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3754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278957.7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储水区、中位储水区和低位储水区;输水通道,连通于高位储水区与中位储水区之间,及连通于中位储水区和低位储水区之间;以及双向发电机组,设置于高位储水区与中位储水区之间、及设置于中位储水区与低位储水区之间,利用所述双向发电机组经所述输水通道抽水蓄能或发电;其中,至少中位储水区和低位储水区作为地下储水区,所述地下储水区位于废弃矿井的地下空间。该全地下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充分利用废弃矿井的地下空间,并设计多层具有不同高差的地下储水区,从而形成梯级高差进行势能与电能转换,实现抽水蓄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高。

    超长高地温隧道阶梯降温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094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019729.2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长高地温隧道阶梯降温装置及方法,该降温装置包括:风筒、第一制冷机构和第二制冷机构,风筒沿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风筒上设置有送风机;第一制冷机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外部的第一制冷机组以及设置于风筒上的第一空冷器,第一制冷机组具有提供冷却水的第一供水管道以及用于回收热水的第一回水管道,第二制冷机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内的第二制冷机组以及设置于风筒上的第二空冷器,第二制冷机组包括散热部、用于提供冷却水的第二供水管道以及用于回收热水的第二回水管道,散热部与第一回水管道进行换热,该其可以对超长高地温隧道进行阶梯降温,实现对冷量的充分利用,提高制冷效果和制冷效率。

    裂隙岩体渗流换热可视化教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24121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56227.7

    申请日:2022-03-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裂隙岩体渗流换热可视化教学系统,包括:试验装置包括隔热组件,隔热组件限定出密闭的腔体,腔体内设有热源组件和封水囊,封水囊内设有入口和出口,试验装置上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入口和进水口连通,出口与出水口连通,封水囊具有弹性且用于沿试样岩体的裂隙的周向包裹试样岩体,封水囊分别与腔体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内壁之间设有可变形的封水件,入口和出口均用于与裂隙导通以供带有示踪粒子的液体流动;可视化组件包括激光组件和两个CCD相机;出水采集组件;可视化组件和热源组件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裂隙岩体渗流换热可视化教学系统,防漏水效果良好。

    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8453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210139882.4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装置及系统,该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第一封水机构、第二封水机构、进水机构、出水机构和加热机构,第一封水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顶板和活动板以及驱动活动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封水机构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压板以及驱动两个压板相向或相离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进水机构包括第一密封挡板设置于第一密封挡板上的进水槽以及与进水槽连通的进水管;出水机构包括第二密封挡板、设置于第一密封挡板上的出水槽以及与出水槽连通的出水管。该实验装置提高封水效果,有效避免实验过程中漏水的问题,从而得到准确的进出口水温和流量数据,提高实验精度。

    一种煤矿洗浴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1997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910738902.8

    申请日:2019-08-09

    Inventor: 郭平业 何满潮

    Abstract: 一种煤矿洗浴系统,包括地上洗浴系统和地热提取系统;地热提取系统包括一井下热能提取装置;该井下热能提取装置为一设置于深层地下的密闭容置空间结构,外壁由井下岩壁包围,内部包括气相空间和液相空间;井下热能提取装置内设置有一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通过一换热管路连接地上洗浴系统;一井下降温系统与井下热能提取装置进行热量交换;一矿井涌水排水系统单向地导通至井下热能提取装置。本发明使用井下热能替代井上锅炉为洗浴系统供热,清洁无污染,节能减排。并且实现了井下热能的再利用,解决了井下热能浪费的问题。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同时实现了井下涌水的利用。

    一种基于塌陷区的半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1866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278950.5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塌陷区的半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其中,基于塌陷区的半地下抽水蓄能电站包括:高位储水区和低位储水区、输水通道以及双向发电机组。输水通道连通于高位储水区与低位储水区之间。双向发电机组设置于高位储水区与低位储水区之间,利用双向发电机组经输水通道抽水蓄能或发电。其中,高位储水区为废弃矿井的地面塌陷区,低位储水区为地下储水区,地下储水区位于废弃矿井的地下空间。该基于塌陷区的半地下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充分利用废弃矿井的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并设计多层具有不同高差的地下储水区,从而形成半地下式的梯级高差进行势能与电能转换,实现抽水蓄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高。

    一种矿井涌水冷热量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457021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559858.1

    申请日:2014-10-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涌水冷热量利用系统,包括水泵、冷热转换器和升降温工作站,水泵入口连通涌水;冷热转换器包括相互热交换的一次水循环系统和二次水循环系统,冷热转换器中的一次循环水为涌水,涌水的流动动力由水泵提供,二次水循环系统吸收一次水循环系统带来的涌水的冷量或热量;升降温工作站与二次水循环系统连通设置,升降温工作站对二次水循环系统带来的冷量或热量进行处理后输出。本发明中在矿井中设置冷热转换器,通过相互热交换的一次水循环系统和二次水循环系统,将涌水的冷热量输送至升降温工作站,且涌水不进入升降温工作站,因此不须对涌水进行水处理净化,而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冷热量利用效率高。

    一种矿井工作面降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439507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735261.0

    申请日:2019-08-09

    Inventor: 何满潮 郭平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工作面降温系统,包括一冷却水处理系统,一井下热能提取装置及一井下降温系统;冷却水处理系统包括一冷水池一热水池及一汇流处理器,汇流处理器分别连通冷水池热水池及井下热能提取装置;井下热能提取装置为一设置于地下的密闭容置空间结构,外壁由井下岩壁包围,内部包括气相空间和液相空间;井下热能提取装置还设置有一输水管路,输水管路伸入至液相空间;输水管路连通地上系统;输水管路上设置有一控制阀;井下降温系统与井下热能提取装置进行热量交换;井下热能提取装置通过出水口单向地导通冷却水处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井下降温系统工作产生的热能的再利用。

    多能源互补的矿区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5877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71987.0

    申请日:2018-0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5/04 F24D19/00 F24D19/1006

    Abstract: 一种多能源互补的矿区供热系统,包括:低热能废水供应装置,收集包含洗浴废水和矿井涌水在内的低热能废水并向外输出。第一热应用单元,包括第一热泵组和自来水水源,低热能废水分别以支路连接至该第一热泵组的各热泵的蒸发器端。自来水依次经过该第一热泵组的各热泵的热交换器端,自来水被多级升温至预定温度。第二热应用单元,包括水‑醇换热器和醇‑空气换热器,低热能废水向水‑醇换热器供应低热能废水,水‑醇换热器中的醇吸收低热能废水的热量变成热醇,热醇通过该醇‑空气换热器将空气加热,被加热的空气用于矿井的井口防冻。本发明所用能源为低品位能源,能耗低,产热量大,热水零排放,系统简单,运行效率高,适合北方煤矿地区推广利用。

    一种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67879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374016.7

    申请日:2018-0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00 F25B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设置于排风井旁边的回风净化间,所述回风净化间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排风井连通设置,且所述容置空间的截面大于所述排风井的截面;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换热设备,所述换热设备通过一出风管道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外,所述排风井排出的回风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经过沉淀除尘后,再通过所述换热设备进行换热,最后经过所述出风管道排出所述容置空间。本发明不仅可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而且运行费用低、系统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及维护;并且清理较为简便、运行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