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461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51128.X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01J23/755 , C07C37/52 , C07C37/54 , C07C1/20 , C07C39/04 , C07C13/18 , B01J35/61 , B01J35/63 , B01J35/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气化渣负载镍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木质素或其衍生物解聚上的应用。将镍基化合物放入烧杯中完全溶解;加入CGS,继续搅拌,以保证金属前驱体高度分散在载体上;再将混合溶液用锡箔纸密封,并在真空干燥箱中室温浸渍后,干燥处理;获得的块状固体用研钵研磨均匀后,将固体粉末进行煅烧还原,先向管内通N2,排尽反应器内部的空气,煅烧后,把N2切换成H2,在相同体积流量和相同温度下还原,还原结束后,将H2切换成N2,待自然冷却后,真空干燥,即得煤气化渣负载镍基催化剂。本发明方法利用煤气化渣作为载体合成高性能的催化剂,并应用于木质素或其衍生物解聚上应用效果优异,绿色环保,具有高效的经济和性能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02577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609763.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01J23/46 , B01J35/10 , B01J37/02 , B01J37/08 , C07C1/20 , C07C15/04 , C07C13/18 , C07C15/06 , C07C29/20 , C07C35/08 , C07C37/055 , C07C3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褐煤模型化合物加氢裂解的Ru/C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先将玉米芯经过高温热解制得玉米芯衍生的活性炭载体,再将纳米粒子Ru均匀分布在多孔炭载体上,整体具有相互串联的多孔结构,孔隙发达;所述Ru/C催化剂的XRD图在2θ=43°存在明显特征衍射峰,所述Ru/C催化剂的XPS图结合能在281.2eV和285.8eV处存在Ru 3d峰。该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避免了大量的废液;多孔炭载体上均匀分散和负载Ru,通过催化加氢裂解反应断裂多种类型的褐煤模型化合物,生成相应高附加值化学品;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循环性,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02012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652812.9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褐煤残渣基多孔碳材料,其是将褐煤粉末和乙醇加入高压釜,充入N2,搅拌下加热后反应,过滤,滤液除去乙醇后得到可溶组分A,滤饼用等体积的丙酮/CS2超声萃取,过滤后滤饼继续用丙酮/CS2萃取,反复萃取5次后将所有的萃取液蒸除溶剂后得到可溶组分B,合并可溶组分A和B即为褐煤热溶物,滤饼真空干燥,得到褐煤热溶残渣;用HF除灰,真空干燥,N2下加热,预碳化,冷却;将样品、ZnO和KOH研磨,N2下加热,碳化活化,冷却,研磨,酸洗,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多孔碳材料。本发明通过热溶法脱除褐煤中的可溶小分子有机物,以脱灰后的热溶残渣为前驱体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的多孔碳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02580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44002.9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碳负载CoMoS催化剂,其制备过程如下:将碳源、氮源和模板剂加入球磨罐中,再加乙醇作为控制剂,球磨,得固体粉末,N2氛围下升温,煅烧保温,冷却,继续在N2氛围下钝化,研磨,制备得到多孔NDC;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环己烷,再加入S前驱体,并逐滴滴加Co和Mo前驱体的混合液后,磁力搅拌,得混合液;向其中加入多孔NDC中,磁力搅拌,蒸除环己烷后,得到固体,研磨,N2氛围下升温,煅烧保温,冷却,继续在N2氛围下钝化,研磨,得到CoMoS/NDC催化剂。该方法操作简单、节能和高效,并解决了传统的煤制芳烃产率低,产物复杂提取困难等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2577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09763.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01J23/46 , B01J35/10 , B01J37/02 , B01J37/08 , C07C1/20 , C07C15/04 , C07C13/18 , C07C15/06 , C07C29/20 , C07C35/08 , C07C37/055 , C07C3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褐煤模型化合物加氢裂解的Ru/C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先将玉米芯经过高温热解制得玉米芯衍生的活性炭载体,再将纳米粒子Ru均匀分布在多孔炭载体上,整体具有相互串联的多孔结构,孔隙发达;所述Ru/C催化剂的XRD图在2θ=43°存在明显特征衍射峰,所述Ru/C催化剂的XPS图结合能在281.2eV和285.8eV处存在Ru 3d峰。该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避免了大量的废液;多孔炭载体上均匀分散和负载Ru,通过催化加氢裂解反应断裂多种类型的褐煤模型化合物,生成相应高附加值化学品;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循环性,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02012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52812.9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褐煤残渣基多孔碳材料,其是将褐煤粉末和乙醇加入高压釜,充入N2,搅拌下加热后反应,过滤,滤液除去乙醇后得到可溶组分A,滤饼用等体积的丙酮/CS2超声萃取,过滤后滤饼继续用丙酮/CS2萃取,反复萃取5次后将所有的萃取液蒸除溶剂后得到可溶组分B,合并可溶组分A和B即为褐煤热溶物,滤饼真空干燥,得到褐煤热溶残渣;用HF除灰,真空干燥,N2下加热,预碳化,冷却;将样品、ZnO和KOH研磨,N2下加热,碳化活化,冷却,研磨,酸洗,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多孔碳材料。本发明通过热溶法脱除褐煤中的可溶小分子有机物,以脱灰后的热溶残渣为前驱体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的多孔碳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9701636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11508709.7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铁硅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催化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将三价铁盐与氢氧化钠通过水热处理得到α‑FeOOH纳米棒,按化学计量比将α‑FeOOH与乙醇、氨水和正硅酸四乙酯混合,混合物干燥后与有机模板剂充分研磨,随后移入水热反应釜,于120~180℃条件下晶化1~4天,经分离、洗涤、干燥、焙烧、酸洗工序,得到介孔铁硅催化剂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α‑FeOOH作为铁源,通过无溶剂研磨法得到尺寸更加均一的介孔铁硅催化剂,将本催化剂用于苯羟基化制备苯酚的反应中,具有催化活性和苯酚选择性高、重复利用性好且生产周期短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73537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35555.X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煤炭中可溶有机组分的超高压萃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集研究煤样;b、对煤样进行热溶实验;c、对煤样进行超声萃取实验;d、对煤样进行超高压萃取实验;e、数据对比与分析。本发明采用高压低温的新方法,与现有的超声萃取和热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方法对煤中有机物的提取得到了较高萃取率,而且对产物不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能够从分子水平上更加真实的反应煤中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为煤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3275743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102096.8
申请日:2013-03-28
Applicant: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江卫 , 王明南 , 殷涛 , 魏贤勇 , 和德涛 , 宗志敏 , 张波 , 楚可嘉 , 李万勇 , 杨重阳 , 徐宾 , 李保民 , 赵炜 , 朱亭亭 , 丁俊 , 杨其权 , 王青 , 韩涛 , 袁帅 , 王勇 , 曹敬佩 , 樊星 , 赵云鹏 , 梁静 , 任海宁 , 彭友林 , 沈红娜 , 刘显灵 , 周健 , 赵伟 , 李海平 , 靖玲
Abstract: 一种温和萃取法分离煤焦油的萃取釜设备,属于分离煤焦油的萃取釜设备。在上盖中心设有一个强力磁性搅拌器,在上盖周边分别均匀地设有测温口、测压口、入料口、萃取剂的入料口、氮气入料口、氮气出料口、发散口以及与有关管口相连的阀门;在上盖的右上侧还设有电动升降式提升管轻质成分排料系统;釜体外中部设有两个热蒸汽加热盘管和对应的热蒸汽入汽口;釜体外侧面部设有下展阀的出料口,下展阀分别各连接玻璃视盅;釜体外侧中部还设有三组对视镜;釜体外中部有夹层保温层和保温材料;釜体底部设有出汽口、出料口以及阀门。优点:操作简便、节能降耗明显,溶剂回收率高、易于自动化操作、低碳清洁生产和投资成本低,废渣、废气和废水排放少。
-
公开(公告)号:CN102585870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033403.7
申请日:2012-02-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10C1/18
Abstract: 一种分离中低温焦油中链烃与酚类的方法,属于煤化工中焦化行业的加工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两类双相有机的分离方案把直接作为液体燃料的原中低温煤焦油中的链烃主要集中在第一类双相有机溶液的上相中,获得分离和提纯;采用了上述两类双相有机的分离方案把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的原中低温煤焦油中的酚类主要集中在第一类双相有机溶液的下相中,同时再利用第二类双相有机溶液中可以使第一类双相有机溶液下相的酚类进一步获得浓缩、分离和提纯。优点:1、实现了中低温煤焦油中的链烃富集并快速选择性地分离,实现使中低温煤焦油中的酚类富集并快速选择性地分离;2、分离工艺操作条件温和、简便,工艺和设备造价底、投入少、回收期短、效益极为显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