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0934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710515850.9
申请日:2017-06-2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B47/017 , E21B47/002 , E21F5/04 , H04N7/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井电视观测装置及方法,属于煤层气开采领域。该装置包括:摄像头、成像单元、摄像头保护筒、吊升单元、泵注单元、扶正器。摄像头保护筒的壁上设置有过流通道。吊升单元设置在井口上方。摄像头保护筒的后端与油管管柱的前端连通,吊升单元与油管管柱的后端外壁固定连接,用于上提下放油管管柱,泵注单元通过管线与油管管柱的后端连通。扶正器套装在摄像头的后部;通过电缆将套装有扶正器的摄像头下入油管管柱后,摄像头与摄像头保护筒通过摩擦力固定,且前端伸出摄像头保护筒。该装置能够全方位观测待观测点、节约水源、上提下放油管管柱及摄像头的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126970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010164238.3
申请日:2020-03-11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安实得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煤层气开采的智能转向剂及其制备方法,包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葡萄糖胺盐酸盐5~15%,N‑甲基‑D‑葡糖胺盐酸盐10~20%,水溶性调节剂1~20%,表面活性剂0.2~0.5%,分散互溶剂0.1~0.2%,丙烯酰胺5~20%,N,N亚甲基双丙烯酸胺1~10%,促进剂5~10%,水50~60%。该智能转向剂在地面条件下呈液态状,粘度低,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该智能转向剂注入煤层后可在煤储层的低温条件下受温度刺激由液态状相变为固态状,相变时间可通过调节温度,不需添加其它暂堵剂,形成的固相暂堵为无孔的纵向平面堵塞以及横向体积堵塞,堵塞强度高、无缝隙。
-
公开(公告)号:CN108661618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0210763.2
申请日:2017-03-31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B43/267 , E21B43/1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L型水平井的储层改造方法,属于煤层气开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喷砂管柱对待施工煤层气储层的水平段的多个喷射点依次进行水力喷射造穴作业,其中所述喷砂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油管、喷枪以及球座,油管与井口下法兰的悬挂器连接;水力喷射造穴作业包括:a、将所述喷枪移动至所述喷射点的位置;b、打开套管闸门,将第一清水注入所述油管内;c、将携砂液注入所述油管内;将第二清水注入油管内进行正循环冲砂;d、关闭套管闸门,将第三清水注入述油管内;打开套管闸门,将第四清水注入油管内进行正循环冲砂。本发明提供的煤层气L型水平井的储层改造方法能有效改善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并提高煤层气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66161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0210763.2
申请日:2017-03-31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B43/267 , E21B43/1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L型水平井的储层改造方法,属于煤层气开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喷砂管柱对待施工煤层气储层的水平段的多个喷射点依次进行水力喷射造穴作业,其中所述喷砂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油管、喷枪以及球座,油管与井口下法兰的悬挂器连接;水力喷射造穴作业包括:a、将所述喷枪移动至所述喷射点的位置;b、打开套管闸门,将第一清水注入所述油管内;c、将携砂液注入所述油管内;将第二清水注入油管内进行正循环冲砂;d、关闭套管闸门,将第三清水注入述油管内;打开套管闸门,将第四清水注入油管内进行正循环冲砂。本发明提供的煤层气L型水平井的储层改造方法能有效改善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并提高煤层气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240193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1206417.9
申请日:2016-12-23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B31/03 , E21B43/116 , E21B21/00 , E21B17/10 , E21B33/06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水平井解卡管柱及方法,属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该解卡管柱包括:位于排采油管的内部的解卡油管,所述排采油管的下游设置有抽油泵;和连接在所述解卡油管的下游、且位于所述抽油泵的上游的射孔枪;所述排采油管位于所述套管的内部,并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层气水平井解卡管柱及方法采用过油管射孔建立循环洗井通道的思路,在井内建立循环洗井系统,通过循环洗井解除煤粉卡堵,从而实现在煤层气水平井因电子压力计电缆影响不能进行倒扣、套铣、打捞的复杂情况下,通过简单易操作的工艺使排采管柱成功解卡,恢复单井正常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20934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710515850.9
申请日:2017-06-2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B47/017 , E21B47/002 , E21F5/04 , H04N7/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井电视观测装置及方法,属于煤层气开采领域。该装置包括:摄像头、成像单元、摄像头保护筒、吊升单元、泵注单元、扶正器。摄像头保护筒的壁上设置有过流通道。吊升单元设置在井口上方。摄像头保护筒的后端与油管管柱的前端连通,吊升单元与油管管柱的后端外壁固定连接,用于上提下放油管管柱,泵注单元通过管线与油管管柱的后端连通。扶正器套装在摄像头的后部;通过电缆将套装有扶正器的摄像头下入油管管柱后,摄像头与摄像头保护筒通过摩擦力固定,且前端伸出摄像头保护筒。该装置能够全方位观测待观测点、节约水源、上提下放油管管柱及摄像头的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0924898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1811093392.5
申请日:2018-09-1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B43/00 , E21B43/114 , E21B4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应力释放装置和方法,属于煤层气开发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筛管和喷射管柱。筛管位于水平段内,且筛管的一端与完井套管连接,筛管的上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沿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筛孔组。喷射管柱的外径小于完井套管和筛管的内径,喷射管柱一端位于井口,另一端穿过完井套管位于筛管内,喷射管柱另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喷射口和两个封隔器,喷射口位于两个封隔器之间。封隔器,用于将喷射管柱的另一端固定在筛管内。本发明通过向喷射管柱内注液,液体通过筛孔组喷出进行射孔,可以在L型井的水平段内造穴形成洞穴或者巷道,降低煤层应力,提高煤层渗透率,进而提高煤层气的开采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77919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0894345.X
申请日:2017-09-2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透煤层中煤层气的开采方法,属于煤层气开采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低渗透煤层中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在所述低渗透煤层中设置至少两口大巷道水平井;在所述至少两口大巷道水平井中每口大巷道水平井的水平段两侧设置多口生产井,且每口生产井的直径小于所述大巷道水平井的水平段的直径;通过所述至少两口大巷道水平井和所述多口生产井对所述低渗透煤层中的煤层气进行开采。本发明通过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大巷道水平井的水平段,促使低渗透率煤层中的应力进行释放,形成更多的裂缝通道,进而通过该至少两口大巷道水平井和多口生产井实现煤层气的开采,提高了低渗透煤层中煤层气的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67349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41237.X
申请日:2012-07-1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煤层气水平井悬挂筛管完井方法,应用于煤层气开采中。特征:钻一口煤层气直井,下入生外层套管,并实施固井,然后利用机械造穴工具在煤层段造出洞穴,洞穴直径为500~700mm,再钻一口多分支羽状水平井,水平段与洞穴连通。其次,在外层套管内下入内层管柱;液压尾管悬挂器下至洞穴上部40~60m处,液压尾管悬挂器座封在外层套管的内壁上;液压尾管悬挂器的下端连接4~6根内层套管,内层套管的下端连接筛管,筛管的位置在洞穴处,筛管的长度大于洞穴的高度,筛管的下端连接套管鞋。效果是:有效防止大粒径煤块掉落堵塞井筒,有力保证井筒通畅,使捞砂作业和起下采气管柱作业能够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44620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211209.8
申请日:2020-03-2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压缩设备、自控温注气系统及注气方法,气体压缩设备中,进气管线、过滤器、串联连接的多级往复式气体压缩单元、排气管线通过管线顺次连接;第一自控阀设于最后一级气体压缩单元的出口管线上;第二自控阀设置于旁路管线上,且其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自控阀的上游和下游;温度变送器设在排气管线上,且分别与第一自控阀和第二自控阀电性连接,用于联锁控制它们的开度,使第一自控阀的开度与第二自控阀的开度之和为100%;多级往复式气体压缩单元共用一个冷却器。该气体压缩设备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控制程度,以及较高的适应性,对于复杂地形下的野外生产环境的适应性显著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