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33192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947771.4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岩渗流模型用有机玻璃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符合标准的有机玻璃管,清洗干净后,烘干备用;步骤二、利用渗流模型试验用的透明砂颗粒,清洗烘干后备用;步骤三、从步骤二烘干的砂中取出体积为V1的砂,并加热到的有机玻璃熔点的1.5-1.8倍,且V1的体积小于20%Vmax;步骤四、将有机玻璃管水平固定,并把体积为V1的砂铺在有机玻璃管的内壁;利用耐热硬质圆棒将砂碾压、内嵌至有机玻璃内壁;步骤五、多次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有机玻璃管的整个内壁都内嵌满砂。有益效果:通过采用热熔融的方式把透明砂内嵌有机玻璃管内壁,在不影响渗流现场观察的情况下,避免了内壁的优先渗流。
-
公开(公告)号:CN11073319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10947771.4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岩渗流模型用有机玻璃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符合标准的有机玻璃管,清洗干净后,烘干备用;步骤二、利用渗流模型试验用的透明砂颗粒,清洗烘干后备用;步骤三、从步骤二烘干的砂中取出体积为V1的砂,并加热到的有机玻璃熔点的1.5‑1.8倍,且V1的体积小于20%Vmax;步骤四、将有机玻璃管水平固定,并把体积为V1的砂铺在有机玻璃管的内壁;利用耐热硬质圆棒将砂碾压、内嵌至有机玻璃内壁;步骤五、多次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有机玻璃管的整个内壁都内嵌满砂。有益效果:通过采用热熔融的方式把透明砂内嵌有机玻璃管内壁,在不影响渗流现场观察的情况下,避免了内壁的优先渗流。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0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78124.X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中煤(西安)地下空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煤地华盛水文地质勘察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相对集中涌水的治理方法,具体步骤为地下工程排水,暴露出水点;地下工程基底清理;出水口修整及出水通道延伸方向探测;采用管道进行集水、导水;接长导水管路;淹没地下空间;导水管路尾端提出水面;利用导水管路注浆以及抽排地下空间积水。本发明的核心是在对出水点采用导水管路进行导水、集水后,采用地下工程自身出水淹没地下空间,如此在利用导水管路进行注浆治理时,可依靠地下空间的自身积水对注浆压力形成一定的抵消,相对减小注浆压力对出水点附近位置岩层内的作用,在保证浆液有效扩散的同时,又可防止基底岩层的破坏,以保证治理的安全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94165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810014985.1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00 , G01N2013/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井壁后注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常水压系统、模型试验箱、压力顶升系统、压力补偿系统、双液注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该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岩土体试样铺设、双液注浆、参数采集和分析浆液扩散规律及注浆效果的步骤。本发明可以在模拟不同地质条件下和不同斜井角度的情况下进行注浆模型试验,可以实现注浆压力、注浆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土压力的采集,可以观测浆液在岩土体中的扩散规律,从而较真实的反映实际工程中斜井壁后注浆的加固机理及井壁在注浆过程中的受力状态,测试结果准确、可靠,为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792333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310646830.7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多环境岩石崩解过程实时测定仪,其由崩解容器系统、溶液系统、干湿循环系统、自动筛分系统、数据监测系统和支撑底座系统六个部分组成。所述模拟多环境岩石崩解过程实时测定仪可以实现高仿真模拟岩石在动态淋水、静态浸水、干湿循环、风干及温度变化等环境条件中岩石崩解状态的观测描述,并可实时连续性监测各种粒径崩解物质量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岩石崩解特性及评价岩石自持能力,可以广泛适用于工程地质勘察队、高校及科研单位等的一种新型试验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26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09672.5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拱形巷道骨料灌注堵水试验装置,包括:进水管,其一端与外部动力水源相连通;巷道模拟管道,其入口端与进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其中,巷道模拟管道为横截面为拱形的管道,且其内壁具有粗糙度;出水管,其一端与巷道模拟管道的出口端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外部相连通;灌注器,灌注器与巷道模拟管道相连通,且灌注器内配置有骨料,骨料能够在灌注器的作用下向巷道模拟管道注入骨料;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流量监测仪;支架系统,包括支撑平台和配置在支撑平台下端的多个第一伸缩装置,巷道模拟管道配置在支撑平台上。该试验装置能够准确模拟不同倾角、粗糙度等工况的拱形巷道,而且试验场地小,易于操作和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200095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081411.6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隙煤体注浆加固实验方法及注浆加固实验模具,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从现场取得的煤块中钻取圆柱状的煤样;S2:沿着煤样的层理方向劈凿,使煤样沿自身层理面形成裂隙;S3:将煤样进行放置在注浆加固实验模具内部;S4:对注浆加固实验模具进行紧固;S5:使用注射器将浆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裂隙内;S6:停止注射器的浆液注入;S7:待注浆结束24h后,将煤样从模具中取出,经养护后,依次进行单轴压缩试验、拉伸断裂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S8:总结浆液加固裂隙煤体的机理;本发明通过从现场的煤矿上采集具有明显层理的煤样,确保试验准确性;并使用注浆加固实验模具将煤样进行约束来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借此,本发明方便对在浆液充分充填、渗透、固结后的煤样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362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97641.6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含粗糙度的矿井巷道注浆封堵骨料段的可视化试验系统、试验方法及应用方法,涉及矿井巷道注浆封堵骨料灌注段的模拟技术领域。实现了不同动水流速,不同相对密度,不同水灰比和不同级配、粗糙度条件下的骨料灌注体中注浆堵水的可视化试验。可视化试验系统包括用于模拟巷道的透明管道,透明管道的进口连接动水系统,出口连接废液收集系统;注浆孔连接注浆系统,浆液中加注有水性色浆;还包括图像采集系统、数据监测系统以及流量监测系统。本发明通过水性色浆着色浆液可以清晰观测动水条件下骨料堆积体中浆液扩散,通过切片观察浆液固结形态、实时监测观察不同颜色浆液扩散形态、计算封堵系数、分析注浆过程中孔压变化等综合分析方法揭示骨料堆积体中浆液封堵机理,对巷道突水注浆封堵抢险救灾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264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1009672.5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拱形巷道骨料灌注堵水试验装置,包括:进水管,其一端与外部动力水源相连通;巷道模拟管道,其入口端与进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其中,巷道模拟管道为横截面为拱形的管道,且其内壁具有粗糙度;出水管,其一端与巷道模拟管道的出口端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外部相连通;灌注器,灌注器与巷道模拟管道相连通,且灌注器内配置有骨料,骨料能够在灌注器的作用下向巷道模拟管道注入骨料;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流量监测仪;支架系统,包括支撑平台和配置在支撑平台下端的多个第一伸缩装置,巷道模拟管道配置在支撑平台上。该试验装置能够准确模拟不同倾角、粗糙度等工况的拱形巷道,而且试验场地小,易于操作和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150793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949778.1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兖煤万福能源有限公司 ,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溃砂灾害砂源层位综合判识的方法,涉及矿山井下安全生产技术领域。采集矿井地表钻孔的不同地质时代沉积的松散砂层的样品以及井下溃砂的样品;筛除粒度特征参数评价等级不同的钻孔样品;筛除沉积环境不同的钻孔样品;保留石英颗粒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出现的频率差都小于10%的钻孔样品;通过保留的钻孔样品靶向定位井下溃砂砂源的层位和埋深。相比于传统的技术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矿井溃砂灾害砂源层位综合判识的方法融合了更多的数据,判识的结果更加准确和高效,对于针对性的开展矿井溃砂事故灾后救援、治理和复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