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585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706186.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不饱和共聚物加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磁性纳米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氢化丁腈橡胶及其应用的方法、氢化丁腈橡胶。所述磁性纳米贵金属催化剂包含载体和负载于载体表面的金属组分;所述载体包含基体和包覆层;其中,所述基体为磁性纳米颗粒,所述包覆层为SiO2;所述载体的表面接枝有功能基团;所述磁性纳米贵金属催化剂用于丁腈橡胶加氢反应。该磁性纳米贵金属催化剂包含载体和负载于载体表面的金属组分,并且该载体含有包覆层包覆的磁性纳米颗粒,且载体表面接枝有功能基团,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易于分离,具有优异的循环使用稳定性,并且磁性纳米贵金属催化剂的平均粒径适宜,不易团聚,能够提高与反应物的接触效率进而提高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6153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708790.8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不饱和共聚物加氢领域,公开了一种丁腈橡胶加氢的方法、氢化丁腈橡胶与应用。包括以下步骤:a、加氢反应:在氢气的存在下,将聚乙二醇稳定的纳米铑催化剂与丁腈橡胶溶液接触,进行加氢反应;b、回收催化剂:加氢反应结束后,进行降压、降温,加入第一溶剂,进行第一搅拌,继续降温至常温后进行分相,得到回收催化剂;将步骤b中所述回收催化剂循环至步骤a中重复使用;所述丁腈橡胶溶液的固含量为1‑15wt%;所述降温和加入第一溶剂后,使得体系温度为65‑75℃。该方法绿色环保,所述聚乙二醇稳定的纳米铑催化剂用于丁腈橡胶加氢中时,催化活性高,并且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通过简单的相分离操作即能实现催化剂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91401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08785.7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不饱和共聚物加氢领域,涉及一种温控相转移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丁腈橡胶的加氢方法、氢化丁腈橡胶与应用。该催化剂含有铑和膦配体;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铑含量为1‑7wt%;配体结构式为PR1R2R3;R1、R2、R3各自独立地为Ph或(CH2CH2O)nOCyH2y+1;R1‑R3中至少有一个为Ph,至少有一个为(CH2CH2O)nOCyH2y+1;P与R1‑R3之间的位置关系为邻位、间位或对位;n为10‑20的整数,y为5‑20的整数。在应用于丁腈橡胶加氢中时,易于分离回收,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当铑含量满足上述范围并与特定结构的配体配合,能够保证丁腈橡胶具有高加氢度的同时铑残留量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1400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06208.4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分离领域,公开了一种功能型磁性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脱除氢化丁腈橡胶胶液中贵金属催化剂的方法。所述功能型磁性复合微球包含磁性纳米颗粒和包覆所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SiO2包覆层;所述包覆层表面接枝有功能基团;以所述功能型磁性复合微球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功能基团的含量为0.01‑5mmol/g;所述功能型磁性复合微球用于脱除氢化丁腈橡胶胶液中的金属催化剂。该功能型磁性复合微球通过吸附氢化丁腈橡胶胶液中的贵金属催化剂,在不对氢化丁腈橡胶胶液造成污染的情况下实现贵金属催化剂的磁分离,且氢化丁腈橡胶胶液中的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除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1580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43912.3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F136/06 , C08F2/38 , G03F7/004 , G03F7/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体丁二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液体丁二烯聚合物中,1,2‑结构单元含量为85‑95重量%;所述液体丁二烯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800‑1800;所述液体丁二烯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1.1。该液体丁二烯聚合物具有超低的数均分子量,同时乙烯基含量高且分子量分布指数窄,能够满足柔性树脂版用感光弹性体用胶要求,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柔性印刷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51579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32801.2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F2/38 , C08F236/10 , G03F7/004 , G03F7/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结构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调节剂中含有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的摩尔比为6‑20:1;其中,所述组分A为四氢呋喃,所述组分B为有机钠盐和/或有机钾盐。该复合结构调节剂含有特定比例的四氢呋喃以及有机钠盐和/或有机钾盐,能够实现在制备液体丁苯聚合物制备时,使用少量所述复合结构调节剂就能够在实现液体丁苯聚合物中乙烯基结构含量和单体序列分布高度可控的前提下,保证液体丁苯聚合物中乙烯基含量和嵌段苯乙烯含量同时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42668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011101904.5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橡胶领域,公开了一种配制橡胶助剂分散液的方法、溴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得的溴化丁基橡胶。所述配制橡胶助剂分散液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搅拌和第一超声处理条件下,将抗氧剂与有机溶剂进行第一接触,得到橡胶助剂分散液;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的温度为10‑60℃。由该方法配制得到的橡胶助剂分散液能够提高助剂的吸收率,改善助剂在橡胶,特别是溴化丁基橡胶中的分散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3202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0703498.3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9D183/04 , C09D7/61 , C09D7/63 , C08J7/04 , C08L2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用胶塞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免硅化胶塞用覆膜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含有两者以上混合保存或者各自独立保存的以下组分: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催化剂和偶联剂,并且任选含有有机溶剂;其中,所述催化剂为β分子筛催化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催化剂的含量为0.01‑3重量份,所述偶联剂的含量为20‑250重量份,所述有机溶剂的含量为0‑2000重量份。本发明提供的免硅化胶塞的制备工艺简单,不影响胶塞的品质,无需重复处理,易于实施,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4436259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24991.3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1B32/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的尾气回收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1)将水洗塔塔顶获得的气体物流I中的一部分循环回反应系统中,剩余部分引入至膜分离系统中进行分离,得到富二氧化碳的气体物流II和贫二氧化碳的气体物流III;(2)将所述气体物流II引入至二氧化碳吸收塔中进行吸收二氧化碳的处理,塔顶得到气体物流IV,以及塔釜得到液相物流I;(3)将所述液相物流I引入至二氧化碳解吸塔中进行解吸二氧化碳的处理。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装置的放空气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乙烯,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261943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909502.9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膜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包括:(1)将PEK‑C、SPEK‑C和溶剂混合,使PEK‑C、SPEK‑C溶解在溶剂中,经过滤、脱泡,得到铸膜液;(2)将所述铸膜液、芯液用计量泵经喷丝头挤出,经过0.5~80cm的空气间隙后,浸入20~70℃的凝胶浴分相固化,再经卷绕速度为5~20m/min的绕丝轮导入收丝槽中,形成初生态的中空纤维超滤膜;(3)将步骤(2)制得的中空纤维超滤膜浸泡于水中24~72h,之后置于甘油水溶液中24~72h,形成定型的超滤膜。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超滤膜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和热稳定性。
-
-
-
-
-
-
-
-
-