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72381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010252671.9
申请日:2010-08-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藏注入水配制聚合物驱油的方法;处理后注入污水配制聚合物体系的水质指标,总铁含量:小于0.1mg/L(Fe2++Fe3+);氧含量:小于0.1mg/L;S2-离子含量:小于0.5mg/L;三种细菌含量:每种小于10个/ml;有机酚含量:小于0.05mg/L;在80℃条件下,聚合物浓度为1500mg/L注入油藏驱油;本方法为油田中后期开发,在高温高盐油藏,清水相对匮乏,用注入污水进行聚合物驱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同时节约了清水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995694B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610000167.3
申请日:2006-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注入本源微生物的驱油方法,选用在注水井返排出来的水中和采油井产出液中微生物数量不低于10-103个/mL,产甲烷速率和硫酸盐还原速率满足最低0.2-3μgCH4/L·D和最高量值15-20μgCH4/L·D要求,硫酸盐还原菌最高量值103个/mL的污水注入油藏温度小于30-75℃,油藏水矿化度小于50000mg/L,油藏水中硫化氢含量小于50mg/L的油井;周期性地向注水井中注入混空气的氮、磷浓度为0.45-1.40%营养液;用瀑氧方法向污水中增加溶解氧浓度,使之达到2.5-3.5mg/L;碳源为地下或采出到地面的原油;是一个集环保和节约资源为一体的提高采油收率的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1575634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810105908.3
申请日:2008-05-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油藏微生物耗氧量和耗氧速率的方法,(1)将含有0.5~5%营养组分的油井采出水或注入水通过驱替泵注入培养容器;(2)向培养容器补充氧气或空气,气量体积为水样体积1~5倍;(3)模拟油藏温度45~80℃和压力10~20MPa培养5-30天;(4)培养结束后,取水样进行菌群密度计数分析和群落结构分析;(5)取气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合菌群计数分析结果,推算氧气的消耗量;利用本方法可以确定不同条件下的油藏微生物能进行有效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氧气量,进而推算出需要向油藏注入的空气总量,可以为营养体系的优化、本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评价提供有效研究手段,也可为现场注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1575634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810105908.3
申请日:2008-05-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油藏微生物耗氧量和耗氧速率的方法,(1)将含有0.5~5%营养组分的油井采出水或注入水通过驱替泵注入培养容器;(2)向培养容器补充氧气或空气,气量体积为水样体积1~5倍;(3)模拟油藏温度45~80℃和压力10~20MPa培养5-30天;(4)培养结束后,取水样进行菌群密度计数分析和群落结构分析;(5)取气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合菌群计数分析结果,推算氧气的消耗量;利用本方法可以确定不同条件下的油藏微生物能进行有效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氧气量,进而推算出需要向油藏注入的空气总量,可以为营养体系的优化、本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评价提供有效研究手段,也可为现场注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372381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52671.9
申请日:2010-08-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藏注入水配制聚合物驱油的方法;处理后注入污水配制聚合物体系的水质指标,总铁含量:小于0.1mg/L(Fe2++Fe3+);氧含量:小于0.1mg/L;S2-离子含量:小于0.5mg/L;三种细菌含量:每种小于10个/ml;有机酚含量:小于0.05mg/L;在80℃条件下,聚合物浓度为1500mg/L注入油藏驱油;本方法为油田中后期开发,在高温高盐油藏,清水相对匮乏,用注入污水进行聚合物驱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同时节约了清水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995694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10000167.3
申请日:2006-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污水注入本源微生物的驱油方法,选用在注水井返排出来的水中和采油井产出液中微生物数量不低于10-103个/mL,产甲烷速率和硫酸盐还原速率满足最低0.2-3μgCH4/L·D和最高量值15-20μgCH4/L·D要求,硫酸盐还原菌最高量值103个/mL的污水注入油藏温度小于30-75℃,油藏水矿化度小于50000mg/L,油藏水中硫化氢含量小于50mg/L的油井;周期性地向注水井中注入混空气的氮、磷浓度为0.45-1.40%营养液;用瀑氧方法向污水中增加溶解氧浓度,使之达到2.5-3.5mg/L;补充发酵本源菌及其培养基,提高细胞总量;碳源为地下或采出到地面的原油;利用长期注水过程中带入油藏并适应了油藏环境的各种微生物驱油,避免了微生物与油藏适应性问题,应用结果表明,是一项经济有效,操作简便的驱油提高采油收率的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201391300Y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920107137.1
申请日:2009-04-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2
Abstract: 微生物驱油自吸式空气注入装置,应用于油田采油微生物驱油领域。特征是:与注水泵到井口之间的阀门并联有液-气射流泵。在液-气射流泵的水进口端的管线上连接有阀门和压力表,在液-气射流泵的出口端的管线上连接有阀门和压力表。在液-气射流泵的空气进口上连接有管线,在液-气射流泵的空气进口管线上依次连接有空气流量计、流量调节阀、单流阀和压力表。效果是:向油藏注入水的过程中同时注入空气,为本源微生物的有效生长与代谢提供所需氧气,提高了水气混合效果,提高总注气量;能实现空气的连续注入,无需专人看管,不影响正常注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