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6151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152885.7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层速度数据体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道集数据进行中心角划分后,计算与所述道集数据相关的中心角地震属性数据体;确定滑动时窗内的不同层速度模型;以及根据所述中心角地震属性数据体,建立所述不同层速度模型在所述滑动视窗内对应的中心角属性模型训练集;采用所述不同层速度模型对应的所述中心角属性模型训练集训练得到近似支持向量机;使用所述近似支持向量机对地震道数据在所述滑动时窗内的属性训练集进行不同层速度模型的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对所述地震道数据在所述滑动时窗内进行层速度数据重构后得到所述层速度数据体。
-
公开(公告)号:CN11452750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1324343.5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薄层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三维地震数据中m个地震道的输入数组,m为正整数;对于所述m个地震道中的每个地震道的输入数组,计算所述输入数组在频率域的广义希尔伯特变换,得到所述地震道的广义希尔伯特数组;对所述地震道的广义希尔伯特数组在时间域进行相位移计算,得到所述地震道的分数阶希尔伯特变换数组;根据所述m个地震道的分数阶希尔伯特变换数组,得到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分数阶希尔伯特变换三维数组;提取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分数阶希尔伯特变换三维数组中的二维剖面进行薄层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03760081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752436.1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孔隙结构特征的碳酸盐岩储层的气藏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采集碳酸盐岩储层目标储层段的岩石样本;对岩石样本进行地质薄片鉴定,得到岩石基本参数,岩石基本参数包括岩石成分、孔隙形状、面孔率以及沉积相带;对岩石样本进行孔渗测量,得到孔渗基本参数,孔渗基本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密度;根据岩石基本参数、孔渗基本参数以及微分等效介质模型构建岩石干骨架模型;对岩石干骨架模型进行流体替换,生成岩石物理图版;获取碳酸盐岩储层的叠前地震反演数据;将叠前地震反演数据与岩石物理图版进行交会,得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与含气饱和度的预测结果。实现了精确的气藏定量化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61056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0140962.X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识别多次波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工区的时间层位数据和测井数据;根据时间层位数据和测井数据,确定地震工区的波阻抗体;将波阻抗体转换为一次波反射率;根据一次波反射率和测井数据,正演合成一次波地震记录和全波地震记录;根据一次波地震记录和全波地震记录,从地震工区中确定不同干扰等级的多次波干扰区域。本发明能够对整个地震工区多次波的整体发育程度和分布情况进行预测,用于分析潜在多次波特征,应用在多次波压制处理中,从而实现多次波压制处理参数优选,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压制多次波的不确定性;还能用于评价地震资料品质,划分出地震资料不可靠的区域,从而减小储层预测的多解性,降低井位部署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61056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0140962.X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识别多次波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工区的时间层位数据和测井数据;根据时间层位数据和测井数据,确定地震工区的波阻抗体;将波阻抗体转换为一次波反射率;根据一次波反射率和测井数据,正演合成一次波地震记录和全波地震记录;根据一次波地震记录和全波地震记录,从地震工区中确定不同干扰等级的多次波干扰区域。本发明能够对整个地震工区多次波的整体发育程度和分布情况进行预测,用于分析潜在多次波特征,应用在多次波压制处理中,从而实现多次波压制处理参数优选,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压制多次波的不确定性;还能用于评价地震资料品质,划分出地震资料不可靠的区域,从而减小储层预测的多解性,降低井位部署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7515423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769140.9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06 , G01V2210/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陡构造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属于地质工程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区的地表倾角信息和地层岩性信息,根据地质变化,分区段建立多个地表地质模型;利用多个地表地质模型,建立地表三维模型;在目标工区内测井,获取地下倾角信息和地下分层信息,并用来建立井旁构造模型;对目标工区进行地震反射剖面分析,刻画目标工区内的滑脱构造体系;利用地表三维模型、井旁构造模型和滑脱构造体系建立二维基础地质模型;根据二维基础地质模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高陡构造由于陡倾角地层发育、构造变形复杂产生的地震反射成像差的问题,且保证了针对高陡构造的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较高,构造圈闭更加落实。
-
公开(公告)号:CN10689641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154281.X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50 , G01V2210/61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角度旋转的AVO属性交会烃类检测方法,属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通过对待研究地质层段进行正演模拟,获得待研究地质层段的若干采样点的AVO属性数据,得到AVO属性交会图,并对AVO属性交会图中的所有采样点进行趋势拟合,得到拟合直线,平移拟合直线,得到过原点的背景线,以背景线及其垂线为坐标轴,对所有采样点绕预设坐标点旋转背景线与AVO属性交会图的横轴之间夹角的度数,得到旋转后的AVO属性交会图,使得不同AVO异常分类得到加强显示,便于直观地识别出AVO流体的异常分类,并可以通过AVO属性定量检测烃类的取值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3760081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752436.1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孔隙结构特征的碳酸盐岩储层的气藏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采集碳酸盐岩储层目标储层段的岩石样本;对岩石样本进行地质薄片鉴定,得到岩石基本参数,岩石基本参数包括岩石成分、孔隙形状、面孔率以及沉积相带;对岩石样本进行孔渗测量,得到孔渗基本参数,孔渗基本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密度;根据岩石基本参数、孔渗基本参数以及微分等效介质模型构建岩石干骨架模型;对岩石干骨架模型进行流体替换,生成岩石物理图版;获取碳酸盐岩储层的叠前地震反演数据;将叠前地震反演数据与岩石物理图版进行交会,得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与含气饱和度的预测结果。实现了精确的气藏定量化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83967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140956.1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3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裂缝检测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裂缝检测数据中属于目标层位的沿层切片数据,裂缝检测数据用于反映地层中裂缝的分布;基于二维小波变换对沿层切片数据进行分解,得到沿层切片数据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低频分量用于反映沿层切片数据的整体特征,高频分量用于反映沿层切片数据在目标维度上的局部特征,目标维度包括地震道方向、测线方向以及地震道方向与测线方向之间的倾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对高频分量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放大高频分量;根据低频分量以及放大高频分量确定目标裂缝检测数据。本申请可以在提升确定裂缝的准确度的同时简化处理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515423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710769140.9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陡构造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属于地质工程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区的地表倾角信息和地层岩性信息,根据地质变化,分区段建立多个地表地质模型;利用多个地表地质模型,建立地表三维模型;在目标工区内测井,获取地下倾角信息和地下分层信息,并用来建立井旁构造模型;对目标工区进行地震反射剖面分析,刻画目标工区内的滑脱构造体系;利用地表三维模型、井旁构造模型和滑脱构造体系建立二维基础地质模型;根据二维基础地质模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高陡构造由于陡倾角地层发育、构造变形复杂产生的地震反射成像差的问题,且保证了针对高陡构造的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较高,构造圈闭更加落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