数,得到各灾种体量比;获取各灾种类型的灾种减灾能量消减率;根据各灾种体量比系数和灾种减灾能量消减率,得到全流域减灾的能量消减率;根据全流域减灾的能量消减率,评价所述小流域内坡面与沟道全范围的协同减灾效果。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对小流域坡面与沟道内不同灾种的减灾效果进行协同评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