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51071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0061557.9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巷道或竖井掘进用自隔热柔性夹层风筒,该发明包括风筒主体结构以及配套的连接组件。该风筒的主体结构包括内外两层风筒布与环形间布,该连接组件包括抱箍、螺纹杆、外罗圈。内层风筒两端采用抱箍紧固连接,外层风筒套在外罗圈两侧利用卡箍固定,首尾两端间布与内外层风筒布组成环形封闭空间,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出风筒最优夹层厚度为30mm,使得该夹层厚度时热阻值最大,风筒保温效果最好。夹层风筒减小了风筒内冷空气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使得送入工作面冷风的温度接近设计标准;规范了夹层风筒设计尺寸,使得相应设计条件下的夹层风筒保温效果最佳。连接组件结构简单、拆卸灵活,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节省安装时间,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181008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395814.4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应力、应变或温度异常区域监测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有基本复合层结构与附加复合层结构;基本复合层结构由第一层的薄板、第二层的敏感元件横向陈列、第三层的绝缘薄层、第四层的敏感元件纵向阵列、第五层的电极以及第六层的绝缘保护膜组成;附加复合层结构层由第一层的敏感元件阵列与电极以及第二层的绝缘保护膜组成,可以根据需要附加在基本复合层结构之上。传感元件可实现二维平面场中应力异常区或应变异常区或温度异常区的监测,具体取决于敏感元件的选择,针对应变异常区监测时就需选择应变敏感性能较好的敏感材料制作敏感元件阵列。该发明,结构简单有效;采用丝网印刷工艺,方法简单可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532215B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410569389.5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掘进井筒旋流通风快速消除炮烟装置及方法,在建井筒灭尘消烟领域。所述矿井旋流快速通风装置主要包括相互连接的风管、可伸缩抽风筒、抽风装置、涡旋形成装置和悬索连接装置,风管位于矿井内的端部通过柔性风管连接有可伸缩抽风筒,可伸缩抽风筒内设有涡旋形成装置,可伸缩式抽风筒顶部与柔性风管连接处内部设有抽风机;可伸缩抽风筒、抽风装置和涡旋形成装置之间气路连通,涡旋形成装置中吹风机形成沿所述可伸缩抽风筒内壁的切向气流,抽风机和吹风机配合形成柱状涡旋上升气流,在风管中形成卷吸效应,使矿井中炮烟快速被排除;其通风速度快、灭尘消烟效果好,节省空间,适合施工期间的矿井、隧道或运营隧道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8496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32505.8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冻结凿井的矿用蓄冷型换热器及使用方法,包括蓄冷槽,蓄冷槽内设有两类换热矩形盘管(内部分别流低温盐水和冷冻水)和蓄冷水。这两类换热矩形盘管分别并联连接。蓄冷槽外侧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外侧设有换热器保护壳体。换热器保护壳体上端设有低温盐水进、出口和冷冻水进、出口。换热器低温盐水进、出口连接来自制冷站的低温盐水;换热器冷冻水进、出口连接矿用空冷器所需的冷冻水。本发明利用冻结凿井施工时的低温盐水,并以蓄冷槽中的蓄冷水为载体,从而间接冷却矿用空冷器所需的冷冻水。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冻结凿井施工时制冷站的低温盐水的冷量,降低矿井降温费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及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63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50838.2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23/046 , G01N15/08 ,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土数字REV尺度近似判据及取样验证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首先通过对理论公式推演及与文献数据对比提出岩土数字REV尺度确定近似判据;之后对待测岩土试样进行CT扫描、孔径分布测试,以近似判据确定所研究岩土试样数字REV;然后基于岩土试样CT扫描图像三维重构数字模型,通过确定最大立方体参考试样及8顶点立方体覆盖法获取岩土试样的子立方体试样信息,确定所研究岩土试样数字REV尺度;最后对比判断近似判据是否合理。该方法简单易行,综合考虑了岩土取样的随机性与确定性,能够有效减少取样的工作量,同时获得的代表性信息显著增加,利用数学方式验证统计分析过程严谨可信度高,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人为判断所带来的主观误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83740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14590.1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3/00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厂冷却水的煤矿井下制冷地面排热系统及方法,属于煤矿井下制冷地面排热系统及方法。包括地面电厂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电厂冷却塔、电厂冷却水水池、电厂冷却水循环泵站、配套管路和闸阀,井下制冷地面排热系统中的井下制冷地面排热冷却水水池、井下制冷地面排热冷却水循环泵站、配套管路和闸阀;地面电厂冷却水循环系统和井下制冷地面排热系统共用电厂冷却塔,通过设计系统运行参数、系统闸阀开关逻辑顺序,利用电厂冷却水实现不影响地面电厂系统运行的前提下在地面有效排出煤矿井下集中制冷降温系统的冷凝热,有效解决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的高温矿井降温系统耗资与地面占地面积较大,管理复杂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45850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805907.5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3/00
Abstract: 一种岩土体中注浆浆液扩散范围测控方法,适用于岩土地下工程注浆控制及评价。通过测量注浆区域温度变化来实现注浆扩散范围测量和用于反馈控制注浆过程。通过布设的注浆区域附近温度测量点来实现注浆浆液扩散和赋存的监测及反馈,温度测量点可以通过注浆钻孔、专用测量钻孔或无接触表面等方式布实现,温度测量点的不同时刻的温度变化特征间接反映了浆液的扩散及凝固特征,从而实现浆液扩散范围的监测,进而实时控制注浆的压力、注浆量等参数特征,达到预期的注浆设计效果。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注浆过程中对浆液扩散范围不可知及无法实时测量问题,从而实现注浆的可操控性,较可靠的完成注浆设计的目标,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949872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010279528.9
申请日:2010-09-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一种巷道或隧道对流传热系数测试方法,首先测量待测巷道或隧道的周长和截面积,选择长度为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50~100倍长的巷道或隧道段,在其两端轴心线处布置两个测点分别测量轴向风流温度;在待测巷道或隧道段两个轴向测点的中间位置沿径向至侧帮壁面、深入侧帮内选择两个径向测点分别测量径向围岩温度,两个径向测点间距为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的0.1~0.5倍,同时计算深入侧帮内测点为模拟巷道或隧道壁面时的模拟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取巷道或隧道段两个轴向测点温度平均值作为平均风流温度,取巷道或隧道段中间位置处壁面温度作为平均壁面温度,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即可计算出巷道或隧道围岩与风流间对流传热系数。该方法简单,测点少,测试数据精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2410894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18857.7
申请日:2011-08-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L1/18
Abstract: 一种界面压力分布测试传感元件,包括传感薄膜、传感薄膜四周间隔均匀布置的电极、与电极连接的导线及上下绝缘漆层。利用具有压阻敏感特性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制作传感薄膜,电极与导线用于输出传感薄膜不同位置处电阻率信息。测试时,将导线与测试仪器连接,利用电阻抗成像技术进行采集测试及计算,获得传感薄膜不同位置处的电阻率分布,再通过传感薄膜压力大小与电阻率大小之间的关系得到压力大小分布。可以实现对界面压力分布及变化的测量,并具有结构简单、超薄、柔顺性强、分辨率与精度高、量程大及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949872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79528.9
申请日:2010-09-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一种巷道或隧道对流传热系数测试方法,首先测量待测巷道或隧道的周长和截面积,选择长度为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50~100倍长的巷道或隧道段,在其两端轴心线处布置两个测点分别测量轴向风流温度;在待测巷道或隧道段两个轴向测点的中间位置沿径向至侧帮壁面、深入侧帮内选择两个径向测点分别测量径向围岩温度,两个径向测点间距为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的0.1~0.5倍,同时计算深入侧帮内测点为模拟巷道或隧道壁面时的模拟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取巷道或隧道段两个轴向测点温度平均值作为平均风流温度,取巷道或隧道段中间位置处壁面温度作为平均壁面温度,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即可计算出巷道或隧道围岩与风流间对流传热系数。该方法简单,测点少,测试数据精确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